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河北省的义务教育研究(1928—1937)

2021-11-26 07:38张少攀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教育厅河北

张少攀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现实需求,而在此基础上,以“应科举为最高目标”①王先明:《乡路漫漫:20 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197 页。的中国传统教育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普罗大众接受传统教育,不仅能够获取优质的文化与社会资源,还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境遇,乃至实现自身阶级的突破。对封建王朝来说,不断推广传统教育,强调传统教育所蕴育的现实意涵,不但能够巩固王朝政权统治的基础,还能维持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转。至清朝末年,科举制废除,传统教育丧失重要的现实支柱,同时斩断国家赖以维系的文化纽带,中国社会陷入失序的旋涡之中。基于此,构建新的教育体制,推动国家重归合理运行便成为中国社会的首要诉求之一。

教育并非孤立而生,亦有其社会限制与现实诉求。近代河北为“畿疆重地”②河北省教育厅编:《河北省教育概况》,天津:百城书局,1935 年版,第1 页。,推行新式教育较早,能够反映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中,新式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目的等所显示出的诸多特征。与此同时,相对于曲高和寡的中高等教育等教育形式,广泛推行的义务教育更能够显现新式教育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碰撞,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至今,诸多义务教育的相关研究倾向于整体与宏观叙述③相关研究成果有刘白杨:《清末民国时期私塾对义务教育的作用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5 期;王献玲:《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艰难进程及历史启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 年第3 期;于伟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义务教育研究(1927—1945)》,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年;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年;直接涉及民国时期河北省义务教育的有李易芝:《河北省义务教育研究(1927—1937)》,《黑河学刊》,2018 年第1 期。,而对义务教育区域性研究较少,本文即通过探讨近代河北义务教育的演变,分析其推行过程中所呈现的复杂样貌,以期一窥近代教育与社会之变迁。

一、踌躇满志:筹办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一词,起于东邻日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效法欧美,“二次改订小学学制时,所颁布的国民教育法令曰:国民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一辞,始闻于世”④姜般若:《义务教育概要》,1937 年版,第5 页。。义务教育传之中国,被重新构建语义的骨骼结构,填充新的现实意义。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教育大辞书对义务教育的相关解释,认为义务教育“就法律之强制言,则曰强迫教育,就全国一致言,则曰普及教育,而就人民之权利义务言,则曰义务教育”。而就其所包含的具体现实意义而言,近代义务教育是指儿童年龄行至六七岁,就应进入学校接受初级小学四年的教育。并且政府需要“对于不受义务教育的人,要加一种惩罚”①河北省教育厅编:《义务教育宣传纲要》,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30 年版,第2 页。。近代中国最早谈及违抗义务教育的法令是20 世纪初所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东西各国儿童有不就学者,即罚其父母或任保护儿童之亲族人。此时初办,固遽难一概执法一绳,而地方官绅及各乡村绅士要当认定此旨”②姜般若:《义务教育概要》,1937 年版,第12 页。。义务教育虽在近代中国诸多法令或教育方案有所提及与规定,乃至被认为实行义务教育是“立国之本”③《奉天行政公署训令》,《奉天公报》,1913 年第523 期。。但直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义务教育的实行与普及“不过空有筹备之名,实际上并无若何进展”④姜般若:《义务教育概要》,1937 年版,第14 页。。

1928 年,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议“厉行全国义务教育”⑤河北省教育厅编:《河北省教育概况》,天津:百城书局,1935 年版,第57 页。,并制定与通过厉行全国义务教育办法,办法规定中央各省区各市县均需要设置义务教育委员来襄助教育行政机关制定计划及推动义务教育普及。而设置义务教育的经费则由“地方或指定专款作为义务教育经费,或规定地方全部收入百分之几作为义务教育经费”⑥《追述全国教育会议重要议决案》,《湖北教育行政周刊》,1928 年第3 期。。而后河北省对义务教育积极推行,随即拟定河北省义务教育委员会组织大纲,成立义务教育委员会,以此规划及辅助全省义务教育的实行与推广。同时,制定并公布施行河北省各县市义务教育委员会组织大纲,辅助河北各县市成立义务教育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各县市义务教育委员会“计划全县市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并督促全县市义务教育之实施”⑦《组织:河北省各县市义务教育委员会组织大纲》,《河北教育公报》,1930 年第3 卷第11 期。。至此,河北省初步设置完成义务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从而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奠定基础。

