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2021-11-25 04:56卢韩樱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护理

卢韩樱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宣教,指导床上活动,进行肌力评估,鼓励早期活动,合理安排饮食,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进行细致护理。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近年来呈日益增长趋势,若并发肺栓塞,可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术后一周是栓塞的多发期,最常见于小腿腓静脉。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压痛肿胀,常留下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

1.病因

起发病相关因素: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术中出血,使用止血药,术后卧床,下肢活动减少等都可导致血流缓慢;手术后人体的自身凝血机制增强,血栓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预防措施

2.1基本预防

2.1.1基本预防原则

(1)早期活动,纠正易患因素。

(2)范围  低危患者、无活动障碍、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30分钟、无其他危险因素、可以活动。

2.1.2基本预防方法

(1)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饮水,避免脱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

(3)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脂、注意生活细节,避免久坐久站。

(4)规范静脉穿刺技术,尽量避免深静脉穿刺和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5)早期活动:指导床上活动,进行肌力评估、疼痛评分,尽早下床,术后注意保暖。对于因疾病原因或手术要求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比目鱼肌、腓肠肌,并给予踝关节被动运动。人工挤压腓肠肌应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10-30分钟/次,6-8次/日。足关节屈伸运动,10秒/次,10-30次/组,至少8组/日。卧床、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主动踝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术后患者进行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2.2物理预防

2.2.1物理预防措施禁忌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或肺栓塞)

(3)間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及下肢严重畸形等)、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高出血风险的髋部周围骨折的患者、骨科大手术(术中、术后是抗凝药物预防的空窗期)。

2.2.2物理预防方法

(1)梯度压力袜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2.3药物预防  遵医嘱执行抗凝治疗,并观察效果。

3.护理干预

3.1心理疏导  患者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担心疾病预后昂贵的治疗费等都会导致病人产生焦虑症状、忧郁和急躁的心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配合相关注意事项,增加其康复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3.2饮食护理  避免食用生硬食物,病情许可进低脂、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增强体质;高纤维饮食,多喝汤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给予术后3小时听诊肠鸣音、保证水分摄入,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流速度。

3.3休息与活动  告知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严格卧床、抬高患肢并制动的严重性。指导并协助病人患肢抬高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15°-20°,避免膝下垫枕、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胀痛。嘱病人及家属严禁冷热敷,也不能用力按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周-2周最不稳定,警惕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性。当全身症状与局部压痛缓解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可使用弹力袜。

3.4抗凝期间治疗指导  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疼痛,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对常见出血部位(穿刺点、皮肤、牙龈、皮肤粘膜等)的观察,指导患者禁食可能引起黑便的食物(如肉类、血制品、肝脏、绿叶蔬菜等),教会患者提高自我防患意识,如刷牙动作要轻柔、避免抠鼻、防止跌倒等,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栓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3.5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3-6个月门诊复查,指导患者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根据医嘱定时抽血化验出凝血的时间。若出现下肢再次肿胀、疼痛、出血的现象,尽快就医,给予发放预防血栓的防控材料、健康处方。

4.体会

护理工作者对剖宫产者应密切观察其下肢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早期主动或被动按摩下肢,指导床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认真做好抗凝及溶栓处理,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5.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术前禁食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血液浓缩;手术使用止血药,改变血凝状态;术后卧床,活动少, 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对剖宫产者进行积极预防,施行药物治疗,实施合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

[2]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3]李艳.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17-318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