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头高斜坡位气管拔管对全麻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1-11-25 01:55王美芳汪久鑫赵灵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呼吸功能体位

王美芳 汪久鑫 赵灵

摘要:目的  探讨30°头高斜坡位气管拔管对全麻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5岁,BMI18~35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平卧位组(A组)、30°头高斜坡仰卧位组(M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带气管插管入PACU接呼吸机辅助通气,A组采用平卧位,M组采用30°头高斜坡仰卧位。记录入室时 (T0)、拔管后1min(T1)、5min (T2)、15min (T3)、30min (T4)的SPO2、MAP和HR;记录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记录咳嗽、舌后坠和喉痉挛发生的情况。结果  与T0比较,T1--T4两组SPO2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1---T4时M组SPO2明显升高(P<0.05),T1--T4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30°头高斜坡仰卧位气管拔管可提高全麻患者恢复期氧合能力,改善其呼吸功能。

关键词:体位;气管拔管;全麻恢复期;呼吸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全麻患者接受正压通气时肺无效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受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有肺不张发生,加之纯氧通气和手术体位的影响,术后恢复期可发生肺泡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患者低氧血症发生[1],因此促使全麻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表明,患者全麻后恢复期采用30°头高斜坡仰卧位有利于改善复苏期间氧储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缩短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本研究拟观察30°头高斜坡仰卧位气管拔管对全麻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全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BMI18~35Kg/m2 ,ASAⅠ或Ⅱ级,NYHA心功能Ⅰ或Ⅱ级,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颈、胸、腰椎疾病,处于妊娠状态,对斜坡位有禁忌者。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常规禁食8h、禁饮4h,入室后患者平卧位,常规监测ECG、SPO2、HR及BIS,开放外周静脉通道,输注复方氯化钠5~8ml·Kg-1·h-1直至手术结束。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1ug·kg-1·h-1、丙泊酚2~3mg/Kg、舒芬太尼0.5ug/kg、罗库溴铵0.6mg/kg。面罩给氧去氮5min,气管插管成功后機械通气参数设置为VT6~8ml/kg,RR12次/分,肥胖患者加用PEEP5~10cmH2O,术中纯氧通气。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ug·kg-1·h-1,丙泊酚3~5mg·Kg-1·h-1、瑞芬太尼0.1ug·㎏-1·min-1、吸入七氟烷0.8~1.5%,维持BIS45~60,术中根据手术时间追加肌松药,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滴酮咯酸丁三醇30mg,并接PCIA镇痛泵。

分组与处理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平卧位组(A组)、30°头高斜坡仰卧位组(M组)。两组术毕均带气管插入PACU行呼吸机SIMV模式通气,吸入氧浓度45%,VT6~8ml/kg,RR12次/分。所有患者气管拔管后鼻导管给氧2~3L/min,继续观察直到符合出恢复室标准送回病房。

观察指标  记录入室时(T0)、拔管后1min(T1)、5min(T2)、15min(T3)、30min(T4)的SPO2、MAP和HR。记录拔管时间(入PACU至拔除气管导管所需的时间)和出恢复室时间(入PACU至达到出室标准的时间),记录咳嗽、舌后坠、喉痉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20例,扁桃体摘除术29例,输尿管镜碎石术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BMI和ASA分级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与T0时比较,T1--T4时SPO2明显降低(P<0.05),T1--T3时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1--T4时M组SPO2明显升高(P<0.05),T1--T4时MAP、HR明显降低(P<0.05)(表2)

与A组比较,M组拔管时间、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表3)

发生咳嗽、舌后坠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发生喉痉挛、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讨论

气管插管全麻对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恢复的危险因素,平卧位更容易出现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2],尤其是肥胖患者无法耐受平卧位[3]。研究表明,一定角度的头高脚低位适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拔管,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的恢复[4]。本研究对所有全麻患者恢复期采用30°头高斜坡仰卧位进行观察比较,发现30°头高斜坡仰卧位对全麻患者恢复期氧合功能有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由于重力作用,头高斜坡位使膈肌和腹腔内容物下移,可减轻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胸腔容积增大,增加了功能残气量(FRC),使机械通气期间V/Q比例失调引起的低氧血症得到改善,提高了肺的氧合能力,此体位还使腹肌处于一个相对松弛而舒适状态,使患者胸腹运动得到较好协调[5]。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30°头高斜坡仰卧位较平卧位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波动,咳嗽、舌后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更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其原因可能是头高位减少了气管道管与水平面的角度,接近人体口、咽、喉三轴线的重合,符合患者生理舒适的状态[6]。

综上所述,30°头高斜坡仰卧位可以提高全麻患者术后早期氧合,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缩短在PACU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还可以维持拔管期间循环的稳定,提高患者全麻后恢复期的苏醒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小明 , 姚尚龙,  于布为, 黄宇光. 现代麻醉学.第4版. 肺的通气172-173

[2]屠伟峰.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学.低氧血症 527--532

[3]邓美玲, 杨帆 , 梁应平,等.头抬高后仰联合60°气管拔管对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1):1091-1093

[4]马武华,仓静 ,邓小明,左明章,等. 气管道管拔除的专家共识 (2020版)

[5]汤斌铨 , 朱妍梦 , 邢现良,等.15°头高斜坡侧位气管拔管对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8):763-766。

[6]李帆,许宜诊,杜建华,等.头抬高15°倾斜位对肥胖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11):1066-1069

猜你喜欢
呼吸功能体位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体位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哪些性交体位适合老年人
记忆合金环抱与可吸收钉对肋骨骨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对比
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未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胸外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