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读后感

2021-11-25 05:26张娴
当代矿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斯诺勇气

□张娴

《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第一手材料写成的一部纪实性报道。

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精神。再次通读《西行漫记》,感受到的是这部作品穿越时空的魅力,领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精神。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共分为十二章。细读这本书,仿佛跟随作者的足迹来到1936年的陕甘宁边区。年代的久远,让我难免对有些文字感到生疏,可是这丝毫不妨碍斯诺告诉我们一个个鲜活故事,好像就在昨天,好像就在眼前。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地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地告诉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传播到全世界,在世界东方战场上发生的故事……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气象。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斯诺在作品中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老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扎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解放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

从作者写作此书的经历来看,作者可以说是一个勇士,作为一个西方报刊的记者,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担当和毅力,促使他不顾生命安全,深入解放区,成为报道中国红色地区的第一个外国人呢?靠的不是勇气是什么? 而从故事本身来说,促使党和红军从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到建立闽赣革命根据地,从五次反围剿,到两万五千里长征,再到建立稳固的陕甘宁边区,一路走来,屡败屡战并最终站稳脚跟的是什么力量呢?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的勇气。如果把自己代入那个历史年代,我们会有那般的革命战斗勇气吗?这是我们需要叩问自己的命题。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革命领导人,本身已经有较好的家境,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的生活,辗转艰苦的山林河谷,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革命呢?再看那些普通红军战士,为什么甘愿吃苦,甚至像强渡大渡河那样明知一定会牺牲仍然勇往直前呢?是信念,是为了全国人民得解放,过上太平日子的信念。如今,我们已经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生活,我们心中,还有那种信念吗?

读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这部作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些为革命殚精竭虑的伟人,跟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跟我们一样是普通大众。现在,我们岁月静好,是因为有革命先烈的负重前行。我们现在享受着他们的恩泽,只有踏实过好现实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他们艰苦抗争岁月最好的告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话所表达的含义也正是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为了美好理想所要去实践和努力的方向,发扬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斯诺勇气
寻找勇气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勇气何来?
前行的勇气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勇气”号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图说《续西行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