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11-26 03:58沈孝天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沈孝天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盐城 224000

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人们年龄不断增长而逐渐提升,同时,由于老年群体普遍体质虚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而摔倒造成骨折[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骨科疾病,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其发病率也日渐增高。由于股骨头血供较为丰富,受自身特殊解剖结构影响,骨折发生后,极易出现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2]。当前临床对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治疗,常采用保守治疗、内固定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并发症,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效果,难以提升临床疗效[3-4]。内固定治疗方式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但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极易引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给患者术后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手术方式,如果患者术前伴随多种基础性疾病,则会增加患者手术风险[5]。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虽有优劣,但疗效与并发症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该研究在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选出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选出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25):男16例、女9例;年龄56~65岁,平均年龄(60.43±2.62)岁;按受伤原因分,跌伤7例、交通事故8例、坠落伤10例;病程10 h~5 d,平均病程(1.79±0.68)d。对照组(n=25):男女各15例、10例;年龄56~64岁,平均年龄(59.87±2.48)岁;按受伤原因分,跌伤8例、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8例;病程11 h~4 d,平均病程(1.68±0.57)d。就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病程、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家属知悉研究内容,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50例患者均符合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存在髋部疼痛,难以站立及行走;患者无风湿性关节疾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粉碎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50例患者入院后术前均接受常规检查,接受抗血栓、镇痛及消肿处理,如果患者再患有内科等疾病,并安排相关科室对患者实施会诊检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接受该次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内固定,取患者仰卧位,垫高患者患侧,经C型臂机辅助,对患者骨折端进行复位,完成复位,再经C型臂机查看复位效果。在患者患侧髋部行3个长约1 cm的手术切口,将3枚导针按倒三角形钻入固定,挑选适宜长度的空心加压螺纹钉,按导针方向拧入患者股骨颈,经C型臂机查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情况,待达到满意复位效果,方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伤口,并进行逐层缝合。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经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仰侧卧位。以后外侧入路方式,切开患者关节囊,将髋关节暴露出来,对患者关节囊进行探查。经电锯截断并取出患者股骨颈,对患者髋臼内软组织进行清除处理。采用髋臼锉磨平患者卵圆窝,再对髋臼软骨表面进行磨削,待髋臼底部松质骨渗血为止,同时,注意保留患者软骨下骨板。按患者髋臼、股骨头大小,将适宜的髋臼及股骨头假体植入,确保假体紧密贴合于患者髋臼骨面。待明确好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结构。待髋关节能够正常活动后,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伤口,随后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血栓预防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Harris评分:持续随访患者1年,使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100分制,分值越低,说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差。②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个方面,如果总分在90~100分之间,表示优;如果总分在80~89分之间,表示良;如果总分在70~79分之间,表示中;如果分值低于70分,表示差。③对比两组并发症:术后持续关注患者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和褥力性损伤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7,P>0.05);观察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Harris sco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Harris sco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术前 术后1年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值P值63.24±5.13 62.46±6.37 0.477 0.636 86.36±5.41 90.24±4.56 2.742 0.009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经诊治,优良率高达8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治疗后恢复优良情况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table of good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hip joint treatment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经诊治,观察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例,发生率20.00%,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table of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近年来,随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股骨颈骨折发病率也正逐渐增长[6]。随人们年龄逐渐增加,中老年患者机体内骨质中矿物质含量逐渐降低,使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受患者活动量小、活动时间短及活动强度低等因素影响,使患者骨骼难以获取足够的生理刺激,极易增加患者股骨颈骨折概率[7-8]。股骨颈骨折具有较为复杂的损伤机制,如果患者未得到恰当治疗,极易引发多种不良情况,影响患者术后生活,限制患者术后生活水平[9]。针对那些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患者,如果难以接受正常手术,为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通常给予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常见的石膏固定或卧床牵引疗法,但患者再次骨折风险依旧很高,同时,还伴随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等多种问题,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此外,由于非手术治疗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极易产生褥力性损伤、肺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明显痛感。所以,对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空心钉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空心钉内固定属于一种微创手术,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外,手术创伤也较小,术中主要借助空心螺钉的抗旋转、抗压及抗张力作用,达到稳定患者骨折端目的,不仅对患者骨折端血运具有改善与重建作用,还能够加速患者骨折端愈合[10-12]。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用人工假体取代病变关节的手术方式,除有助于重建患者髋关节结构,还能提升人工股骨、髋臼假体之间结合度,从而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13-14]。近几年,髋关节置换术虽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易给患者带来诸多损伤,所以,为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应指导患者术后开始功能运动。

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90.24±4.56)分,高于对照组(86.36±5.41)分(P<0.05)。这表明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所以,针对55~65岁中老年人群,相比于空心钉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1年后预后较好。观察组经诊治,优良率高达80.00%,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江适[15]研究中A组经治疗,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达97.5%,高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表明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多与患者自身存在的骨质疏松问题有关,受自身基础条件差等因素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后期患者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等问题,如果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还易诱发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限制患者术后正常生活[16]。

经诊治,观察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例,发生率20.00%,少于对照组(P<0.05)。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中使用假体,无需担心患者经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出现的骨折不愈合与固定物失效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17]。这与柴充等人[18]研究中实验组经诊治,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发生率16.7%,少于参照组的12例,发生率40.0%(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有助于恢复患者自理能力,能够大幅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9]。另外,由于人工全髋关节具有较长使用年限,翻修率较低,减少了患者的二次手术次数,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损伤[20]。

综上所述,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按自身具体病情,适宜地选择手术方式,确保手术疗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从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