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兰台心向党

2021-11-27 11:33赵茂莲
云南档案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理州档案馆初心

■ 赵茂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21 周年。作为在党旗下从事档案工作20年的兰台人,情不自禁地想唱支心歌给党听。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听见爸爸不时地吟诵几段他们那代人奉为经典的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朗诵词,特别记得爸爸每当吟诵到“亲爱的同志们啊,你可曾记得,在那战火纷飞的黎明,在那黑夜弥漫的夜晚,我们是怎样地向往啊,向往着胜利的一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看哪,人人挂着喜悦的眼泪,个个兴高采烈,流水发出欢笑,山岗也显得年轻,他们在倾听、倾听、倾听毛主席震撼世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虽然其中许多道理我长大以后才渐渐明白,但是看到爸爸是那样的全神贯注,庄严肃穆,我也为之动容,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

天遂人愿。1997年高考我有幸进入历史系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今中外各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自豪地看到当世界上很多文明风光不再的时候,唯有我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息。同时也痛心地看到在近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候,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世界上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几乎都侵略过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都在苦苦探索挽救民族于水火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幸福的重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苦难的中国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有了指导自己不断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经过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惨烈牺牲,曲折探索,经过二十八年前赴后继,数以千万计的流血牺牲,终于迎来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我也从当初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进而发展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2000年5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1年9月,带着学校送给我的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我走向社会,走进了大理州档案馆工作,成为一名耕耘在兰台的档案工作者。见证了大理州档案馆在党的领导下,阔步发展的历程。

回想我踏入档案馆的那一刻,呈现在眼前的是1981年建盖的三层楼房子,铁门、铁窗,建筑面积仅1054 平方米,而且早已被鉴定为危房,库房内摆放的都是发黄的木头柜子。2004年大理州档案馆搬迁至龙山行政办公区,大楼总建筑面积为3554 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1962 平方米,新馆内设有专门的接待室、档案查阅室、缩微复制用房、计算机室、整理修复室、爱国主义展厅等,档案馆建设不断向规范化、数字化跃升。不仅州档案馆旧貌换新颜,全州的档案馆赶上了“西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全州12 个县市档案馆,全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馆藏资料也从80年代初几千卷到2020年底馆藏档案共353 个全宗85134 卷、165618 件、录音录像167 盘、照片24070 张、资料9525 册。依然记得进档案馆面试的那一刻向领导要一本档案志,领导笑着说,等你们编呢,我欣然接受了档案编研工作,一干就是20年。现在《大理州档案馆指南》《档案中的大理三月街》《大理州档案馆大事记》《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志》《档案中的洱海保护》《档案中的苍山保护》《档案中的档案》等20 多种工具书和编研成果已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自己也逐步从档案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副研究馆员,看到这些包含我的心血和汗水的成果,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

2003年我被吸收进支部委员会担任宣传委员,2019年遇到机构改革,我被推选为党支部副书记,从事支部工作近18年。2021年5月我服从组织安排到管理利用科工作,不管在编研岗还是管理利用岗,不管到哪一个岗位,我没有忘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始终坚守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永恒不变的信念,在每一个平凡的工作上岗位上,我甘愿默默地工作着,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执着、淡泊、担当”的兰台精神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我始终践行的神圣职责。

档案馆这个被一些人视为清水衙门的地方,我却如鱼得水。践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冬去春来,一干就是20 个年头。过去在书本了解到的革命史、党史的知识,面对一卷卷红色档案,从发黄纸页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革命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英勇奋斗的历史。在大理州档案馆林林总总的档案中,革命历史档案是其中熠熠生辉的篇章。

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大理地区的祥云、宾川、鹤庆三县,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省工委先后派党员到大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团组织。1949年4月,中共滇西工委在剑川组织了“四·二”革命武装暴动,6月建立了“滇西人民自卫军”。9月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第八支队,成立了滇西北地委,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直至云南解放。州档案馆馆藏的革命历史档案共25 卷629 件187 张照片,虽然多为复印件,但也弥足珍贵。内容主要是红军长征留下的少量宣传品和有关调查材料、回忆录,滇西工委、滇西北地委、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西山特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文件、报刊、会议记录及革命回忆录手稿,剑川“四·二”暴动纪念活动文稿、照片、录像等。这一卷卷一件件档案记录当年大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对国民党残酷统治,争取翻身解放的历史见证。

在众多的历史档案中,有三卷红色档案时刻在我脑海闪现。(G1-1-1)为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印的《中国工农红军》,内容包括中国工农红军是什么、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怎样造成铁的红军、红军与苏维埃六节组成,对于研究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大理时,如何在大理各族贫苦农民中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了解当年为什么数以百计的祥云、宾川、鹤庆有志青年踊跃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G1-1-7)中收藏1958年祥云县提供的《王德三烈士革命历史片段》中收录了王德三同志亲手写的“母亲墓誌”一文等、仲华写的《王复生烈士生平简介》、赵镕写的《赵醒吾烈士的事迹》等,让人们更加真切地了解老一辈革命家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特别是王德三同志亲手写的“母亲墓誌”一文,此墓志大约有1123 字。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烈士王德三写给母亲墓志时间1930年8月26日,离他就义仅仅127 天。1930年11月22日,在昆明五华山狱中,王德三正在以乳名正麟给父亲写信,为后人留下了六千余言的《狱中遗书》。我们在档案中读王德三同志亲手写的“母亲墓誌”一文,感受到王德三同志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质朴明理的妇女,同时感受到王德三烈士对母亲的挚爱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兄弟姐妹的呵护之情,更让我们看到他对旧社会的痛恨,以至于为了共产主义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对革命前辈们的侠骨柔肠肃然起敬,对于今天我们生活在革命先烈用生命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想想正是昨天英烈们的奋斗牺牲才有今天的幸福,对我们锻造不忘初心再起航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G1-1-8)中主要珍藏1988年11月10日大理州农资公司离休干部李枝芬(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三十二团第三营第九连连长) 手稿《革命回忆录》主要由怀念红军、参加攻打宾川——州城的回忆片断、回忆参加宾川县上川武装暴动的经过、回忆九连的茁壮成长四部分组成,李枝芬同志的这份手稿对广大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无疑提供了很好的鲜活教材。雨果说过:“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它记载着先人治国理政的经验,奋斗的足迹,待人处事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许多东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进入新时代,档案工作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关心档案事业发展,早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并明确提出了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目标。2015年7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纸质档案向数字化变革的新征程中续写好档案工作新篇章!

猜你喜欢
大理州档案馆初心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when与while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