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2021-11-26 06:27李永萍宁志军陶艳华郭晶晶靳小惠
中国饲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粉料胴体消化率

李永萍,宁志军,郭 伟,陶艳华,郭晶晶*,靳小惠

(1.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动物卫生检疫服务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2.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动物检疫检验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4.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5.河南省漯河市动物检疫站,河南漯河 462000)

饲粮的物理特性是决定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最适的原料粉碎粒度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生产上降低原料粉碎粒度可以增加酶消化的表面积,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降低原料粉碎粒度对猪营养物质消化率具有积极影响,如淀粉表观消化率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而提高,总能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随原料粉碎粒度的减小而提高(黄伟等,2016;段海涛等,2015)。虽然降低原料粉碎粒度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但它可能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饲料生产率下降。此外,由于不同采食量、胃溃疡发生率和不同的环境条件,相关研究中不同粒度的影响结果也不一致。因此,最优颗粒大小显然需要评估改善猪的生长与可接受的生产成本。玉米-豆粕型日粮制粒后对提高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饲料效率具有积极作用。Ulens等(2015)研究证明,饲喂颗粒日粮的猪饲料效率相对于饲喂粉状猪有所提高,而发现颗粒饲料可提高断奶猪采食量,产生这些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饲料原料中淀粉组分的糊化程度提高(马海江等,2011)。虽然有研究发现与颗粒饲料对猪的影响有关,但饲料形式和饲料成分颗粒大小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有限。饲料形式和粒度是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但由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难以实现最优标准。因此,本试验旨在评估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将896头13周龄平均体重为42.77 kg的商品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及2种原料粉碎粒度(500和1000 μm),原料粉碎不同粒度主要针对玉米,整个试验为期8周。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数据收集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猪只健康状况,每2周对各重复的猪进行称重,每周记录1次饲料用量,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

1.3 样品采集及分析 在试验结束前3 d,每个重复选择体重接近的4头猪进行代谢试验,收集粪便,用于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及氮排泄、氮沉积量,具体方法参考于长宁等(2015)的研究报道。之后每个重复随机选择5头猪进行屠宰,称量屠体重,用游标卡尺测定背最长肌厚度,分离胃肠道、腿肌和腰肌并称重。

1.4 数据分析 将各重复数据用EXCEL做均值和标准误差处理,将各指标的平均值代入SAS软件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中,采用Turkey法进行多重比较,同时研究两个主因素的交互作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饲料形式和原料粉碎粒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育肥猪末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粉料组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较颗粒料显著提高3.77%和3.68%(P<0.05),同时,500 μm粒度组育肥猪日增重较1000 μm显著提高5.48%(P<0.05),但料重比显著降低6.29%(P<0.05)。饲料形式和粒度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 > 0.05)。

表2 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养分表现消化率及氮沉积的影响 由表3可知,饲料形式和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育肥猪干物质、粗蛋白质、氮排泄和氮沉积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颗粒料组育肥猪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粉料组显著提高3.18%(P<0.05),但原料粉碎粒度及饲料形式和粒度的交互作用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养分表观消化的影响

2.3 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饲料颗粒形式和粒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育肥猪屠宰率、背膘厚度、胃肠道、腿肌和腰肌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3 讨论

环境条件和动物日龄对采食量有不同的影响。在一个管理良好的环境中,动物会有最大的采食量。因此,不同饲料形式对采食量的影响可能大于真实采食量。在本试验中,猪在整个试验期间粉料的采食量均高于颗粒料。一般来说,颗粒料由于通过高温制粒过程,提高了淀粉的糊化程度,从而提高了谷物的淀粉消化率,这可能也是本试验中颗粒料组育肥猪饲料效率提高的原因(Attia等,2012)。本研究结果发现,降低原料粉碎粒度对猪饲料效率有积极影响,这与Wondra等(1995)报道的结果一致。与粉料相比,制粒往往能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其原因是提高了能量消化率,降低了采食量(Attia等,2012))。

Wondra等(1995)研究结果发现,颗粒饲料可提高5%~8%的干物质、氮和能量消化率,并可提高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在本研究中,与粉料组相比,颗粒料组显著提高了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这可能与制粒增加了淀粉糊化,改变蛋白质结构有关。本研究的代谢试验采用限制性饲养方法,饲养环境良好。Amaral等(2015)报道,通过减小原料粉碎粒度来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而这种改进方法可延长食糜通过率,增加酶反应表面积。作者推测氮沉积的提高可能与制粒通过蒸汽高温提高氮消化率有关。

Potter等(2009)研究表明,与粉料相比,颗粒饲料猪屠宰后的胴体产量和背膘厚均有所增加,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消化率提高,器官重量降低。但在本试验中,颗粒料与粉料组育肥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差异。由于器官重量降低,进而提高了胴体产量。但我们未发现不同粒度对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此外,食道区域是胃溃疡发生风险最高的区域,既往研究也报道了粒度减小导致胃溃疡发生率增加的情况,因为肠道频繁蠕动刺激上皮细胞的硬化,角质化区域被小肠胆汁染色(Lawrence等,1996)。

4 结论

饲料颗粒形式及粒度对育肥猪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采用颗粒料饲喂育肥猪可以提高饲料效率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原料粉碎粒度为500 μm时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猜你喜欢
粉料胴体消化率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家禽胴体清洗技术研究
植酸酶对肉鸡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影响的系统观
论电容式粉料称重计量原理及其在搅拌站中的应用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豆腐消化率缘何高于豆浆
干法制粉与喷雾干燥制粉的粉料性能对比研究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用SFY20A全自动水分测定仪检测喷雾干燥后的粉料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