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视野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2021-11-24 22:55周楚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注意点指南幼儿教育

周楚楚

摘要:常言道,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步入社会的“试用期”。幼儿园的教学生活是当前幼儿园教育观里最为突出的话题。好的幼儿园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玩”的场所,而不是“学”的场所。对幼儿采取的初级教学对幼儿发挥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而且这一过程应该是自由、自主、愉悦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将儿童们较为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加入到学前教育中来。此外,我国学前教育学博士虞永平学者认为并且提出来应该将幼儿园日常化、游戏化,无疑是对老旧教学方式的一种冲击,我们也将积极响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实行幼儿课程游戏化,更好地发掘与激发每一个幼儿自身的个性特点。本文将对游戏在幼儿园生活当中的体现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 意义 注意点

引言:

幼儿教育和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并不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先后关系”,而是由播种到耕耘,由量变到质变的“因果关系”。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启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并不是灌注散碎的简单知识的阶段。我们应跳开以往育儿的观念,在过去的课程基础上,提升改造,建立起游戏化课程。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求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状况,使课堂的呈现变得更加活灵活现、有内涵以及乐趣化。游戏要适合幼儿,课程设置的游戲化必须要让游戏特征符合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儿童需求,但这并不代表要将幼儿教育变得和小学已经将来一致化。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必须要具备活灵活现的特征,切记不能一成不变;游戏环节里所用的设备原料应该具备多种多样多彩的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的游戏激情。幼儿园开展的课程就要做到将儿童使自身的注意力全部主动投入到游戏当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能力。

一.游戏活动的意义

众所周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处于幼儿时期的孩童每天的任务是基本生活行为和游戏,且游戏时间最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人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有时候基本生活行为会在游戏玩耍中完成,比如:不爱吃饭的孩子,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其吃饭的动力。针对幼儿所开展的游戏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娱乐,且游戏对于幼儿的当前和未来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游戏作为幼儿日常行为里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其代表着幼儿生活的多姿多彩、身心的自由健康、情感的自然流露。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能够在提升幼儿身心素质,养成优秀品格的同时扩增幼儿的知识储备量、有助于其逻辑思维的建立,从而使得幼儿的心智逐步完善。幼儿在娱乐放松环境中,各方面通常表现的较为活跃,占据游戏的主导地位。这样幼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寓教于乐,是幼儿自身能动性的表现和老师的正确引领,是幼儿游戏活动组织的核心目标,在乐中增长知识,让无聊的知识转化为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尽可能让幼儿完全接受所学知识。因此这也需要在游戏活动组织时,要依据幼儿各阶段自身的实况来进行规划,让幼儿在开心氛围中学习,激发并提升幼儿对接纳新型事物或知识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幼儿处于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二.游戏活动的要点

1.充分激发幼儿的游戏精神

根据《指南》与《纲要》的方向,为了使幼儿园所开展的课程越发完备,同时充分展现游戏精神。首先,我们要领会游戏所具备的含义与精神,在积极响应《指南》的进程里思索来开展课程的游戏化。幼儿教育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应该把《指南》当做基础来浅析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存在的联系之处。在深究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化课程时,老师的关注点应在幼儿们的自主性、兴趣性、以及制作性上。幼儿在获得相应的的自主性、兴趣度、制作度便得以调动自身积极性,从而幼儿能为真正的成为教育过程里的中心,进而在学习当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比如,有些幼儿园开展的三人五足行,这一游戏旨在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根据游戏名称可知在游戏开展前应该将幼儿进行三三组合,但是游戏规则是3人站一排,站在两侧的儿童作为帮手,中间的儿童一只脚触底,另一只脚放在两旁儿童想拉的胳膊上,中间人的双臂放在两个伙伴的肩膀上,在游戏开始后,两旁的人扶着中间的伙伴向前进,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胜。在这一游戏当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总之,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潜在幼儿精神,对幼儿人格的完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深析问题,积极鼓舞幼儿臆想。幼儿具有十足的好奇心,这使得幼儿对身边周围的事物充满的探索的欲望,同时具有奇特的遐想能力,然而幼儿的遐想思想可能难以表现出来。因此就需要老师改善教学形式,深入探究,以便于提高游戏活动的科学性。注重对幼儿师有关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的能力培养,为其们提供能力提升的契机。同时要提升各阶段老师相互进行教学研究探讨的力度,积极倡导组织者发挥引领作用,充分运用教研机会,针对每个游戏活动的目的、作用、筹备、组建等开展深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老师合理掌握有组织的技巧。

