留置针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

2021-11-24 22:55张谦章国都王薪源陈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生产工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张谦 章国都 王薪源 陈洪

摘要:留置针是常用医疗器械,与临床患者安全和医护干预安全密切相关,在其质量控制相关因素中,生产工艺影响占比较高。本文阐述了对其加强工艺质控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工艺生产中常见缺陷,并重点探讨了工艺质控方法。

关键词:医疗器械;留置针;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医疗风险

前言:留置针即套管针,使用此种工具可避免静脉重复穿刺,缓解患者痛苦,优化诊疗体验。尤其是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留置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对穿刺的恐惧感,或用于抢救用药,减轻护理工作压力。留置针是重要的医疗器械,其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安全。为减少医疗事故,促进安全治疗,必须持续完善留置针生产工艺,加强质控。

1留置针生产质控的必要性

留置针属于高分子耗材,在临床输液时埋置于人体,是常用输液器械之一。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用药器械,留置针应用时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针尾处漏液或接口部位漏液,或见套管发生断裂、脱落等。质量不合格的留置针可能发生钢针折断问题,钢针折断后其断端在机体中残留,不仅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和异物反应,而且极易引起感染,威胁患者健康。为预防此类风险,必须全面加强质控。在留置针生产质控中,生产环境、原材料、设备使用和工艺技术即为影响环节,工艺技术是与留置针质量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应进行重点管理,优化生产工艺[1]。

2留置针常见质量缺陷

在留置针生产工艺环节,影响生产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原材料方面,部分生产过程中备料和下料存在材料不合格问题。在扩口阶段,存在导管起皱、变形甚至破裂情况。在冲模环节,未按照规范深度冲模,可能造成冲模失败。在切割环节,导管应控制为均匀、规范的长度,否则可能造成产品作废。在模尖制作环节较易出现的问题是成型不良,因为出现毛刺等降低穿刺力,穿刺力低会加重穿刺时对患者穿刺部位的损伤。在硅化处理阶段,应避免产品上附着异物,否则极易导致润滑液流挂情况。工艺制水阶段较易发生的问题是生产用水清洁度低于要求,导致产品发生细菌污染或异物残留等。在开孔隔离塞时,应保证孔洞、轴线完全重合,避免出现倾斜情况,同时切割面应平整,避免碎屑残留。隔离塞生产中,隔离塞槽口应垂直于针尖斜面,针管应穿过隔离塞孔。在组装导管针管时,较易发生连接不牢情况,在使用时较易发生药物泄漏流失,会发生污染。在隔离塞点胶阶段,常见的质量问题为胶外溢、污染其他部位或点胶不饱满。装针环节,应防止针尖出现毛刺,保证针管有效插入针座中心孔。针硅化处理中,应仔细检查针尖是否出现毛刺,还应避免外壁部位聚集润滑液。在粘接长导管和进行UV固化时,较易出现未牢固粘结的情况,存在导管脱落风险。在装端帽环节,长导管、端帽可能出现连接不紧密情况,导致留置针装置漏气。夹紧板安装时,应预防夹紧板发生变形或开裂。肝素帽生产中,较易发生压合外缘存在毛边或者开裂的情况,导致其表面粗糙,或见密封胶垫未密实密封,也可能发生上端面高于压合端面的情况,或落差控制不良。应避免出现黑点或污渍,防止接口部位泄漏,保证接头连接紧密,检查是否存在针尖碰伤。灭菌阶段可能发生灭菌不彻底问题。入库时可能出现环氧乙烷残留过量,为充分解析,降低产品质量[2]。

3工艺质控方法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选择原材料时,应对原材料质量进行确认,对比标准样品,采用化学手段分析材料质量,并对原材料进行生物化评价。领取发放材料必须遵守规范流程,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生产模具使用方面,应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测。切割操作人员也应接受专业培训。对样品进行科学对比,并采取定期抽检的管理原则。调试模具后,应进行车间检验,保证生产所用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3.2工艺用水环节

在工艺质控中,应进行全周期质控,完善工艺体系,定位高风险点。行业研究显示,在生产留置针过程中,工艺制水过程中质量缺陷风险较高。在选择工艺用水时,清洁无菌是基础要求。使用清洁的工艺用水是为预防产品被污染,保证无菌生产。为达到此用水要求,应科学选择用水种类,合理控制用水量。應全方位清洁用水管路,消毒到位,保证水源水质清洁,禁止用水管路中堆积污染物。在清洗、钝化和消毒用水管道时,应规范检验水质,预防细菌超标,有效控制水质。在存放工艺用水时应保证清洁管理,避免存放环节或传递环节发生二次污染。

3.3产品包装环节

在包装留置针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留置针产品内包装,然后是中盒包装,最后是外箱包装。内包装部分为独立包装,应严格依据最终灭菌标准,按照技术要求完成专业灭菌。在内包装灭菌时,生产环境应为万级净化车间。包装过程中,应正确安装和使用泡罩包装机,科学设置相关参数,提高包装成功率。应定期维护和清洁设备,进行设备校准,保证包装设备维持优质性能状态,预防产品污染。在包装灭菌时,因为包装可阻隔EO,所以EO灭菌对留置针包装不具有适用性,而且此种灭菌方法较易导致包装变形或毁坏,以及引起包装变色等,降低产品质量。在包装时,应严格检查复合膜和透析纸之间的粘接牢固度,预防包装破裂。

3.4无菌处理环节

在产品灭菌时,通常选择环氧乙烷作为灭菌剂。在实施灭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灭菌过程,保证有效灭菌,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设备参数。灭菌人员应掌握专业灭菌知识,规范执行灭菌操作,保证有效灭菌。应检测仪器仪表,及时校准设备。灭菌器应保证具有良好密封性,在使用环氧乙烷过程中预防灭菌剂泄漏,进行充分灭菌,预防生产事故。生产车间环境控制方面,应规范安装灭菌柜,调节控制系统和硬件设备参数,校准参数误差,促进设备安全运行。灭菌设备应加强检修,做好日常保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生产留置针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生产工艺,重点进行原材料选择、工艺用水、产品包装以及无菌处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使用优质材料生产加工留置针,提升包装质量,促进有效灭菌和包装,确保留置针产品清洁无菌,在临床中可以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东峰,韩征峰.基于机器视觉的留置针配距检测系统的设计[J].医疗装备,2020,33(01):14-16.

[2]吴水梅,戴明芳,熊小英.静脉留置针改良正压封管技术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1):113-116.

猜你喜欢
生产工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冷拔精密无缝钢管生产工艺控制要点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北豆根总碱胶囊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