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级儿童医院为核心的专科联盟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2021-11-25 21:43过皓东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级诊疗

【摘要】C医院是某市一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承担该市大部分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整合该市儿科医疗资源,提升儿科诊疗技术水平,推进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C医院于2018年组建儿科医疗联盟,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三级医院共21家。在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通过近三年来的建设,该医疗联盟形成了“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学术交流,远程医疗,综合考评”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同质化建设为抓手,联盟核心单位成立市儿科能力实训基地,针对全市儿科医护人员及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能和危急重症诊断、鉴别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培训,为基层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儿科专业技术队伍。同时,联盟核心单位牵头组建市儿童保健康复联合体、市危重症新生儿救治联合体、市儿科医疗联盟呼吸协作组,通过省市重点专科学帮带,促进联盟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C市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

【关键词】同质化管理;专科联盟;儿科医疗;分级诊疗

一、组建儿科医疗联盟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儿科医护人员资源存在长期紧缺且日益突出的问题,2016年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53人。根据2016年《某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报告,某市儿科医生和儿童的配比为1:877,且某市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数量占全市儿科医生数量的37%,2020年某市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医师数为1.64人,体现了专科医疗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的现象。随着国家“二孩”时代的来临,“三孩”政策出台,儿科看病难、儿科医生稀缺等问题愈加严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作为某市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根据《某市“十三五”儿童医疗事业发展规划》及市卫计委《2018年某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的要求,整合该市儿科医疗资源,提升儿科诊疗技术水平,C医院于2018年组建市儿科医疗联盟,旨在推进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儿科分级诊疗模式,不断满足某市儿童健康服务需求。

市儿科医疗联盟是某市医联体建设的一种新的形式,不影响各成员单位在原医联体内的隶属关系,为各成员单位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建立的非实体组织,由各成员单位选举产生的理事会依据理事会研究制定的章程进行管理,主要开展儿科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通过双方合作,使联盟内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并通过加强联盟内成员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帮助联盟内成员单位创建区域内的特色儿科,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某市儿科医疗同质化的目的。

二、儿科医疗联盟的改革举措与相关经验

该儿科医疗联盟是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松散型儿科医疗联盟。医疗联盟各成员单位在自主经营单独核算的基础上,强化以技术为纽带、以儿科发展为中心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联盟平台,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同质化和推进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C医院作为儿科医疗联盟的核心单位,按照《章程》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落实工作要求,创新工作举措,较好地推进专科医疗联盟发展和建设,并取得一些工作成效。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根据儿科医疗联盟章程,联盟实行在市、区政府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理事长由C医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由C医院及区卫计委医政处领导担任,常务理事及理事由联盟内各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理事会审核儿科医疗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探讨联盟范围内医疗、保健和康复为纽带的合作方式,建立全方位的支持、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路径。章程内容涵盖了儿科医疗联盟组成单位及资产权属关系、组建原则、总体目标、工作范围及主要任务、管理机构及职责、议事规则、各成员单位职责权利义务、工作流程等内容。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1.下沉医疗资源—精准帮扶

C医院作为儿科医疗联盟的核心单位,主动与联盟内的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合作协议书,以满足基层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专家定期坐诊、查房、会诊等形式,带动联盟内部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展,对基层进行专业对口的精准帮扶,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水平,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儿童医疗服务。

2.加大培训力度—扩大队伍

借助儿科医疗联盟平台,联盟成员单位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提供免费学习名额,加强前沿的知识交流,共同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结合儿童医疗特点和季节性疾病,联盟邀请专家针对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等诊疗指南、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内容进行培训。C医院对基层有进修需求的成员单位开放进修名额,加速本地区医疗儿科医学“同质化”进程。

3.规范分级诊疗—促进合作

儿科医疗联盟内部成立以呼吸、消化、儿保等科室为单位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联盟单位专科的技术指导,通过每年开展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制定专科专病分级诊疗规范,例如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技术、不同环境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等,进一步提升社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及疑难杂症分诊能力,逐步建立社区管理及诊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模式,有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

4.畅通双向转诊—满足需求

儿科医疗联盟内部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沟通机制,以患者为中心,按照患者自愿、分级医疗、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为上转患者提供“三优先”,即优先安排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优惠措施;对下转患者实行100%随访,为“双向转诊”的病人提供连续无缝式交接服务,对高危患者實行呵护式的闭环管理和为医疗联盟成员单位间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

5.探索远程服务—提质增效

C医院作为市儿科医疗联盟的核心单位,积极推进联盟内的远程医疗服务,院内设立远程会诊工作室,制定远程会诊流程及制度,儿科联盟成员单位可享受到优质便捷医疗服务,为患者节约了看病的时间和路途费用,同时帮助基层医生有效诊治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达到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

6.加强内部考核—明确导向

为加强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学科建设和更好地落实医疗联盟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医疗联盟内部考核体系,制定考评细则和奖励规定,定期开展考评并以此为导向加强医疗联盟内部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学术、技术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三、专科联盟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一)真操实练,提高基层水平

