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25 22:13张亭亭张海燕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临床效果

张亭亭 张海燕

【摘要】目的:研究对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增长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时间(2.99±0.17)d、呕吐消失时间(3.07±0.33)d、腹胀消失时间(3.09±0.26)d、胃潴留消失时间(3.00±0.29)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4.91±0.49)d、(4.81±0.73)d、(5.09±0.63)d、(5.31±0.66)d,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缩短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时间,同时促进症状快速缓解消失,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在出生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对肠内营养物质不耐受。这种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母乳喂养率的降低,新生儿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自身的身体、智力、免疫力发育都将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帮助新生儿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进而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新生儿的良好发育。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12例,研究了对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中男新生儿32例、女新生儿24例,年龄在10-28d,平均年龄为(15.4±2.4)d;观察组中男新生儿30例、女新生儿26例,年龄在12-29d,平均年龄为(15.6±2.3)d。两组新生儿对比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均存在喂养不耐受的症状表现,且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它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合并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生儿,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不全的新生儿,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监测新生儿病情变化,采取保温护理,适当调整饮食。

1.2.2观察组

观察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建立产科和儿科合作护理模式,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联系。产科向儿科提供产妇资料,儿科向产科反馈新生儿情况,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开展吮吸护理,采取非营养性吮吸的方法,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恢复,尽早实现经口喂养。每日使用无孔橡皮奶头,给新生儿吮吸练习,每日8次,每次10min。在每次胃管喂养前训练,直到可以自行吮吸。加强喂养护理,尽量给予早期经口喂养,促进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如果母乳喂养不足,使用配方奶肠内喂养,首次喂养少量多次,待新生儿耐受后,再逐渐增量到正常水平。采取体位护理,喂奶后适当抬高新生儿头部,保持右侧卧位,防止溢奶吐奶。采取抚触护理,将室温调节到28℃,避免患儿受凉。每日抚触2次,在喂奶或洗澡后1h进行。抚触前清洁消毒并搓热双手,在肚脐部位以顺时针掌心按摩,每次15min。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增长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其中,症状观察指标包括呕吐、腹胀、胃潴留。

1.4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时间(2.99±0.17)d、呕吐消失时间(3.07±0.33)d、腹胀消失时间(3.09±0.26)d、胃潴留消失时间(3.00±0.29)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4.91±0.49)d、(4.81±0.73)d、(5.09±0.63)d、(5.31±0.66)d,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很多新生儿出生之后,胃肠道功能发育较慢,消化酶的活性、含量较低,对营养物质吸收消化能力不足。同时胃肠道动力、协调性较低,因而容易发生胃食管炎,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进而表现为喂养不耐受。这种情况将会影响新生儿正常进食母乳,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营养物质吸收不足,导致生长发育延缓,且出现不良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对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如尽早对新生儿开展吮吸训练,加强喂养护理和体位护理,在适当的时间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和按摩等。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新生兒缓解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改善,进而加速身体发育。

综上所述,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缩短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时间,同时促进症状快速缓解消失,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杜钦霞,骆丽华,刘冬云,等.综合喂养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9,27(5):304-308.

[2]陈翠卿,曾锦霞,韦朝霞,等.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4):1637-1639.

作者简介:张亭亭(1989.12-)女,汉,内蒙古包头市。主管护理师,本科,新生儿护理。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临床效果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