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25 03:53于新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一共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建议广泛应用。

關键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内固定;手术情况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临床中脊柱胸腰段骨折属于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可能诱发脊髓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压迫,继而导致相关功能受损[1]。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从而恢复脊柱损伤段生物力学和生理结构,继而将受损神经压迫予以解除,促进脊柱功能恢复[2]。本研究于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为研究时间区间,通过选取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展开分析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有13、12例,年龄最小不低于23岁,年龄最大不超过72岁,年龄中位数为(49.62±3.83)岁;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有14、11例,年龄最小不低于24岁,年龄最大不超过73岁,年龄中位数为(49.88±3.50)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前路手术内固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其次,于左侧入路将皮肤组层切开,充分暴露患椎和相邻椎体,将患者患椎三分之二骨质和上下椎间盘组织切除,减压处理椎管,同时清除后纵韧带前致压物。再次,复位患椎促使其到达正常深度和高度后将相同一侧髂骨块置入并予以固定。最后对留置引流管予以检查,缝合各层组织,并在术后实施抗感染治疗。

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帮助患者取仰卧位,悬空患者胸腹部,并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其次,选择患椎背部对应点作为入路口,将各层皮肤切开,充分暴露患椎和相邻椎体。再次,依次切开深筋膜、骶棘肌,同时暴露椎板和横突,在将椎弓根位置予以确定后应用合适大小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实施固定,减压处理椎管。在患椎复位后植骨融合。最后完成检查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各层组织,并在术后实施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此次研究涉及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并应用X2、t完成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

较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或较少(P<0.05)。见表1。

3 讨论

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近年来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由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情发展较快,若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则可能导致患者因此残疾[3]。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较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或较少,分析原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属于一种手术操作简单、可有效矫正的凸角,有利于患者恢复的的手术治疗措施。具体而言,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脊柱融合术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改变脊柱运动节段传递负荷方式缓解疼痛,同时促使椎体高度恢复正常,缓解脊柱压迫,改善其稳定性[4]。

综上所述,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建议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崇超, 曹硕, 金浩,等.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19(08):122+136-138.

[2]李海燕, 郭金光, 樊丽超,等. 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术在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 48(03):72-73.

[3]李温霞, 孙静, 李育红,等. 压疮风险预警系统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005):460-465.

[4]李龙文, 陵廷贤, 李政,等.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016(003):95-96.

作者简介:于新福,男,汉族,甘肃灵台人,1976年0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