为强化基层儿科医生及全科医生儿童疾病临床诊疗能力建设,经市卫生健康委批复,C医院于2018年成立市儿科能力实训基地。市儿科能力实训基地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基础上,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安排每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进修内容为三基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每期培训内容安排为12次系统性的三基理论培训课和每个月4小时的理论+实操培训,另有1-3个月的个性化临床带教实践。培训学员需填写培训手册并参加结业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市卫生健康委颁发培训结业证书。通过实训基地的儿科能力培训,强化基层儿科医生及全科医生儿童疾病临床诊疗能力,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儿科专业技术队伍,以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方便患儿就近就诊,为构建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奠定基础。

(二)资源融合,促进专科延伸

C医院儿保科是市临床重点专科和省0-6岁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开设有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发育行为、儿童康复等特色门诊。随着儿童保健管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结合市儿童保健康复的现状及服务需求,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指导下,依托儿科医疗联盟平台,C医院儿保科于2019年与三个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率先在城区成立儿童保健康复联合体。联合体的成立是妇幼健康服务的创新举措,促进辖区儿童保健资源的大融合,提升区域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儿童康复联合体管理机制。

(三)上下贯通,构建转运体系

C医院新生儿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省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在新生儿救治尤其在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方面处于市内领先水平。为满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不断增长的新生儿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新生儿救治能力,优化危重症新生儿转运配置,经市卫生健康委批示,C医院新生儿科于2020年与市儿科医疗联盟内16家成员单位签约成立市危重症新生儿救治联合体,联合体成员覆盖市全区域,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三级医院,在组织上形成上下贯通的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救治体系。联合体的成立,加深儿科医疗联盟内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某市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水平。

(四)借梯登高,搭建合作平台

C医院作为儿科医疗联盟核心单位,根据理事会章程内容,为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积极对外开展交流合作,于2019年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协作医院,并签订远程医疗合作框架协议,派出管理干部参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打造的“中国儿科领导力提升计划”。2020年C医院加入省儿科专科联盟,并成为省儿科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为医疗联盟搭建国内一流儿童医院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而努力。

(五)专科协作,加强诊疗规范

C医院呼吸内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儿科呼吸联盟副组长。根据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现状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帮扶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能力,经市卫生健康委支持和指导下,由C医院呼吸内科于2021年牵头成立市儿科医疗联盟呼吸协作组。旨在加强基层儿科医生对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管理及诊疗水平,促进儿童呼吸专业协同发展,提高儿童呼吸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及慢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结语

该儿科医疗联盟在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通过近三年来的建设,形成了“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学术交流,远程医疗,综合考评”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同质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成立市儿科能力实训基地,打造培育基层医护人员儿科能力的摇篮,组建市儿童保健康复联合体、市危重症新生儿救治联合体、市儿科医疗联盟呼吸协作组,通过省市重点专科学帮带,促进联盟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并主动对接国内一流儿童医院合作交流的平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共同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C市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

从联盟外部看,政府主导并强力推进是专科联盟组建的必要条件和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医疗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无论是推行分级诊疗改革还是医联体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组建专科联盟的本质是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彼此合作,在自由选择的市场机制下,不同组织间要形成相互的合作,相互间要具备优势互补的条件,双方都具有核心优势,能够提供互惠能力,并对合作组织做出相应的贡献。政府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指引和制度供给并逐步对制度进行细化,推动联盟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都能积极参与,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院专科技术的发展,规范专科专病分级诊疗,提升对专科疾病的整体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从联盟内部看,大数据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程度决定了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为促进专科联盟的有效运行,首先需要搭建联盟内共享医疗网络,对联盟内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实现联盟内互联互通,进而实现检查、检验互认,患者病历信息、专家教授资源共享。其次是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文字、语音等数据进行传送,实现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在专科联盟内就近就医。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联盟的整体工作效率,促进联盟间成員便捷有效的沟通交流,所以专科联盟内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有效促进联盟快速发展的必备要求。

整体来说,专科联盟核心单位要加强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作,依托信息化平台支撑,继续深化发展,做实做细工作,进一步扩大联盟的覆盖面,采取多元化手段,从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到同质化管理,实现优势互补,将联盟发展成全方位、立体式、网络状、多主体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超,赵君,丁雪,刘晓曦,王芳,郑共驰.我国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03):39-42.

[2]姚锦,陶玉秀.公立医院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1):76-77.

[3]秦秉玉,叶岭.互联互通 互助共进:对河南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设的思考[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01):13-15.

[4]陈沛军,王志远,贾永鹏,秦慧艳,曾茜,李阳.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01):76-77.

[5]衡永乐,沈嵘,杜宣宁.妇幼健康领域专科联盟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2):95-96.

作者简介:过皓东(1994.01)男,汉,江苏无锡人,研究实习员,本科,研究方向:专科联盟建设,对口支援,分级诊疗

猜你喜欢
分级诊疗
论深化医改过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
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构建探讨
探索医疗联合体内的分级诊疗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沈阳地区青年人对当今医患关系看法分析
分级诊疗背景下医疗联合体的内部资源整合
徐汇区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医疗数据集成技术在阳山县分级诊疗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基于分级诊疗的衡水市居民就医流向及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