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析

2021-11-25 04:24杨学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

杨学金

摘要:目的:对发作性睡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21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年龄为依据进行组别划分。>18岁纳入成人组,共计14例;≤18 岁纳入青少年组,共计16例。对比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临床表现方面,青少年组、成人组出现日间嗜睡、睡前幻觉表现的比例相当(P<0.05);青少年组出现猝倒发作、失眠障碍、睡眠瘫痪、OSA、PLMD、RBD表现的比例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多导睡眠检测结果方面,青少年组TST、SE值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SL、RL、AHI、PLM值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结论:青少年和成人发作性睡病患者在主要临床表现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行疾病诊断时,应当关注患者年龄因素,辅助以多导睡眠监测,在积极识别典型症状的同时,加强对于非典型症状的排查,以此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多导睡眠监测;年齡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与睡眠障碍相关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往临床关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大多以国际的ICSD-2标准为依据,但由于发作性睡眠患者临床症状和睡眠中发作的肌阵挛性癫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患者相似,因此容易误诊[1]。近年来,随着现代睡眠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多导睡眠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诊断发作性睡病的准确性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明确发作性睡眠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特征,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本次研究中,我们以30例不同年龄段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为对象,对患者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成人组(>18岁,n=14)和青少年组(≤18 岁,n=16)。成人组中,男8例,女6例;年龄19~68岁,平均(50.20±12.10)岁。青少年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12~18岁,平均(14.19±2.84)岁。

1.2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并展开相同的多导睡眠监测。严格依据国际10-20系统对定位和数据测量。准确记录电极阻抗,至出现稳定图形后定标,关灯记录。监测期间,要求患者安静放松、休息。次日6:00am再次对电极阻抗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定标,监测结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日间嗜睡、睡前幻觉、猝倒发作、失眠障碍、睡眠瘫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REM睡眠行为障碍(RBD)。计算两组中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比例。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指标,包括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L)、REM睡眠潜伏期(RL)、呼吸暂停指数(AHI)、腿动指数(PLM)。

1.4统计学分析

以常用计数技术资料及其他常用计量技术资料的两种表示方式对各类型的统计资料分别进行了线性表示,并通过软件spss18.0对各项资料展开卡方检验或线性检验,若均为P<0.05,证明了各类统计学的研究意义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比较

如表1所示,青少年组、成人组出现日间嗜睡、睡前幻觉表现的比例相当(P<0.05);同时,相较于成人组,青少年组出现猝倒发作、失眠障碍、睡眠瘫痪、OSA、PLMD、RBD表现的比例明显更低(P<0.05)。

2.2两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青少年组TST、SE值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SL、RL、AHI、PLM值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现有研究证实,发作性睡病患者主要以日间嗜睡、睡前幻觉为典型症状,研究数据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同时出现典型四联症的概率仅有10%左右,而日间嗜睡概率在100%左右、睡前幻觉概率在20%左右[2]。同时不同患者可能合并睡眠瘫痪、OSA等不同症状表现。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即:无论是成人组患者还是青少年组患者,其以日间嗜睡为核心症状。同时,成人组患者和青少年组患者在其他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这也是造成发作性睡病容易误诊的重要原因。

本次研究显示,青少年组出现猝倒发作、失眠障碍、睡眠瘫痪、OSA、PLMD、RBD表现的比例明显低于成年组患者(P<0.05),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结构的改变,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失眠、OSA、PLM和RBD等临床表现。而青少年发作性睡病患者出现上述表现的比例更低,可能与患者病程较短以及睡眠结果无明显改变有关。提示在对发作性睡眠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充分关注非典型性症状。

多导睡眠监测是现阶段临床诊断发作性睡病重要工具,具有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优势[3]。本次研究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组患者SL、RL、AHI、PLM值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提示青少年患者的白天嗜睡情况更严重。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既有共性,也有明显不同的个性。对此,临床在对日间嗜睡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完善多导睡眠监测,以此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刘畅,孙海燕,等. 24例成人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临床及多导睡眠图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35(6):541-544.

[2] 李秀娥,郭晓红,李月春.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在其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6):372-374.

[3] 翟怡,詹淑琴,王玉平,等. 发作性睡病快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失弛缓特征与临床表征[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9):529-533.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肾炎住院患儿的变应原测试与临床表现、病理的关系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与影响因素研究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脊柱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
克雷伯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术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