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绩效评价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慈善资金监管

2021-11-26 23:47赵长宝
至爱 2021年7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慈善指标

文|赵长宝

慈善资金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关系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政府公信力的维护,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慈善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和效果。绩效评价是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评价标准而建立的考核体系,对慈善资金使用效率和政府职能实现程度进行判断,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不断完善慈善资金监管,更好地为国计民生服务。

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及重要意义

目前慈善事业的发展正处于起始阶段,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逐步建立并扩大,慈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慈善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在这个阶段,绩效评价介入慈善不仅仅是救急,而且对于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

慈善资金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绩效申报、绩效目标批复、项目实施、绩效跟踪、绩效自我评价、绩效再评价。首先,我们要明确慈善资金监管的目标和范围;其次,找出绩效评价的重点环节和指标,并采用科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后,对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不断优化慈善资金运用,提高监管质量和效 率。

2.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善款收支和政府民政资金一样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透析近些年社会对极少数地方公益性机构的质疑,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对善款收支监督管理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补齐国家治理现代化短板,借鉴民政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对善款收支开展绩效评价意义重大:洞察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驱动慈善事业的功能实现提供价值工具、评价的理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少数领域的资金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所谓绩效中“绩”是指工作成绩,“效”是指综合效果。慈善资金管理以救助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对投入效果的考察。“扶贫、安老、帮学、助医、济困”是慈善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如果只针对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显然不够全面。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提出,我国慈善部门开始采用绩效评价来加强慈善资金监管,这标志着慈善管理水平的阶段性提升。绩效评价对慈善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有效提高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时发现慈善管理漏洞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提高政府慈善资金监督管理水平;推动服务型慈善建设,转变慈善职能;增强慈善资金使用透明度,提高慈善公信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

由于慈善资金运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与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优化难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是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缺乏专业绩效评价人才和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评价指标是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协商出来的,而这些通过主观经验臆想出来的指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所以各个部门因工作性质、工作职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大不相同,无法形成可以相互借鉴和比较的体系。另外,很多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定性指标较多,比如显著提高、明显改善等等,这些评价都比较模糊,参考价值不大,不利于绩效评价的科学开 展。

2.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体系健全难

在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中,结果评价是整个过程的重点,考核资金使用是否达到既定预期成为评价标准,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慈善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慈善资金监管埋下隐患。大多数绩效评价项目没有进行绩效预估,使整个评价体系不均衡,无法全过程监管资金使用效果,导致出现了慈善资金浪费的情况。

3.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结果利用难

提高慈善资金监督管理水平、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是我们进行绩效评价的初衷。但实际应用中,绩效评价的结果却很少能够运用到下一周期的慈善资金管理中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相关责任人员对绩效评价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使绩效评价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因为绩效评价结果对预算编制不能形成约束,虽然新《预算法》明确规定了预算应该参考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编制,但是很多相关部门很难按规范执行,绩效考核结果难以形成有效应用,失去了考核价值。

4.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有效监督难

现阶段,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单位自评的形式,有的慈善部门只选取规模大、影响广、关注高的项目进行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且绩效评价过程和结果没有进行社会公开,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提高慈善资金监管绩效评价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应切实采取以下建议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慈善资金使用效益。

1.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模板数据库

慈善系统应该统一规划、相互联动,按照行业和部门分类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模板数据库,从而为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提高绩效评价的可比性。由于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比较大,标准比较高,慈善系统应该组织创建专业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由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根据绩效评价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模板编制,有效提高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便捷性、科学性、合理性,减少使用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效率和质量。

2.加强绩效评价体系事前预估水平

我们要均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增加绩效预估比重,将事后评价与事前评估相互联动,从而实现绩效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加强事前预估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慈善资金流向评估不达标的项目,从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

3.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

慈善系统要加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对绩效评价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价管理观,同时提升绩效评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吸取经验进行优化调整。另外,严格落实责任制,按照相关规范将绩效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到部门预算编制中去,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4.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

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将绩效评价工作和慈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社会公示,提高慈善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实现全民、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鼓励绩效评价行业协会的发展,推动绩效评价的市场化进程,为慈善部门提供专业服务,从而提高慈善资金监督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慈善指标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慈善之路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