而对义务教育的实行,教育委员会也拟定相关办法,并着重促使各县筹设义务教育试验区,即各县需在人口、交通、经济较为适当的村庄,设置为推行义务教育的试验区域。实行义务教育试验区的方法规定主要侧重于宣传、调查、经费与教师等四方面。其一,教育局制定宣传纲要,传播内容集中于国家、县市以及村庄施行义务教育的意义,其“目的在唤醒一般民众对义务教育之认识,以为推行义务教育之准备”⑧河北省义务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宣传纲要》,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30 年版,第1 页。。其二,教育局制定学龄儿童调查表委托村长及学董切实调查入学与未入学的学龄儿童人数,以及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全家人口及学龄儿童与成人的比例,详细注明全家生活的状况及经济的情形”⑨《计划:各县筹设义务教育试验区办法》,《河北教育公报》,1930 年第3 卷第11 期。。通过调查表的相关统计,能够帮助义务教育委员会收集学龄儿童的基础数据,从而为之后的教育推行提供更为客观的信息咨询。其三,经费划分。试验区的经费分为经常费与开办费两种,通常经常费由村庄担负25%,教育局担负60%,省补助15%;而开办费则由“该村担负十分之六,教育局补助十分之四”⑩《计划:各县筹设义务教育试验区办法》,《河北教育公报》,1930 年第3 卷第11 期。。其四,教师任用。试验区选择使用登记及考试两种办法来选用教师,同时教师选用还须满足以下标准,即“曾习师范并充当教员二年以上确有成绩者”[11]《计划:各县筹设义务教育试验区办法》,《河北教育公报》,1930 年第3 卷第11 期。,以及本身明确义务教育的意义并在道德上素有威望的人员来充任教师。河北省在行政条例上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义务教育运行体系,然条例行至地方,却逐渐表露出河北省在推行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左支右绌与窘迫不堪。

二、且艰且阻:义务教育的困境

河北省实行与普及义务教育,面临强大的阻力。其一便是经费问题。根据调查,河北省“全省入学儿童总数(119 县)717 145 人,全省失学儿童总数(108 县)3 012 153 人”。面对数目庞大的失学儿童,全省如要普及义务教育,根据估算,需要“增添教师数目100 405 人,全省培养增添教师所需要之经费10 040 500 元;全省失学儿童入学所需之经费21 085 071 元;失学儿童入学所需要之学校数37 652 处,全省建筑新添学舍所需之经费37 652 000 元”①《附录:筹备义务教育应预知之事项》,《河北教育公报》,1930 年第3 卷第11 期。。最终,根据所预知情形,河北省普及义务教育,对培养教师、建筑学舍、促使儿童入学等必要经费约需68 777 571 元。而河北省1933 年“教育经费总数为3 421 778 元”②河北省教育厅编:《视察河北省教育报告》,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34 年版,第32 页。,分配于义务教育的经费更为微薄,难以满足河北省推行义务教育所必要的经费需求,继而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推行。

