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2021-11-25 22:13武喜静李滨江张春宇牛伟盼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武喜静 李滨江 张春宇 牛伟盼

【摘要】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对187名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的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睡眠状况受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白夜班、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均P<0.05)。 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积极其睡眠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睡眠是一种在各类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状态,是身体内部需求的反映。良好的睡眠对于恢复精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及维持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高负荷、高风险、低认可度等特点,精神科护士除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健康问题外,还可能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焦虑及抑郁情绪的产生并加重其严重性。这些问题不仅会对护士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稳定性。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據。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20年8月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在职在岗的187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中专及以上文化,无躯体及心理疾病,智力正常,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评定量表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该量表由评定者进行自我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筛选不同人群中有睡眠问题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组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精神科护士SRSS总分与各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因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时间、婚姻状况存在不同(均P<0.05),但不受户籍地的影响(P>0.05)。

3.讨论

3.1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精神科护士SRSS总分与各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5岁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较>25岁的护士差,原因可能为:(1)年龄较小的护士刚从事精神科护理一线工作,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存在焦虑、抑郁情绪。(2)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性别因素有关,女护士的睡眠质量优于男护士。研究结果与袁雪娇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差异原因可能为:袁雪娇等人研究中男女护士比例(3:34)与本研究中男女护士比例(101:86)差异较大有关。(3)精神科护士的年限越高,睡眠质量越高,原因可能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理论知识、薪资待遇都有所提高,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级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趋于稳定,因此睡眠质量较好。(4)精神科白班护士的睡眠质量优于夜班护士。原因可能为;夜班护士经常违反自然生理节律,晚间及深夜工作,导致睡眠质量较差。(5)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婚姻状态有关,已婚护士较未婚护士睡眠较好,这与邓少捐[7]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反,尽管已婚护士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角色,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婚姻生活及各种新角色的带来的幸福感上进心、奋斗意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已婚护士的睡眠质量有所提高。(6)精神科护士受教育年限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好,原因可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护士调节情绪、规范行为、维持心理平衡的能力较强。有研究表明专科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生,本科生低于研究生,而心理健康水平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睡眠质量与学历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韩惠秀.妇产科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分析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5(2):40-41.

[2]   蒋燕,王宏刚.精神科实习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35(6).

[3]   袁雪娇,宗薇.精神科护士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循证护理,2019,5(07):656-660.

猜你喜欢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高职新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地区民汉中职护生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