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企业见证中国经济发展之路

2021-11-25 01:48李长安
企业文化 2021年28期
关键词:百强企业发展

文|李长安

福布斯发布了2021 年度“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 强”。引人瞩目的是,得益于率先控制住疫情和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中国共有395 家企业登陆今年榜单,刷新了历史记录。具体来看,国资控股的金融机构引领中国在此方面的表现优异,其中中国工商银行连续9 年稳居第一宝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农业银行分别位居第四名、第六名和第九名。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公司也实现了巨大的进展,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等都有不俗表现。此外,农夫山泉、快手和通威等49 家企业成为今年新晋上榜的中国企业。当然,中国企业中还有多家没有上榜的企业也同样值得注意,典型的如华为,因其没有上市也没有入选榜单。

2020 年8 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也共有133 家公司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中国企业取得如此靓丽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在100 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企业从过去的积贫积弱,在国际上鲜有声音,到如今的强势登场,反映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蜕变,也是中国经济由弱到大、由大到强的奋斗之路。

中国民族工业遭严重挤压

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百年前,中国的企业大都还是清末洋务运动留下来的底子。随着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企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外资企业的盘剥和恶性竞争下,再加上战争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挤压。

据统计,到上世纪30 年代抗战前夕,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煤产量的55.2%、新法采煤量的77.4%、冶铁工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发电量的77.1%。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外国银行资产也比华商银行多1/3。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还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轻工业。

在企业规模和经营管理方式方面,中国企业也都十分落后。比如,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除了主业为传统的轻工业外,经营管理也基本上以家族管理为主。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不仅开创了流水线作业模式,1913 年,福特汽车公词12 小时28 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0 年将组装一辆汽车的时间缩短为1 分钟,1925 年又缩短为10秒钟,其著名的T型车在1908年问世到1927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 万辆,将人类带入了汽车时代。中国企业与西方国家企业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到1949 年,中国经济基本处于崩溃状态,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据统计,1949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国民总收入按当年汇率折合239 亿美元,按5.4 亿人口计算,人均44.26 美元,是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1/20、英国的1/11、法国的1/6。直到1950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比长期是殖民地的印度还低20%。工业一片凋零,当时全国只有7 座平炉、22 座小电炉,生铁产量仅为25.2 万吨,国民收入的近70%来自农业。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当时的情况,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集中精力全面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依靠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组建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

到上世纪70 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发展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不仅企业数量大量增加,企业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开始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种全球企业排行榜中,中国企业的身影频频出现,由少到多。

2003 年,福布斯首次发布全球企业2000 强榜单,当时美国上榜企业776 家,中国仅有43 家。2011 年,在这2000 强企业中,美国和日本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共有536 家公司上榜,日本有260 家,中国企业有207 家。10 年之后的2021 年,美国上榜企业590 家,而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到395 家,排在第二。榜单十甲中,中国企业占据了4 个名额,美国企业占据5 个名额,仅有1个名额是来自于沙特阿拉伯的沙特阿美。

以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2020 年总资产超过4万亿美元,市值超过了3000 亿美元。如果以总资产来算的话,中国工商银行甚至超过了全球排名第四的德国GDP 的总量,用“大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相信在未来几年,在全球2000强市场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在金融、制造、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领域。

中国制造业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中国企业中,中国制造企业的强劲实力让世界刮目相看,也是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支撑性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制造业几乎一片空白,日常民用的火柴、煤油、铁钉、布匹等都需要靠进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若干年,人们口中习惯叫法的“洋火”“洋油”“洋钉”“洋布”等还没有从日常中消失。现如今,中国制造业从最初的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到目前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从最初工业增加值仅有120亿元到如今工业增加值超过30 万亿元,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 年4 月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二,行业总产值大约是美国、德国、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的总和。中国的汽车、电脑、手机、空调、洗衣机、冰箱、彩电、钢铁以及其他多项产品的产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名。不仅如此,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制造再显威力,据海关统计,2020 年3-12 月,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 亿元,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全年合计出口增长31%。其中中国累计出口口罩2242亿只,价值3400亿元,相当于为每个外国人提供近40个口罩。

快速成长是发展为先的政策结晶

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政策结晶,是尊重企业和企业家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的实践硕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支持性政策,涵盖了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各个方面。

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形成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 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领域最系统、最全面、最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从而有力保证了国企改革有方向、有目标、有遵循。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扎实推进。2012年以来完成22组、41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有序推进铁塔、航材、煤炭、海工装备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019 年9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在完善营商环境方面,2019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条例》提出,国家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从而增强发展动力。

在持续努力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不断提升,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04 年,我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为第108 名;2020 年,我国的排名已经跃升到第31名。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7.6 万亿元,累计办理出口退税7.07万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和运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正是因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的不断涌现,才使得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披荆斩棘,使中国的竞争实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举措。2015 年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要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2018 年9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创新创业企业大量涌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共5745 万户,年均超千万户。在富有韧性的中国经济环境中,涉税市场主体活力十足,呈现出新办多、结构优、力量强的特点。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成为市场主体的“主力军”。据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新办民营涉税市场主体5600 万户,占比超九成且占在比逐年递增。

在新增市场主体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比如,2020 年,网上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19 年增长14.8%。与此同时,传统零售业加速转型升级,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更可喜的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在不少领域实现了科技“弯道超车”的梦想,一批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站到了世界先进科技企业的前列。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专利申请量数据名单,在2020 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了68720 件专利,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华为作为目前全球领先的通讯技术厂商,凭借5464 件的申请量遥遥领先,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申请来源。紧随其后的是作为屏幕制造大厂的京东方和手机通讯为主的OPPO 也位列全球前十。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据统计,2020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329 亿美元,位居全球前列;截至2020 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2.3 万亿美元,比2015 年末翻一番,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截至2019年末,我国在全球188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4.4万家,对外投资遍布世界各地。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开始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企业在“百强”等各种全球企业排行榜上的成绩必将越发亮眼。而中国企业的整体崛起,无疑是我们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特别是在更为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国内外环境下,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和少数西方国家无理打压,中国企业更应立足自身发展,牢固树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苦练内功,补足短板,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此,中国企业就能不断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百强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中国百强报刊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百强报刊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百强报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