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的产后早期催乳护理干预研究

2021-11-25 22:43何桂英赵海燕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穴位按摩

何桂英 赵海燕

【摘要】目的:研究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对产后早期催乳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产后护理的产妇48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例、协同两组,组均24例。常例组产妇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协同组增加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涨缓解用时。结果:协同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95.83%)显著高于常例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75.00%);协同組产妇的乳涨缓解用时显著短于常例组产妇的乳涨缓解用时,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催乳护理中增加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干预,可以有效辅助充足乳汁,缓解乳涨反应,更利于产后产妇的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推荐使用。

【关键词】电刺激;穴位按摩;产后早期催乳护理;乳汁充足率;乳涨缓解用时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是纯母乳喂养的最佳时期,充足、优质的母乳对新生儿的发育至关重要,但临床实践中不难发现,产妇会因多种因素导致产后无法提供充足优质的母乳,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产妇也因涨奶等情况感到不适。因此,在产妇产后给予科学有效的早期催乳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常规护理干预仅通过产后宣教、饮食及生活指导和新生儿护理相关内容为主要着眼点,忽视了对早期催乳的干预。电刺激可以充分调动深层组织,从而促进机体微循环,并配合穴位按摩,疏通气血瘀堵,达到催乳的效果。为提升护理对早期催乳的干预效果,本文列入48例产妇作以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干预办法,对比产妇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涨缓解用时,结论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列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产后护理的产妇48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常例、协同两组,例数区分为组均24例。常例组产妇年龄22-36周岁,平均(29.13±4.64)周岁;协同组产妇年龄23-37周岁,平均(29.37±4.27)周岁。为保证可比特性符合要求,已对两组产妇的年龄等相关的一般资料采取统计检验,其差异性提示有P>0.05,即组间可比特性很高,可以采取随机地研究对比。

1.2方法

常例组产妇接受产后常规护理:开展常规产后宣教,包括喂养技巧、饮食改善、科学护理、新生儿干预、心理引导、保持清洁等,对剖宫产及会阴侧切产妇进行换药等护理。

协同组增加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干预:(1)电刺激。将电极片连接电源,固定到产妇身上,注意贴合的位置及紧密性,接通电源后设定相应输出量及治疗用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设置,初始设置为25min/次,2次/d,持续使用3-5d。首次使用时应当密切观察并询问产妇的耐受情况,适时调整参数设置;(2)穴位按摩。毛巾加热维持在45℃左右,对产妇的双乳进行热敷,采用精油作为按摩介质,也可换用婴儿护理油代替使用,依此对产妇的膻中、乳中、乳根、少泽和足三里进行拇指指腹按压,每个穴位需按压2min,按压的频次控制在50次/min左右,2次/d,早晚各一,持续干预5d,每次按摩完毕后,需再次用热毛巾进行2min热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涨缓解用时。记录产妇的乳汁充足及乳汁不足2种情况。产妇的乳汁充足率越高,乳涨缓解用时越短,护理干预成效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产妇护理期内相关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研究,计量资料(乳涨缓解用时)行t检验,表示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乳汁充足率)行卡方检验,表示以(n%)形式,P<0.05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意义,反之则无。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涨缓解用时比较

协同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显著高于常例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协同组产妇的乳涨缓解用时显著短于常例组产妇的乳涨缓解用时,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产后母乳少或没有的情况已经成为目前产科的常见问题之一,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极为不利。产后产妇会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致使乳汁分泌不足,如营养失衡、情绪紧张等,特别是在产妇经历分娩疲劳后,加之疼痛感影响,会加重乳汁分泌无法达到理想状况的情况。因此,对于产妇产后的早期催乳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极高,本院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同时,增加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干预,以帮助催乳护理理想效果的达成。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后产妇的乳汁充足率较仅接受常规护理的更高(95.83%vs75.00%),且乳涨缓解用时也更短,P<0.05。这是因为电刺激可以通过产妇肌肤深入到深层组织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电解质、血液循环的辅助调节作用,可以刺激腺体的分泌,帮助乳房肌肉组织的紧张感及弹性恢复,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产妇产后的恢复及乳汁的正常分泌。穴位按摩时通过指腹按压穴位办法,疏通产妇的经络气血,从而起到调和稳固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产妇产后提供电刺激结合穴位按摩的早期催乳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提升产妇的乳汁充足率,用更短的时间缓解乳涨情况,对产妇产后的恢复及新生儿的营养供给提供了科学的护理干预保障,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崔婧,魏琴. 催乳方结合乳房,穴位按摩在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性科学, 2020, 29(11):122-125.

[2]黄翠连. 低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催乳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 2019, 32(1):170-172.

[3]席晓文. 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伴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3):194-195.

猜你喜欢
穴位按摩
子午流注辰时、巳时穴位按摩改善乳腺癌化疗后延迟性呕吐的临床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经络拍打结合穴位按摩用于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排石疗效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热敷与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