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

2021-11-26 02:39张蕊
江西教育C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张蕊

摘   要: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做到五育并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思政与德育的主要阵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生活是道德的源泉,德育应以生活为背景,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应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植根于生活,以生活为教材,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小学

笔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立足生活基础,挖掘生活素材,实施生活化教学,增加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和实践紧密相连,让教学来源于生活,更好地服务生活。下面,笔者以《买东西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生活味。

一、 面向生活世界,挖掘生活素材

生活是道德种子生长的土壤,学生在生活感知、实践、体验中形成品德。离开了生活,品德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由之路。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教学脱离生活,教师只懂得照本宣科,不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只进行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教学无趣无味,效果较差。有效的教学是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教学,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方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面向生活,立足生活大舞台,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学生身边去选材,设计富有生活性的教学主题,让教学散发生活的味道,用温暖的生活催生道德的种子。例如,在《买东西的学问》一课的导入环节,笔者选用了大量生活中的购物照片,包括学生到过的超市、菜市场、商场等不同的购物场所,让学生畅谈在不同场景下购物的所见所闻,在购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购物体验等。真实的生活经历在唤醒学生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了学生对“买东西的学问”的深深思考。

二、 创设生活情境,融入生活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形成道德冲突,引发学习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敢于怀疑、乐于质疑。

问疑是一种问题意识,问题是激发疑问的引擎,问疑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遵循生活逻辑,做到问题生活化。问题生活化不仅要以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为起点,而且要借助生活情境予以呈现,将问题融入生活情境之中。生活情境使道德与法治内容具体形象,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融入生活情境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的“购物讲文明”环节中,笔者播放了一则一名小学生在商场购物不文明的小视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视频中的小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有哪些言行举止不妥,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如此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学生讨论、反馈的基础上,笔者进行适时的引导和补充,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懂得买东西要讲文明。如此,生活情境与问题的有机融合,既自然妥帖,又生动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丰富生活实践,亲历生活体验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实践是建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路径,真正的道德知识与道德品质不是靠别人赠予的,而是依靠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

实践体验是知行合一理念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体悟。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实践体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购物的不同阶段进行现场体验,在课堂上模拟实践,在课前、课后对比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提升,切实增强生活技能。例如,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购物技能和课堂学习效果,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充分进行现实生活体验,到商场、超市、菜市场等购物场所参观考察,试着购买指定的几种物品,然后将物品带到课堂中。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布置购物场景,分角色模拟购物,有的学生扮演营业员,有的学生扮演消费者。课前、课中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购物的乐趣,而且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的人对待物品的想法,他们也较好地识别了包装上的信息,了解了物品质量和价格中的小秘密,学会了在消费时保护自我。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再次进行与课前要求相同的购物实践,此时,学生变得更有经验。有的学生还充当起了家长的“导货员”,成了家长购物的“小老师”,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学会灵活处理购物中的意外事件,而且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真正做到了课堂与生活的统一:课堂服务生活,生活深化课堂。

四、 拓宽生活场域,多元生活浸润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上,还体现在教学场域上。生活化教学的场域不再局限于课堂,不仅依托学校生活,而且包括了学校之外的生活场所。教师应拓宽生活场域,扩大教学空间,将教学延伸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把学生置于生活背景之中,用生活去磨炼学生。

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是道德的“炼钢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跳出学校生活空间,开辟更广阔的德育天地,用多元生活熏陶、浸润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例如,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一课的“避免购物小麻烦”环节,笔者不仅组织学生学习了实地购物的学问,而且将时尚的“网购学问”融入课堂,先请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同学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获得直接感知,再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家人在网上购物的体验,交流如何进行网上购物,讨论网上购物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网上购物的方便,另一方面了解到不同的购物网站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懂得了购买物品时要货比三家,挑选物品时要参考顾客的评价,如果不放心或有疑问,下单前可以先向卖家咨询。随后,笔者通过“现场网购”,真实展现网购的整个流程,教会学生如果收到货后不满意如何退货,特别强调网上购物要理性消费,千万不可冲动消费。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其他的购物方式,如团购、电视购物、他人代购等,让学生的购物认知更加丰富。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二者均深入阐释了教育与生活的緊密关系。生活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基本的特征,只有珍视学生宝贵的生活体验,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将课堂与生活体验深入融合,学生获得的教育才是最有用的、最真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热爱生活,更加安全、积极、自信、快乐地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把教和学植根于生活土壤,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弥漫生活的芬芳。

参考文献:

[1]刘振兰.生活化教学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精彩[J].小学生(下旬刊),2021(9):57.

[2]魏军.刍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J].家长,2021(24):44-45.

[3]方宇.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1(32):100.

[4]王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1(20):53-54.

[5]王岩.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1(19):69-70.

[6]马小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16):70-71.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城西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