其二是缺乏师资。推行义务教育,教师不可或缺。但是根据统计,河北省“各县有师范讲习所者共五十六县六十六校”;“各县有县立师范学校者,共九县十校”③卜西君、齐泮林编:《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29 年版,第118 页。,而“每校学生平均不过四十人”④卜西君、齐泮林编:《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29 年版,第125 页。,导致师范学校或讲习所能够培育的教师数量与义务教育所需求的数量相距甚远。但河北省各县“师范教育经费只占5%,足征(证)各县对于师范教育不甚注意”⑤卜西君、齐泮林编:《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29 年版,第123 页。。“师范教育,就是为造就师资”⑥郭鸣鹤:《师范教育》,天津:百城书局,1932 年版,第4 页。,是教育得以开展并且进步的先决条件,但是近代河北地区半零不落的师范教育却难以为推行义务教育提供师资保障,从而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制约因素。除却落后的师范教育,还有教师的待遇问题。小学教师“每天上六七点钟的课,又要预备教材,又要改课卷,又要管理学生”⑦杜俊东:《小学教师的悲哀(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1928 年第19 期。,课务繁忙,但是根据调查各县初级小学(普通)教师每月薪金“最高者25 元,最低者3 元,平均为9.1元”⑧卜西君、齐泮林编:《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29 年版,第114 页。。而“1931 年时,普通6 口之家的全年生活费约为180 元,其中食品费约占120 元”⑨李景汉:《定县土地调查》,《社会科学(北平)》,1936 年第1 卷第2 期。。繁忙的教授工作与低廉的薪金待遇形成强烈反差,难以适配于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合理薪金待遇要求,从而造成教师资源大量流失。

其三,旧式教育根深蒂固,致使义务教育举步维艰。在广设短期小学校以期推进义务教育普及之后,根据《河北省天津等九十县二十四年度(1935 年)短期小学数及私塾数统计》⑩《统计资料:教育:河北省天津等九十县二十四年度(1935 年)短期小学及私塾统计(附表)》,《冀察调查统计丛刊》,1936 年第1 卷第5 期。计算,“短期小学校数,天津等九十县共1 894 校,其中半日二 部 制为1 164 校”[11]]《统计资料:教育:河北省天津等九十县二十四年度(1935 年)短期小学及私塾统计(附表)》,《冀察调查统计丛刊》,1936 年第1 卷第5 期。,而私塾约有1600 个,在 数量上几乎与短期小学校持衡。不仅如此,私塾教师“诋毁学校,宣扬私塾神通,不知教育为何物,樸责下楚为训育不二法门,戕贼活泼之儿童,贻误有为之青年,不特不能养成为中华民国之国民,并且与三民主义之教育,背道而驰”[12]]丁重宣:《义务教育与私塾》,《义务教育》,1931 年第1 期。。私塾与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承担着识字、写字等初级教育的职责,这也就导致双方存在同质性冲突的趋向,即私塾的存在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义务教育的产生与普及。而就近代河北地区教育来说,私塾分割占据义务教育的大部分版图,并在理念与数量上与义务教育相抗衡,致使义务教育的普及荆棘丛生,蜗步难移。

其四,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义务教育与传统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导致民众对义务教育心生抵触。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以国语(内容包括常识,而作业为读书、作文、写字)、算术(包括心算珠算及笔算)为基础,并辅以公民训练及课间操(包括唱游)”[13]]《一年制短期小学暂行课程标准(附表)》,《河北省滦县教育公报》,1935 年第22 期。。教授目的为养成国民必须的道德习惯与卫生习惯,同时“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14]]《一年制短期小学暂行课程标准(附表)》,《河北省滦县教育公报》,1935 年第22 期。,乃至于养成健全的民族意识。但是大多数农民“既无大的欲望与理想,只求腹不饥、体不寒为足,那自然就用不着什么正式学校教育及文化教育了,不过此外还有一种根本的原因,就是乡民所操职业的(本)质。农民所从事的农业完令(全)一种父传子的遗传事业,如果不就改进的方面说,而只就如传授的方面说,则农业的传授实在用不着什么学校式的教育”①《关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几问题》,《大公报(天津版)》,1931 年1 月24 日。。义务教育致力于为现代化国家培育新国民,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近代河北大部分地区依旧服从于传统农业社会既定发展模式,这就导致义务教育所设定课程漂浮于农民实际需求之上,农民“对新式的学校制度,新式课程与教法都抱有怀疑与反对的心理”②《关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几问题(续)》,《大公报(天津版)》,1931 年1 月25 日。,义务教育是“造成良好公民的必需条件的学说在乡村中不受欢迎”③《关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几问题》,《大公报(天津版)》,1931 年1 月24 日。。

