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轻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1-11-26 03:58詹世钦赵万里覃波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出血量

詹世钦,赵万里,覃波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深圳 518105

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死、致残率非常高,患者一旦出现脑出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形成颅内高压,并且继发性脑水肿、细胞毒性等会进一步加重对脑组织损伤,进而危及其生命[1]。因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点在于尽早将颅内血肿清除,并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预防再出血[2]。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案主要有保守的内科治疗及手术外科治疗,有研究指出,由于血肿穿刺引流微创手术治疗较之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会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更有助于优化患者预后恢复效果[3-4]。该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74例轻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血肿穿刺引流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74例轻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女性患者比为25∶12;年龄21~74岁,平均(56.28±10.92)岁;血肿量21~43 mL,平均(28.52±2.63)mL;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15分,平均(9.58±2.76)分。研究组男女性患者比23∶14;年龄22~73岁,平均(56.95±11.17)岁;血肿量20~41 mL,平均(28.77±3.28)mL;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15分,平均(9.44±2.53)分。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显示出良好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经颅脑CT确诊;幕上血肿量在50 mL以下;头部无血管异常病变。排除标准:脑干出血;多处颅内出血;外伤性脑出血;因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等病因导致的继发性出血;合并脑疝、凝血功能障碍;既往有脑部手术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针对表浅皮质血肿选择经脑沟入路,行“马蹄形”切口,针对丘脑血肿、基底节血肿选择经侧颞入路,行弧形切口。全麻后将头皮切开并取下骨瓣,将硬脑膜剪开,于显微镜下实施血肿清除。血肿清除满意后适当将血压升高确认止血效果,硬脑膜严密缝合,还原骨瓣。研究组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全麻后选取最大血肿直径矢状面穿刺,并在CT引导下将导管置入血肿腔,轻缓地用注射器将大约1/2的液化血肿抽出,放置1~3 d引流管,每天注射1~2次尿激酶促进引流,在血肿清除量达到80%以上后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术区水肿体积、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并比较;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预后良好、死亡3个层次,其中ADL在Ⅰ~Ⅲ级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则为Ⅳ~Ⅴ级[5];记录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再出血、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7 d术区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手术时间(h)术中出血量(mL)术后7 d术区水肿体积(cm3)住院时间(d)研究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0.81±0.14 3.54±0.52 30.836<0.001 22.45±3.28 236.24±51.48 25.210<0.001 20.73±1.85 35.26±4.84 17.057<0.001 10.59±1.74 16.48±2.73 11.067<0.001

2.2 两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and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7.03%)较对照组(59.4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占比约为18%左右,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6]。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加之预防缺血性疾病而更多地使用双抗药物,导致罹患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日益增多[7]。高血压脑出血的生理病理改变一般由以下两个阶段组成:急性出血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血肿液化分解释放活性物质损伤神经细胞而引起脑水肿[8]。因此,尽早清除血肿,减少细胞毒性物质释放,缓解脑水肿,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是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的重点。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7 d术区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7.03%)较对照组(59.46%)更低(P<0.05)。说明在轻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选择血肿穿刺引流术可获得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降低颅内压及清除血肿的效果均较为满意,但手术创伤较大,比较适用于病情进展迅速、血肿量大并伴发脑疝的患者[9]。同时,开颅手术时间长,并且由于对脑组织的牵拉较为严重,诱发继发脑组织损伤的概率也会提升,增加并发症风险。血肿穿刺引流术具有简单快捷、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等优势。有研究指出,血肿穿刺引流术+尿激酶冲洗可减轻灶周水肿,降低再出血风险,并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而优化预后并降低病死率[10]。该研究中,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血肿穿刺引流术也有自身缺陷,主要是血肿清除时间及引流时间稍长,颅内感染的发生概率也会因此有所增加,然而对于治疗轻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而言,因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少,引流时间相对有所缩短,引发颅内感染的概率也会随之降低,因此,能最大限度规避其缺点,发挥优势。

综上所述,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轻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可提升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出血量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