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1-11-25 05:55严红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科手术心理护理

严红艳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选择120例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术后使用康复训练叠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言,这种新型的叠加护理方式在骨科手术后的护理中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前言:

骨科手术分级较多,且诊疗范围较广,其可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分為四个等级,而诊疗范围包括常见的的颈椎病、腰椎病、骨盆骨折、关节畸形、断指再植等。常规护理主要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引流情况,随时关注患者术后病情,并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但其有局限性,且较单一,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欠佳。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医护人员发现,在骨科手术完成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进行生理上的康复锻炼,还需要进行心理上的调整,因此医护人员尝试通过该种思路来进行护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1年6月,选择120例在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照组60例患者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60例患者术后使用康复训练叠加心理护理。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3.37±1.32 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 44.79±2.03 岁,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纳入标准:进行手术前均进行了身体各项机能的详细检查,无先天性器官类疾病,无过往手术史;语言意识清晰;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先天疾病史以及器官质变史、精神病史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手术后护理,手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数据进行详细观测与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与控制。

观察组患者使用新型的叠加护理方式来进行骨科手术后的日常护理。首先,所有观察组的患者均需要在手术开始之前与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交谈,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对于自身病症以及即将使用的治疗方案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当患者出现焦虑情况或紧张情绪后,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来引导患者平复心态,使得患者能够以较为轻松平和的心态,进入到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去[1]。

其次,所有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完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都应当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引导。在手术完成2周内,医护人员不应当让患者进行高频率大范围的活动,该时间段内的患者仍然应当注重关节手术部位的稳定性,避免由于过大动作而导致接受治疗的关节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当患者进行了骨折手术后较长一段时间后,关节稳定性便已经达到了较好状态,此时患者可以尝试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进行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活动,避免由于长时间不进行关节活动而导致关节僵硬。如果在经历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机体康复过程后,患者的骨折已经达到痊愈状态,那么医护人员便能够尝试引导患者去除外部固定件,让患者下床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能够让患者的关节得到更广阔范围的舒展,也能够让患者的肌力锻炼程度更上一层楼[2]。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用SPSS 22. 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 x 2 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传统的骨科手术完成后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患者的机体康复程度,而对患者的整体康复状态以及康复满意程度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倘若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则很可能会对日常的护理过程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最终影响到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3]。同时,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良好心态的调整,以完全配合的姿态来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那么患者可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来进行机体康复,甚至机体康复的效率和质量无法达到预期。因此,传统康复理念当中,仅仅关注患者机体康复程度的护理模式是不正确的,这种护理模式无法让骨科手术完成后的患者进行康复速率的提升,也无法让患者的康复效果获得改善。新型护理模式的出现符合了医学不断发展的态势,也符合了社会对骨科手术治疗后护理模式改进的期待[4]。

许多患者在罹患骨科类病症时,由于对相关病症缺乏常识性的了解,很容易对有关病症的治疗有效率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自身的治疗信心逐渐下降,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治疗效果。还有一些患者在日常的护理康复过程中,实际所花费的康复时间远远超出了患者的预期,这很有可能会让患者的心态出现问题。为了能够使患者能够恢复治疗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病症,也为了让患者能够不对漫长的恢复治疗期丧失耐心,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进行持久的手术后康复护理。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让患者的心态发生转变。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对骨科手术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倘若缺失了心理护理的环节,那么整体的护理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徐卫军,陈尹,林永生. 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提升骨科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4):116-117.

[2]程建军,谢小琴,李玉兰,刘英. 品管圈活动对缩短骨科术后患者禁食禁饮时间的效果探究[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2(02):129-132.

[3]黄小权,王诗慧,陈盈. 术前排便训练及腹部按摩对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20,29(02):54-55.

[4]梁笑玲,廖国辉. 骨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8,31(03):702-704.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心理护理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联合用药临床观察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