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力学的影响

2021-11-26 03:58丰翠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乙组

丰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京 211100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高,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与心血管意外、肿瘤共同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致死性疾病[1-2]。该疾病发病不仅和年龄相关,同时也和粉尘接触、有害毒物以及吸烟等环境因素相关,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进展性肺气流受限[2-3]。随着病情进展,当其发展到急性加重期时,患者通气功能受限更加明显,且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5]。为此,积极寻找一种有效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必要[6]。沙丁胺醇为临床应用率较高的β2受体激动剂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流受限状况,但单独用药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7-8]。异丙托溴铵溶液属于一种支气管扩张剂,现已被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9]。该研究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与呼吸力学,在该疾病治疗中联合应用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溶液,并将2017年6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不存在用药禁忌证;③能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④行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①患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②过敏体质。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患者共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6~85岁,平均(75.63±3.25)岁。乙组患者共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84岁,平均(75.61±3.19)岁。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患者入院后,行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解痉、平喘、祛痰以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同时给予患者1 mL沙丁胺醇(国药准字H20053412,规格:14 g)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为15 min/次,2次/d,连续治疗14 d。

乙组于甲组基础上给予患者雾化吸入250μg异丙托溴铵溶液(国药准字H20150173,规格:2.5 mL;500μg),治疗时间为15 min/次,每8小时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10]:经治疗,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减轻,则为显效;经治疗,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肺功能指标[11]: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对两组患者第1秒钟最大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流量(MMEF)进行测定。

呼吸力学指标[12]: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泰全自动双水平呼吸机对两组气道阻力(Raw)、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MPaw)以及吸气峰值压(PIP)进行测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与甲组(60.53%)比较,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FEVl、FVC、PEF、MM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EVl、FVC、PEF、MMEF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FEVl、FVC、PEF、MM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MMEF(L/s)治疗前 治疗后PEF(L/s)治疗前 治疗后FVC(L)治疗前 治疗后FEVl(L)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38)乙组(n=40)t值P值0.52±0.11 0.53±0.09 0.440 0.661 0.75±0.19 0.99±0.69 2.070<0.001 2.39±0.18 2.41±0.15 0.534 0.595 3.05±0.96 3.99±0.99 4.254<0.001 2.18±0.56 2.22±0.51 0.330 0.742 2.85±0.62 3.99±0.57 8.460<0.001 1.52±0.15 1.55±0.13 0.945 0.348 1.59±0.36 1.89±0.39 3.525<0.001

2.3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Raw、Pplat、MPaw以及PI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Raw、Pplat、MPaw均降低,PIP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Raw、Pplat、MPaw更低,PI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指标比较[(±s),cmH2O]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H2O]

表3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指标比较[(±s),cmH2O]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H2O]

组别Raw治疗前 治疗后MPaw治疗前 治疗后PIP治疗前 治疗后Pplat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38)乙组(n=40)t值P值13.85±2.63 13.88±2.61 0.051 0.960 10.25±1.28 6.85±1.29 11.679<0.001 10.38±2.63 10.41±2.61 0.051 0.960 10.25±1.88 8.15±1.09 6.072<0.001 22.15±3.15 22.19±3.12 0.056 0.955 29.96±4.58 42.52±5.88 10.487<0.001 18.52±3.63 18.55±3.61 0.037 0.971 17.85±1.28 14.02±1.09 14.252<0.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发生在气道的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且由此产生的炎症介质还可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引发全身异常炎症反应,损害多器官功能与结构[13-14]。现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通气功能[15]。鉴于此,该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联合采用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溶液,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次,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乙组治疗后MMEF、PEF、FVC、FEVl分 别为 (0.99±0.69)L/s、(3.99±0.99)L/s、(3.99±0.57)L、(1.89±0.39)L,均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后Raw、Pplat、MPaw分别为(6.85±1.29)cmH2O、(8.15±1.09)cmH2O、(14.02±1.09)cmH2O,均 低 于 甲 组,PIP为(42.52±5.88)cmH2O,高于甲组(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有效性,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与呼吸力学。张龙等[16]学者也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MMEF、PEF、FVC、FEVl分别为(0.96±0.18)L/s、(3.90±0.56)L/s、(3.84±0.57)L、(2.77±0.34)L,均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研究组 治 疗 后Raw、Pplat、MPaw分 别 为 (6.84±1.12)cmH2O、(14.36±1.37)cmH2O、(8.49±0.59)cmH2O,均低于沙丁胺醇组,PIP为(40.42±5.84)cmH2O,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究其原因,沙丁胺醇属于一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从气道靶细胞膜中通过,对细胞内环磷腺苷激活蛋白激酶进行促进,进而促使气道阻塞状况得到缓解,有效改善肺功能。异丙托溴铵溶液属于支气管扩张剂,可通过对乙酰胆碱活性进行抑制,进而将迷走神经反射降低,对副交感神经活性进行拮抗,阻止气道平滑肌受体结合乙酰胆碱,进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17]。以上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可进一步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且雾化吸入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采用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与呼吸力学。

猜你喜欢
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乙组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疗效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异丙托溴铵雾化液能否用于儿童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