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对手部组织损伤患者创面愈合优良率的影响

2021-11-25 04:00付广松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

付广松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对手部组织损伤患者创面愈合优良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1年3月手部组织损伤患者164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指动脉皮瓣术,观察组实施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对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愈合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优良率为92.68%,较对照组的73.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观察组MH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用于手部组织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能提高创面愈合优良率,减少患者疼痛程度,还能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手部组织损伤;创面愈合优良率;疼痛程度;手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前言:

手外伤在外伤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城市化或工业化的逐渐推进,使得因手外伤而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发生率不断上升。由于手部外伤除手骨损伤以外,还多伴有软组织损伤,比如,神经血管或肌腱等部位损伤,修复难度较大[1]。一旦未能获得合理有效治疗,则很可能导致手部感染、手功能下降,引起残疾,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均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临床针对受伤四肢组织修复的技术有了巨大突破,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手、足组织损伤中,具有手术设计便捷、血供充足、切取面积安全可靠等优点,深受患者与医疗人员喜爱[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接收手部组织损伤患者164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19~48岁,平均(34.53±5.27)岁;对照组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20~47岁,平均(34.61±5.3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指动脉皮瓣术,采用逆行的指动脉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补创面。根据创面设计皮瓣的形状,食、中指选择在尺侧,环、小指选择在桡侧。皮瓣设计以远指间关节侧方以近约0.5cm处为旋转点,以指固有动脉的体表投影为轴线,在手指近节设计皮瓣。其中皮瓣比缺损面积略大,以减少皮瓣张力。先做皮瓣的近侧的切口切至深筋膜下,解剖出指固有动脉。在筋膜层分离、掀起皮瓣,注意将指固有动脉及发向皮瓣的穿支动脉保留在皮瓣内,自皮瓣近端切断并且结扎指固有动脉,把指固有神经保留,逐渐向皮瓣远端分离。皮下隧道要宽松,通过困难时也可将隧道切开,将皮瓣转移后再缝合。

观察组实施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可不加压驱血,在上臂用电动气囊止血带。先确定皮瓣的轴线,掌背部的皮瓣的轴心线尺神经皮支或者桡神经皮支伴行血管的走行线。指背部则为桡、尺侧指背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的走行线。轴线确立后,以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小指掌指关节尺侧、各手指指蹼中点的背侧作为旋转点。根据皮神经所在的确实部位,可调整设计的皮瓣位置和形状,设计皮瓣的面积要略大于受区面积,以减少皮瓣张力。指腹缺损的患者,向近端多切取1~2cm的神经,以备与受区残留的指固有神经吻接,以恢复皮瓣的感觉功能,可将伴行的指背静脉同时携带在皮瓣内。皮瓣的解剖平面为各指伸指肌腱的浅面层,需保存腱周膜完整,由近至远逐渐将皮瓣于筋膜上锐性分离到旋转点。旋转点与受区创面之间切开成明道,将皮瓣旋转后转移至受区修复创面并缝合。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情况比较: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创面愈合优良率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优良率为92.68%,较对照组的73.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前MHQ评分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观察组MH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治疗组创面愈合优良率为92.68%,较对照组73.17%高,表明将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用于手部组织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减少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创面愈合优良率。再通过比较两组6个月后手部功能,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MH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还能促进手部组织损伤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究其原因,可能是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皮瓣切取方便,能够有效减少对供区组织的伤害,使其能够快速恢复,该皮瓣因其动脉细小,发生静脉危象的发生率较低,所以成活动质量完好。且皮下脂肪少皮瓣较薄,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减少对手部组织伤害,同时皮神经与受区神经吻合后,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手部部分感觉,进而提升手部功能恢复[3]。

综上所述,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用于手部组织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能提高创面愈合优良率,减少患者疼痛程度,还能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建波.皮瓣修复在手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07):75-77.

[2]韩金凤,王波,陈淑琴,沈丽丽,王颖.手部损伤康复App在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04):359-362.

[3]张笑,张凌浩.家庭场景下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产品設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09):98-99.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
早期综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急性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探讨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门诊换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与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疼痛程度相关性分析
脉冲射频应用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国际助产新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100例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