三、慢中有进:义务教育的施行与影响

推行义务教育虽面临重重阻隔,但河北厉行普及数年,亦有相当成效。首先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河北省通过施行义务教育,大量兴办新式学校,从而减少失学儿童,提高国民素质。根据河北省1935 年实施义务教育统计,河北省108 县,学龄儿童共有2 745 984 人,而短期小学校有2 259校,同时已受教育儿童总数为1 062 656 人,约占学童总数38.69%,尚有六成的失学儿童存在。而这相对于河北1928 年“按照督学报告之学龄儿童数目,失学儿童占77%”④卜西君、齐泮林编:《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河北省教育厅出版,1929 年版,第123 页。,亦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河北省通过多年的义务教育普及,将众多学龄儿童纳入教育体系之中,使其增强自身学识,拓展知识视野,从而促进其整体素养的进步。

其次,推行义务教育给予女性广泛触摸教育的机会。在中国传统社会,受诸多封建思想及社会条件限制,女性难以接触封建正统教育,而只能拘泥于狭隘的传统女子教育。而至近代,虽不断有女子学校等专门院校提倡及实施女子教育,但受经济及地域等诸多条件限制,接受教育者尚且不多。而广泛推行的义务教育,则打破经济、地域环境等条件的束缚,予以女性普遍接受教育的契机。根据1935 年调查显示,河北省108县中,学龄儿童,“女性1 161 951 人”,而已经接受教育学龄儿童“女性约174 895 人”⑤《统计资料:教育:河北省二十四年度(1935 年)实施义教统计总说(附表)》,《冀察调查统计丛刊》,1937 年第3 卷第2 期。,与女学龄儿童总数相比,女学龄儿童已经接受教育者,约占全部女学童数15%。而中华教育改进会调查1935 年、1936 年全国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数211 150 人,女生约占9%”⑥《全国中等以上学校概况》,《大公报(天津版)》,1927 年11 月21 日。,约19 004 人。显然,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义务教育更能予以女性充足的教育机会。

最后,义务教育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建设。第一,政治方面,义务教育对“学生施以公民训练,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村内问题,参观村民会议,以养成学生注意村政的兴趣和习惯”⑦王镜铭:《义务教育与乡村建设》,《河北教育》,1935 年第1 卷第7 期。,逐步培养村民的国民意识及政治价值观,从而造就出乡村自治的主力,推动河北地区乡村政治改革。第二,经济方面,义务教育所设置的部分课程与教材,与当地实际生产状况相适应,学生在学校能够更为系统地学习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技术知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革新,为乡村经济恢复及建设储备人才技术,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因经济建设而有了发展的契机,经济建设亦因义务教育发展而有飞跃猛进了”⑧王镜铭:《义务教育与乡村建设》,《河北教育》,1935 年第1 卷第7 期。。第三,文化方面,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本教育,在广泛推进的过程中,减少失学儿童,普及知识,承担着扫除乡村文盲的职责。同时,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相辅相成,构建及维持新式教育体系在乡村地区的运行,注重培养群众的识字及“阅读的能力”⑨王镜铭:《义务教育与乡村建设》,《河北教育》,1935 年第1 卷第7 期。,扩大接受教育的群众团体,启发民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进行。

四、结语

在近代中国,尽管纷繁战火与政治动荡始终束缚着教育的生长与繁茂,但是教育却从不曾断绝。在国家转型并迈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路途中,中国传统教育体制难以维持并提供现代化转向的有生力量,在废除旧式教育提倡新式教育的号召下,义务教育得以实行与推广。通过对近代河北地区义务教育的整理与论述,可知,义务教育虽在河北政府诸多法令及文件中得以强调与重申,但是,义务教育行至地方却始终难以逃离时代困境与现实桎梏,经费匮乏、社会动荡、民众抵触等诸多困难一直伴随着义务教育推行的序言与终章。但难以否认的是近代河北义务教育推行将大量失学儿童纳入新式教育体系之中,并给予女性广泛接触教育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近代河北乡村建设。总而言之,近代河北为推行义务教育,所展开的行政规划与面临的现实困境,不仅为推动河北教育体制的变革,也为近代中国构建新式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教育厅河北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关注校园安全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教育厅召开山西省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总结交流暨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奉化市2012—2014年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