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1-11-25 05:53谢建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理健康

谢建娟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160例PSD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循证护理组(EBN组)。C组采用神经内科一般护理,EBN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结果:EBN组有效率为92.50%,高于C组的75.00%(P<0.05);EBN组误吸发生率为12.50%,低于C组的32.50%(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EBN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C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PSD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理健康。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循证护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其是因血管源性脑循环异常,造成脑功能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缺损的慢性、急性综合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20%~65%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吞咽障碍,并且吞咽障碍会增加患者营养摄入的难度,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1]。循证护理是护理学发展的结果,以目前护理经验、研究结果和患者需求为基准的新型护理方式,针对临床问题查阅实证,指导护理实际过程,促进患者全方位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PSD患者,其中男96例,女64例,参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循证护理组(EBN组)。C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42~84岁,平均61.38±8.29岁;卒中类型:缺血性36例,出血性44例;病程1~9d,平均4.86±1.87d。EBN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41~85岁,平均61.77±9.17岁;卒中类型:缺血性38例,出血性42例;病程1~10d,平均4.92±1.95d。两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院伦理审核,和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PSD诊断标准;神志清醒,能够配合量表问卷调查;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护理依从性较好,全程参与研究等。

1.2方法

C组采用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营养干预、一般心理疏导等,EBN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见下。(1)成立EBN团队。选拔高年资护理骨干进入护理团队,护士长负责EBN知识培训、研究指导、工作协调等,笔者主要负责研究方案设计、资料分析、论文撰写等。(2)循证问题确立。EBN团队根据研究内容、护理经验和患者病情等,经集体讨论,最终确立“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困难”“效果”“疗效”“心理健康”等护理问题。(3)循证实践。①功能训练:加强对口周肌肉、舌肌、颊肌、咀嚼肌、咽部等基础锻炼,逐步改善吞咽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头颈部、吞咽运动、口腔感觉等锻炼,重视呼吸锻炼、舌部刺激等。②饮食干预:针对PSD分级给予个体化进食指导,如调整姿势,选择一口量进食,改善食物性状,指导反复吞咽等,在确保进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患者自主进食。③心理干预:发挥团队整体效能,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間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EBN组有效率高于C组(P<0.05)。EBN组误吸10例,误吸发生率为12.50%,C组误吸26例,误吸发生率为32.50%,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32)。

2.2心理健康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EBN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C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C组(P<0.05)。

3.讨论

本研究显示,EBN组有效率为92.50%,高于C组的75.00%;EBN组误吸发生率为12.50%,低于C组的32.50%,说明EBN改善了治疗效果。EBN符合现代护理核心要求,遵照科学、实用、严谨、客观等理念,避免护理思维惯性,将国内外研究最佳实证结合临床经验、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解决临床问题。本研究成立护理团队,组织队员学习EBN相关知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降低护理缺陷,完善了护理流程和方案[2]。

本研究仅观察短期治疗效果,中长期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感是反映PSD患者心理健康的常用指标。本研究显示,护理后,EBN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C组,SSEQ评分高于C组,提示EBN减轻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自我效能感,改善了心理健康。EBN组发挥团队力量,经评估、讨论患者心理特点、家庭关系等,针对性给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PSD认知,从源头上减弱焦虑、抑郁;依照最佳心理干预实证、科室心理护理经验和患者心理需求,给予个体化的语言交流、理解并尊重患者、病友分享心得以及亲友情感支持等,缓解了焦虑、抑郁状态[3]。

综上所述,EBN提高了PSD患者的疗效,降低了误吸发生率,降低了HAMA评分、HAMD评分,提高了SSEQ评分,改善了心理健康,值得在神经内科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霍绮雯,黄燕冰,林东雄,金培群.吞咽分期深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医学报,2020,35(02):420-424.

[2]任震晴,石丹,蒋苏,周南香,冯国琴,周丽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5):11-14.

[3]韩冰,王小琴,邓茹,雷正权.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针刺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1):182-187.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