2.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

课程游戏化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倡导课程游戏化,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放不下讲解与说理,会不自觉地介入干扰到孩子们的游戏。虞永平教授曾说,儿童的发展是衡量课程游戏化的根本,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的学习。我们作为教师,不应刻意规定儿童静听端坐,而是鼓励儿童动用多种感官,提高孩子的专注度,并且认可儿童的兴趣行为。我们需要支持、引导并激发儿童的学习,不断地为儿童们的学习改造环境、创造条件。讲解有多好并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作用与责任,教师的备课更不应该是死板教条的写讲稿。学前教育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活动实际,制定行动方案,为儿童们的活动做好对应的条件提供。在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进,有很多地区的幼儿园都开始进行一切改革,如改造室内外环境,重视资源利用等。其实,课程游戏化不只是关注外在的区域或者场地的活动,甚至是课程资源有没有被充分的利用与挖掘。这些都只是课程游戏化的外在条件,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是要转变观念,要有目标意识,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儿童的发展,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关注活动组织是否到位,考虑儿童们真正的需要和兴趣。

3.充分体现老师的引领作用

在老师的辅助指引下,幼儿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激发幼儿接触新鲜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发掘问题、表达疑惑、处理障碍、获得结果的每一阶段都体现寓教于乐的作用,从而让幼儿对增长的见识更加牢记于心。所以,课程游戏化的整改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静下心来好好观察,对有需求指导的儿童,要耐心帮助解决问题,而不只是习惯性的话语指导。儿童是富有创造力的,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去观察他们,他们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意想不到,儿童们创造性的举动与智慧是令我们惊讶和赞叹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新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关注活动的挑战性,关注材料的层次性,要让儿童们不断深入持续地活动,学会自己不断地获取新的经验。比如: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老师要以朋友的姿态,询问幼儿的问题,讨论其观点,然后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但這些建议是具有引导性的,引导幼儿进行思维发散,自行解决困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要在游戏活动开设初期为学生创建多姿多彩活动形式和轻松自在的游戏空间,同时老师要在游戏活动进行中拥有积极的情绪,确保自己的情绪不会干扰到幼儿的游戏体验。轻松自在的游戏氛围不仅会使得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提升。日常生活是幼儿知识的来源,幼儿能够在社会环境中获得相应能力的提升。老师担任氛围的营造者,应该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娱乐环境,同时还要为幼儿选购合理的游戏器材,在此基础上幼儿才可能获得多种多样的选择。

4.营造优良的游戏氛围

需要根据幼儿各个阶段发展的特征来创建与其相适应游戏活动空间氛围,比如对于小班游戏活动氛围的营造,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进行装饰,以此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对游戏步骤具有相应的了解,从而让其以图画为依据学习游戏规则与步骤。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在墙壁上利用生动有趣的步骤图像,以此来教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游戏环节。对于减少幼儿们在游戏过程当中的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与游戏规则有关的图像,以此来提醒幼儿在认真遵循游戏规则。特别是要在墙壁上张贴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有关的图片,同时可以将文字适当的添加到图片当中,运用图文并茂形式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有序的游戏意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游戏意外事故的发生。总之,营造优良的游戏活动开展氛围不但有助于幼儿优良关系习惯的养成,而且还有助于让幼儿感受到这种氛围中的自在与欢乐。这也使得幼儿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有助于其自觉提高各方面素养意识的形成。课程游戏化不仅是只是关注乐趣,更多的是要日常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制定相应的情景。游戏同样需要过程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经验,只是在表达方式上,会有很多的不同。处于小班的幼儿们,对于事物都具有相应的摸索欲望,基于此特征,我们可以为其提升游戏活动的乐趣来帮助幼儿形成优良的游戏意识。这就需要老师拓展其教学手段,采用讲故事唱儿歌的方式对幼儿采取身体素质培养教导。同是老师可以在墙上方粘贴游戏规则图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幼儿依据示意图的步骤将游戏基本环节到位同时还可以节约游戏时间。久而久之,幼儿在欢乐的歌曲和生动的图像带领下,不仅养成了正确游戏的意识,同时还具备了相应的游戏基本规则知识,对提升幼儿的各方面素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老师可以在欢喜室内安装摄影设备,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记录。然后利用影像回播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其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让其们自行观察自身做法的正确之处与错误之处,这样可以让幼儿形成对自我不足,进行弥补的意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倡导幼儿以演出的形式来回顾这些事件的发生,同时需要老师将关系活动开展的目标引入到表演当中,从而使得逻辑性的知识易于被幼儿内化于心。对于幼儿所具有的身心特征来说,以表演回顾的形式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可以很好的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改善幼儿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针对幼儿的游戏评价进行论述,将有助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完善。幼儿游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很好的提升幼儿游戏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2(12).

[2]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与发展的关系.幼儿教育[J].2008(08).

[3]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D].2007.

[4]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3.

[5]刘芳.玉溪市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玉溪师范学院学报[J].200

猜你喜欢
注意点指南幼儿教育
指南数读
促进小学生阅读困难转化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建构“真学”课堂要注意的几点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的注意点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