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5 06:55和德平杨雪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预防影响因素

和德平 杨雪梅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康复助手微信公众号发起问卷调查,随机抽取622例患者及家属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急性脑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为24.76%,明显较低。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认知度与性别、职业、文化水平、脑卒中接触史存在关系(R2 =0.152,F =79.104,P<0.05),年龄偏小者、女性、文化水平高者、进行脑力劳动者、具有卒中接触史者显然具有更高的认知度 (P<0.05)。结论:须对国民加强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教育宣传,着重对男性、进行体力劳动、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脑卒中接触史者进行相关知识普及。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早期識别;预防;影响因素;预警症状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调查显示,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我国国民第一死因,其发生率正以每年约9%的几率向上增长,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短,但同样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明显特征[1]。目前还未发现可有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方法,因此预防是第一要义,而提升人们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认知水平,则是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必行之路。基于此,笔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识别的影响因素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康复助手微信公众号上发起问卷调查,随机抽取622例患者及家属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岁;认知功能正常;至少具有一个急性脑卒中高危因素。排除标准:无法配合本次调查者;意识不清、语言、听力、认知、精神障碍者。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通过本研究。

1.2方法

于康复助手微信公众号上发起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的制定。组建专家小组,综合急性脑卒中相关指南、咨询相关专家,自行制定、确立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最终问卷(可信度0.93)。

(2)调查问卷组成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脑卒中史、脑卒中接触史。②急性脑卒中预警症状,答题结果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完全错误(错选和不选)分别对应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其中知晓得5分,部分知晓得1~4分,不知晓得0分。

(2)调查方法:将包括我院在内的本市5所医院护理部纳入调查实施小组,确立领导小组,各医院抽取6人组成调查小组,小组成员经培训后开始调查,期间务必保证调查同质性。将调查问卷发布于康复助手微信公众号,关注该公众号的患者或家属均可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向无法线上答题者下发纸质问卷,问卷需独立完成。调查小组成员需进行线上、线下答疑,向填写者解释调查目的、方法,指导其正确填写、提交问卷。本次调查中,下发问卷680份,收回635份,有效问卷622份,回收率93.38%,有效率97.95%。

1.3观察指标

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认知情况,统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影响因素时,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0.05,β=0.10)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性脑卒中预警症状认知程度

研究对象对急性脑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为24.76%(154/622);部分知晓为 73.63%(458/622),不知晓为1.61%(10/622)。具体统计见表 1。

2.2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2.3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R2 =0.152,F =79.104,P=0.000)。

3 讨论

脑卒中业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2],急性脑卒中患者初期症状严重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是衡量其能否在后期顺利恢复的一个重要指征[3],因此加强人们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认知水平这一举措意义非常,不仅可提高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还可在发病初期及时就医、控制病情发展,争取最佳救治时间,获得良好预后。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对象对急性脑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24.76%(154/622),部分知晓率 73.63%(458/622),不知晓率1.61%(10/622),说明大众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认知度低、重视度不高,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障碍和突发面部、肢体的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两条症状获得的知晓率最多,说明人们对于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掌握知识较匮乏,无法达到高效防治需求,说明加强对国民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知识的普及、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急需实现[4]。

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认知程度普遍受到性别、文化水平、职业、脑卒中接触史的影响,其中,女性、文化水平较高、进行脑力劳动、有脑卒中接触史的人群,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认知程度会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女性会更加注重身体变化、对特殊症状更加敏感,文化水平高者和从事脑力劳动者具有更加广泛的了解途径,理解能力、对疾病的关注程度相对更高,易于从多方面了解该疾病,具有脑卒中接触史的人群因接触过脑卒中患者,其对疾病的了解更直观、更全面,提示加强对群众的急性脑卒中认知水平可有效提升预防效果,保证救治时机,改善预后。这一研究结果同样指出,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应对男性、文化水平较低、无脑卒中接触史人群加大力度进行急性脑卒中防治宣传,医护人员可采取多样化、人性化的方式,开展脑卒中防治教育工作[5]。

综上所述,群众的急性脑卒中防治水平普遍较低,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文化水平、职业、脑卒中接触史,须对国民加强急性脑卒中早期识别教育和宣传,着重对男性、进行体力劳动、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脑卒中接触史者进行防治知识普及,以较快提升国民的脑卒中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白利明, 李新平, 邱卓英, 等.运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2.0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状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9):1000-1003.

[2]王凯, 荣良群, 魏秀娥,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阴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 18(8):790-796.

[3]何昕, 舒丹. 早期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影响[J]. 陕西中医, 2019(6):799-802.

[4]甘勇, 杨婷婷, 刘建新, 等. 国内外脑卒中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9(2).

[5]江滨. 现阶段我国脑卒中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对全科医疗服务的启示和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30):3653-3661.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预防影响因素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