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从赤脚医生到大爱名医

2021-11-27 13:47程源
清风 2021年3期
关键词:赤脚医生中医院梯队

程源

陈宝贵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与新中国同龄的他,从一名赤脚医生起步,一步步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名医,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千村百乡找他的人更多了,海内外的达官贵人也纷至沓来。

一天,一位较有身份的人慕名来到陈宝贵所在的天津武清医院,其助手先进到陈宝贵的诊室表明来意,陈宝贵问:“你们预约了吗?如果没有预约,对不起。”该助手说:“请院长您照顾一下,我们下午还要回去开重要会议。”陈宝贵不紧不慢地说:“到武清来看病就得按看病规矩来。他的身体没有大碍,迟两天看没关系。我给你约到后天上午九点,可以第一个给他看。但你们不能迟到。”说完,又立马按住了一个农民工的手脉。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但陈宝贵从来不会按病人的身份来安排看诊顺序,在陈宝贵的诊室,没有身份和地位,只有病人。

从赤脚医生到名医弟子

1966年4月初,经过公社几个月的半农半医培训,陈宝贵肩背药箱,手提农具,在村里当上了中国第一代赤脚医生。

当年的赤脚医生都是“全才”,除了不动手术,必须内外全修。他服务的是全村老少爷们儿姑嫂大婶,没人对他客气。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深更半夜,宝贵放下农具背药箱,躺下刚睡就被叫起,挣着和别人一样的工分,付出比别人多两三倍的辛劳。吃着饭就能睡着觉,心疼得老母亲直掉泪。

陈宝贵的爱人韩中香是天津市插队知青,眉清目秀、家境殷实,农村人不敢正眼看,城里小青年不断跑来献殷勤,她却一眼看中了陈宝贵。两人结婚的当天晚上,母亲锁了院门和屋门,就怕儿子被病人及家属叫走,犯了洞房之夜新娘守空门的大忌。但陈宝贵的魂不守舍,被韩中香一眼看穿。田大妈的大叶性肺炎需要打第二针怎么办?妻子二话没说,悄悄打开窗户帮助陈宝贵跳出去。田大妈一家感动不已,陈宝贵给病人打完针,又马上跑回了家,母亲还一直蒙在鼓里。

1975年,陈宝贵被推介为工农兵大学生,上了北京中医学院。当时,一些学生动辄就搞大辩论。陈宝贵为了安静地读书,他找到了解剖室,在浓厚难闻的福尔马林味道陪伴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孜孜不倦,几个学期如一日。毕业时,他十二门课程中,四门主课全年级第一,其余八门全部名列前茅。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我国四大名医之一,他的第二代关门弟子、中西医汇通派掌门柳学洙在天津炙手可热。想给柳学洙当徒弟的中医学生不计其数,但柳学洙却一个也看不上。直到1978年,在经过7年的观察后,时任武清医院副院长的柳学洙向卫生局长提出要一个徒弟,两个人不约而同说出同一个名字:陈宝贵。

从此,陈宝贵除每周六回家看一眼妻子和孩子外,每天都和柳学洙吃住工作在一起,这一学就是十年。柳老师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坐诊,对不到30岁的陈宝贵严厉得近乎苛刻和不近情理。每天几十上百个病人,柳大夫要求他把所有药方记下来,但不许抄。“别人怎么能抄呢?”柳老师斩钉截铁地回了八个字:“别人可以,就你不行!”

不仅如此,柳学洙还要求他对第二次来看病的病人,不仅要知道名字、患什么病,还要知道第一次开的什么药方,还不能查原来的处方,然后再观察这次病人病情有什么变化,药方有什么变化。在柳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陈宝贵终于百炼成钢,对每一个病人及其病情如数家珍。

1982年10月1日,柳学洙在给陈宝贵的中医继承出师书中这样写道:“昔马俶得尤在泾对人言:吾今日得一人胜得千万人矣!予不敢望马尤二先哲之项背,然情事颇相似,故倂記之。科研无止境,更上一层楼,予愿与陈生共勉之。”

马俶、尤在泾乃200多年前大医学家之师徒关系,情同父子,柳学洙把自己和陈宝贵的师徒关系与马俶和尤在泾师徒相比,以此表达对学生的希冀并鼓励弟子超越老师,如此高度的评价及风格令人感佩。

医术远近闻名

1998年9月,陈宝贵被任命为武清县中医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全院职工暴风雨般的掌声后,他的第一句话是:要建设中国式医院。

“中西融合、文化引领、以人为本、以德治院、环境利用、人才兴院。”“用好第一梯队、打造第二梯队、培养第三梯队、物色第四梯队。”“打造名医、名科、名院。”……陈宝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陈宝贵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了迅速培养出合格的学科带头人,他对梯队成员要求异常严厉,除了提升医术,他还要求梯队成员轮流外出学习计算机,必须过二级,还要学习驾驶技术。短短三年,第一梯队成员共写出笔记2800多篇,发表论文61篇。今天代教的硕、博士研究生已有20余名、国家级中医学术继承人4名,引进硕士、博士100多人,还为基层医院代教培养出了100多名国家省、市区级学习继承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医院也实现了从原来负债几百万到净资产六个亿的巨大转变。

而在当初,别的大家都没意见,只是提到学习驾驶技术,所有医生护士都忍不住直发笑——咱们这个小医院,就这两部“老爷车”,发动机像推土机,动不动半路撂挑子,尤其到别的单位交流,告辞时打不开车,还要人家帮着撅屁股凹腰往前推。我们学习驾驶技术有什么用?陈宝贵也不解释。三年以后,许多人都自己买了汽车。这时他们才明白,陈院长真的是有远见!

