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

2021-11-26 03:58魏冬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开腹

魏冬梅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妇科,江苏如皋 226500

子宫肌瘤是否需要治疗及采用何种方式治疗,需以肌瘤大小、部位、年龄、症状、全身情况及生育要求等为依据,进行综合判断[1-2]。临床对于无症状子宫肌瘤者,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通常会采用期待疗法治疗,对于肌瘤体积较小、不适合行手术治疗者,通常会采用性激素拮抗药物进行治疗,以此来改善症状,促使肌瘤体积缩小,但通常难以根治或者消除肌瘤[3-4]。为此,手术依旧是现阶段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为常见。子宫肌瘤剔除术又包括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手术创伤,术后疼痛高,恢复慢,可能引发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及切口疝等一系列并发症[5-6]。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疗机构认识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瘢痕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7-8]。鉴于此,为了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该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将其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将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9例。甲组年龄26~46岁,平均(39.85±5.19)岁;肌瘤直径4~10 cm,平均(7.56±0.69)cm;多发肌瘤、单发肌瘤患者分别有35例、24例;肌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患者分别有35例、6例、5例、13例。乙组年龄25~47岁,平均(39.89±5.21)岁;肌瘤直径3~9 cm,平均(7.51±0.62)cm;多发肌瘤、单发肌瘤患者分别有37例、22例;肌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患者分别有36例、5例、6例、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确诊为子宫肌瘤;③术前未采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④符合麻醉与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伴有神经系统疾病者;③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④患有哮喘等慢性疾病者;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者;⑥术前凝血功能异常者;⑦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腹部B超或阴道B超、心电图、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并嘱咐其术前禁饮禁食12 h,行灌肠处理,全麻生效后,采用改良膀胱截石位,行常规消毒处理,尿道内留置尿管。

甲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于腹正中线做一手术切口(10 cm),将腹壁各层逐层切开,进入到腹腔内部,对子宫及其附件进行仔细探查,对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及数目进行了解,同时观察其是否和周边粘连,肠管采用纱布垫好,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子宫托出至腹腔外部,将20μ宫缩素注入肌瘤周围,以此来将出血量减少;于子宫浆膜层纵行切开,然后再切开肌核包膜,切缘采用止血钳提起,从包膜下开始行钝性分离处理,逐一剔除肌核;行缝扎止血操作,仔细查看腹腔之后,将腹壁各层逐一缝合好;仔细记录取出的子宫肌瘤数目,常规送往病理检查。

乙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举宫器放置于宫内,在脐轮上缘做一手术切口(1 cm),将皮肤切开,采用气腹针进入腹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采用穿刺针(10 mm)进行穿刺,放置腹腔镜,另外再选用一个穿刺针(5 mm)在右侧下腹部进行穿刺,左侧下腹部分别取两个穿刺点进行穿刺(5、10 mm);如果带蒂浆膜下肌瘤蒂直径<1 cm,可将瘤蒂直接关闭,行双极电凝处理,将瘤体摘下;如果>1 cm,可采用线圈对其进行套扎,在其上方1 cm剪断,将瘤体摘下,电凝止血瘤体残端。如果属于肌壁间肌瘤,将12 U垂体后叶素注入宫体部位,肌瘤包膜、宫底部肌瘤表面子宫肌层采用单极钩切开,挖除肌瘤,子宫肌层行8字缝合,对子宫浆膜层进行连续缝合,肌瘤采用肌瘤钻分别取出;仔细检查创面没有活动性出血后,采用生理盐水对盆腔进行反复冲洗,将粘连材料放置于创面,盆腔内留置引流管,放气后对各穿刺点进行常规缝合;仔细记录取出的子宫肌瘤数目,常规送往病理检查。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补液、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疾病复发率,其中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其中VAS评分[9]在0~10分之间,疼痛度与得分成正比;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出血、气肿、盆腔粘连等;疾病复发判定标准[10]:术后3个月行B超检查,未发现肌瘤,术后6个月再次行B超检查时发现肌瘤,则可判定为复发。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乙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甲组(n=59)乙组(n=59)t值P值手术时间(min)69.96±3.63 60.12±1.28 19.637<0.001术中出血量(mL)142.25±5.96 62.15±5.23 77.593<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29.96±4.18 17.11±2.18 20.938<0.001术后VAS评分(分)4.15±0.86 2.18±0.19 17.182<0.001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25.63±3.69 9.63±2.18 28.675<0.001 7.85±1.96 6.12±1.03 6.002<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甲组(23.73%)比较,乙组并发症发生率(5.0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

与甲组(25.42%)比较,乙组疾病复发率(3.3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ease recurrenc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高,是指因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及月经异常等[11-12]。该疾病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通常认为和性生活紊乱、不洁性生活、不良情绪、雌性激素水平过高及生活污染等因素相关[13-14]。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在超声检查或者盆腔检查时被发现,如果出现症状,那么和肌瘤生长速度、生长部位、是否出现并发症及是否变性存在密切相关性,和肌瘤数目及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患有多个浆膜下肌瘤患者可能不会有临床症状出现,而存在1个较小黏膜下肌瘤患者可能会有月经量过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出现。近年来,我国子宫肌瘤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这对女性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亟需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15]。

现阶段,外科手术依旧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经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将患者生育能力与子宫保留[16]。该研究便针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结果显示,乙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7.11±2.18)h,术后VAS评分为(2.18±0.19)分,下床活动时间为(9.63±2.18)h,住院时间为(6.12±1.03)d,短于甲组(P<0.05),提示相较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汤永蓉等[8]学者也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7.12±1.67)h,术后VAS评分为(2.27±1.39)分,下床活动时间为(9.69±1.8)h,住院时间为(6.21±1.89)d,短于对照组(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究其原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将腹腔镜置入,可清楚了解各组织及血管的解剖结构,减轻对周边组织造成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性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17-18]。其次,该研究结果还显示,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考虑可能是因为腹腔镜穿刺孔小,能够避免直接暴露腹腔,同时术中对其他脏器产生的影响小,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低。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开腹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