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党建+”育人模式探索

2021-11-26 07:18赵国峰李桂荣范家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建+学院育人

赵国峰,李桂荣,范家明

(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党建工作和育人有机融合,不断创新党建育人实践载体,推进党建育人工作改革,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局面。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

一、“党建+”育人模式的内涵与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南。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职工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当好“领航员”不跑偏,把握“主导权”不松懈。

自2017年下半年起河北经贸大学开展创建“一流党建”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新路径,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二级教学单位,工商管理学院以创建“一流党建”活动为契机,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树立“党建+”工作思维,将党建与学科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和实践教学、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成效明显。

二、“党建+”育人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思想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2],这对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培育时代新人提出了要求。学院党委从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着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青年人做到“知”“行”合一等方面入手,通过开展 “缅怀峥嵘岁月”“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青春告白祖国”“初心”系列中英双语微党课、“会友辅仁”国学经典文化专题、“红色故事党课人人讲”等主题活动,同时新增设《中华传统文化》课,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

(二)围绕中心工作,助力学科专业发展

“党建+”育人模式的关键是“+”。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河北经贸大学于2019年初提出了“新财经”教育改革理念并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签署合作研究协议,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新财经”本科教育实验基地,积极推进“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学院党委紧紧围绕“新财经”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组织骨干教师学习、研讨,坚定广大教职工对“新财经”建设的发展信心;学院领导带头开展“新财经”专项课题研究,积极推动学校“新财经”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地,创新性地开设了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在全校率先开展研究生层次的新财经教育改革。

(三)创新工作机制,激发组织活力

针对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一流党建”工作着力点不准、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党委开展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学院领导班子在每人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一个学生班级的基础上,深入基层“进支部、进教室、进宿舍”,与一名学生党员交友,强化学院党委工作有效运行到基层。针对新生对专业不了解、学习方向不明确的问题,组织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聘任党员教师担任新生班导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良好习惯,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开展“五阶递进、师生共育”活动,要求党员教师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偏差,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育人各环节,实现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五位一体”育人总目标。精准实施“研本对接、双向驱动”,让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朋辈导师”,使他们在与本科生的互动中提升角色认知,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院党委向学院全体党员发出倡议,在做好学院基本教学工作的同时,创新教育形式,推出主题战“疫”课程思政,强化立德树人使命担当。

(四)党建与双创育人相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学院党委组织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和计算机等专业师生,将双创育人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打造跨专业电商实践平台“经贸购”,探索建立“党建+课程改革+大学生模拟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经贸购”为平台,学院举办了“伊利杯”和“秋月杯”创业营销大赛,促使大学生结合实践深入学习新零售知识、掌握新营销技能,助力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就业。成立大学生营销与管理体验中心,目前已有河北鑫富达集团与河牧牧业有限公司长期进驻。汇聚企业资源,与新道科技、中博教育等企业合作开展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研究,研究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岗位能力模型,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五)党建联创共建,打造特色亮点

近年来,学院党委以“咨政育人、咨企育人”为突破口,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为契机,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深入合作互助,努力打造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合作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精准服务河北省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学院企业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依托学科团队,长期坚持开展党建共建与决策咨询服务,与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编制“河北省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信心指数”。 2019 年受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围绕雄安新区人力资源素质现状展开专题调研。组建专题研究团队,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与省工信厅共同推出了雄安新区特色产业地图,并结合产业地图给出了较为专业的分析,持续对雄安新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积极承担石家庄、邢台、沧州等地方政府委托项目,深入基层调研,编制地方和产业发展规划,助力地方政府战略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

学院党委与石家庄市井陉县委宣传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井陉县“老字号国礼贡品、传统村落、庙会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立档调研、挖掘和整理,撰写相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方案,促进井陉县历史文化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围绕出版《井陉传统村落》丛书、《井陉老字号》《井陉庙会大观》和文化旅游、山货大集、博物展馆、林果花园、民艺展演、康养休闲、精品民宿、影视会展等八大文旅产业、产品的开发规划实施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全面助力井陉县经济社会文化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学院党委与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建立“党建联创共建”合作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干部深入公司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帮助公司规范基层党团建、开展员工培训、建立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共建科林“先锋课堂”“远航学院”“众创空间”“智慧园区”营销平台和“工商MBA大讲堂” “刘立欣教授工作室”,打造党员学习交流平台,开展企业人文关怀和职工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活动。

