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2021-11-25 21:02柏朝辉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柏朝辉

【摘要】目的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是否可以效果更佳。方法选取某一时段内在本院治疗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为样本,进而挑选出患者94例作为研究所用。将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组以往常规的牙龈缝合来治疗,研究组依靠附着龈重建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附着龈颊舌(腭)侧宽度及角化黏膜宽度(5.21±0.35)mm、(2.64±0.39)mm均高于对照组(4.02±0.32)mm、(2.05±0.34)mm,术后恢复美观度Ⅲ度92.86%均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可提高修复效果,促使附着龈宽度的恢复,改善美观度,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附着龈重建;口腔种植修复;附着龈宽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

种植修复技术在牙齿缺损修复中越来越占有主流地位。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人们对于口腔健康以及美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再对牙齿进行种植修复之后,如何让牙齿能够为长久的保持修复状态,使口腔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由于附着龈对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就必须加大附着龈的长度,而附着龈的数量也需要同时保证,那么就对牙周组织的健康也可以更适当地加以保护,从而减少了刷牙和咀嚼等动作的对种植体的影响,这样,就能够确保牙齿在种植修复之后能够处于健康美观的状态。本文中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附着龈重建术是否在口腔的种植修复中较传统补牙方法更有意义和有效性,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挑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94例,均伴有附着龈不足,x线片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且排除急性口腔炎症、治疗禁忌症、配合程度低及未按时复诊者。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22~65岁,平均(41.37±3.6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3例,高中及以上51例。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一般资料可进行比较(P>0.05)。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2.2各指标改善情况

3讨论

种植修复对于治疗修复缺失牙齿来说是现在通用的一种手段,在进行了牙齿植入后,处理种植体和周围组织能够相结合的效果,已经变成了现在临床研究的热点。而天然的成人牙齿周围的牙龈则是由胶原形成,而牙龈胶原组织从根面的牙骨质。附着龈重建术和在牙冠修补之前,有助于减少皮肤黏膜的退缩风险。这样才能达到早期预防的效果,在种植二期进行了附着龈重建手术,使术后次数显著下降,同时术后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因为不需要腭侧组织的辅助,所以在第二期植入手术后,新形成的种植体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手术结束后和自然牙齿的附着龈颜色几乎相一致,并且形状也一致。由此,可以发现采取附着龈重建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牙缺失情况有很显著的疗效,将二者比较研究之后,发现附着龈重建术应用的观察组会增加宽度,强化黏膜的宽度。很好地抑制了黏膜的退缩。也很有效地降低了二次手术的风险,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牙龈出血的现象,更提高了患者口腔的美观程度。

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如果在干角化区周围皮肤黏膜直径不到二厘米的情况下,再加上附着龈的直径又不到一厘米,那就很容易造成植入错误,并且也非常容易出现当种植体的周围组织不断地探诊出血,菌斑聚集以及探针出血的状况发生时,会增加了周围皮肤黏膜的炎症,进而导致了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但是,当附着龈重建术使用到患者的口腔牙齿修复中时,就需要增加附着龈的长度。这对种植区的菌斑聚集和防治探诊出血等,都有较强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种植修复的应用中附着龈重建术能够提高术后的修复效果,并且增加美观度。可以将附着龈的宽度恢复到原有牙齿的宽度。同时,对于降低菌斑的聚集以及改善牙齦出血的症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附着龈种植重建术的应用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家旺.试析附着龈重建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8):139+141.

[2]刘君武.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0,35(03):183-184+187.

[3]颜子毅,唐云环,李匡政,任倩,夏琨,詹佳.浅谈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0,5(15):160-161.

[4]周俊.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04):90-91.

[5]胡飞.对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