三、“党建+”育人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

学院党委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五阶递进、师生共育”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和线上线下思政宣讲平台,形成了“课课有思政,处处见思政,人人话育人”的思政工作大格局,教育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定力、党性锻炼和能力淬炼,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学院氛围积极向上。

(二)专业和学科建设再上台阶

2019年工商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市场营销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业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学院同时具有了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学院班子成员立项3项“新财经”专项研究项目,积极推动学校“新财经”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地。2020年创新性地开设了智慧工商管理“新财经”实验班,重构了本科工商管理类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多元融合、协同育人的“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型。学院老师近两年承担了国家级课题4项;在《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高层次论文;获教育部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填补了学校空白。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获得C+评级,并列河北省第一;在2020年软科学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学科排名全国第75名,位列全国前30%,河北省第一。

(三)“双创育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工商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经贸购”网络销售平台与商业实践课程实践活动有效对接,实现了在封闭环境下商业实践活动的可控运行,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对商业实践课程进行智能评分,获得河北省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大学生营销与管理体验中心为广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企业实践与发展理论的结合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学案例《小药瓶,大世界:“隐形冠军”鑫富达成长之路》获得学校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并入选学校教学案例库。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2020“新道杯”人力资源案例网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数智人力大赛等赛事中屡获殊荣。

(四)“咨政育人”服务政府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系党员教师团队编制的“河北省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信心指数”获得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的肯定性批示。雄安新区研究团队完成了《雄安新区机关公务人员素质现状调研报告》《雄安新区原住民素质提升研究》《雄安新区传统产业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提升研究》等专项报告,该团队已成为研究雄安新区传统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力量。支部党员教师先后主持完成了石家庄市新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乐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石家庄市新华区“2+3”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宁晋县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承担了沧州市5个产业发展规划及沧州市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在解决地方产业结构性矛盾、推动产业链更新再造和价值链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管理系教工党支部助力井陉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社会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调研整理的成果部分已实现社会性转化。通过中国文化遗产委员会和河北民协第一批老字号授牌项目5个,占石家庄市全部审核通过项目的60%。党支部书记杜丽芬教授申报的《“太行天路”井陉传统村落保护区文化带建设研究》课题获得河北省文化专项研究立项;参与调研学生申报的“调研河北”项目荣获省级特等奖。学习强国、河北日报、长城网和河北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

(五)“咨企育人”促进校企协同发展

河北瑞鹤医疗公司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实习机会,使实习生能全程参与企业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学院党委与石家庄科林电气党委党建联创共建,以“先锋课堂”为平台开展党史党情、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学习,拓展员工素质,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刘立欣教授工作室”关注企业青年员工职业成长和心理健康,为公司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等媒体以《一流党建引领 校企联创共建 助力产学研融合发展》为题进行了报道。

四、“党建+”育人模式经验体会

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从大学的使命出发,结合学院的专业和学科特点,立足自身党建基础和优势,提出 “党建+”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将党建引领贯穿学院各项工作始终,实现党建与专业、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受到了全院党员和教职工的高度认可。

(一)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主体作用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重大决策党内先讨论、重大政策党员先知情,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院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二)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与实践育人的辩证统一

高校党建工作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 高校育人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都要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方面开展教育,都是以人为本,通过显性课堂教学教育和隐性思想引领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校有效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工作环境,不断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找准“党建+”育人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二级教学单位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二级教学单位党建而言,如果脱离专业和学科的实际工作来开展党建工作,会缺乏载体,极有可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党建而党建,最后形成“走过场,搞形式”的不良局面。因此,二级学院做好党建引领育人工作,工作重心必须立足专业特色,找准工作的着力点,要克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通过将党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相互融合,党员活动与专业素养紧密结合来创建“一流党建”品牌。

猜你喜欢
党建+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