中医说:上医治未病。陈宝贵就是这样,想法总是很超前,普通人理解不了他的想法,但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李时珍、张仲景把《本草纲目》《伤寒论》都给你们写好啦,你们中医还搞嘛科研?”去报科研项目的陈宝贵被某单位管理人员一顿数落,但他反而更加坚定,他不仅要治病人,还要推动中医院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建设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陈宝贵发现患老年性痴呆症的人在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越来越多,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该病不仅病人多、难治愈,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这成了陈宝贵的一块心病,他发誓要攻克老年痴呆这个难关。1992年,这一研究正式被天津市科委立项为国家级课题。在专家鉴定时,当时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著名中医专家张伯礼教授快步走向陈宝贵,大声问道:“你就是陈宝贵?”握住手时又说:“你真是陈宝贵?我真没想到你这么一个小小的区级小医院能完成这么高水平的课题!”两手相握,两眼相望,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此两位中医大家成莫逆之交。

陈宝贵研发的回神颗粒,得到德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一研究是当今医学史上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一大突破。洪堡大学医学院首席研究员为了向全世界推广,亲自来到武清中医院进行考察,并邀请陈宝贵到德国考察讲学。

1998年,陈宝贵就这一研究在美国纽约世界中医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很快十几个国内外公司争相洽谈合作事宜。日本日中友好株式会社董事长藤原亮武更是抢先邀请陈宝贵去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并无偿赠送给武清中医院全身CT机一台、X光机一台、阿鲁卡B超一台,希望能获得此药的优先转让权。

此后,陈宝贵又进行了关于“毒理”试验的深入研究,在科研的树上结出了一连串硕果,他连续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相继获天津市科技界成果四项、国家发明专利九项。其中,回神颗粒激活脑缺血大鼠中枢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1年1月25日,在天津市召开的第四届“科技传播之星”命名表彰大会上,陈宝贵获得“科技传播之星”荣誉称号。

陈宝贵就是一粒中西药的种子,近年来,他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讲学,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天津武清中医院也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许多专家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许多国家的同行都慕名来到武清中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求医的国外病人更是数不胜数。马来西亚的武清中医院分院在该国家喻户晓,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

退而不休,大医至伟

医院院长当得好好的,陈宝贵却突然不干了。他说:“我不能一直当院长,不然的话,我的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就永远是梯子。”他几次找到卫生主管部门领导要求辞职。被批准的那一天,他高兴异常。但新任院长却表示:“我离不了您,您永远是我们的名誉院长。”

实际上,陈宝贵退休后,并没有在家休息,他还是原来的风格,照常上班,只是对院里的工作不干预、不参与,只一心一意坐诊、查房、治病。

天津民间有叫“爷”的传统,分两种人:一种是横行霸道或擅用权力惹不起让人害怕背后却被诅咒的;另一种是德高望重被人真正从心里边敬重的。陈宝贵不当院长后也被叫作陈爷,他属于第二种爷。

不少人说,陈爷长得像《亮剑》里面的李云龙,说话干脆、气场强大、不怒自威。但他比李团长更博学多才,也更有修养,和他说上几句话,不用开药病就好了一半。

听到人们对陈宝贵的传说和评价,日本某财经媒体驻京办主任不大相信,他一个人跑到武清中医院暗访,在长时间观察陈宝贵的日常活动后,他感慨地写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驰名中外的大国医、博士后导师陈宝贵先生而今功成名就。在众人眼中,当是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羡慕,闻者敬仰,以为有无上之荣华。岂知宅心仁厚、71岁高龄的他拒绝一切应享待遇,不愿安享恬淡,吃喝玩乐。每日朝勤夕惕,深掘密织,不以山珍海味、豪宅名车为乐,而以自处求道、读写不缀,治病救人为终身己任。受国家领导召见或部委邀请做专业核心评委或会诊,拒绝接送,提行头,挤公交,悬地铁,食简餐,结束就走,到家半夜,第二天7点半不误坐诊;在津门出行时开一辆不起眼的二手车坚持多年坐诊,必早半个小时到位,中午不能休息,下午下班没点,每天两头见星星,乐此不疲。”

陈宝贵从16岁做赤脚医生起,至今已经行医55年,他写了50篇论文,指导博士论文、硕士论文15篇,著专著14本,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但他始终保持着谦卑之心,他说:“我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身份和地位。医生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病人得病没准点,咱当医生的就要24小时待命,特别是半夜来求医的病人,大都生死攸关,我们更要随叫随到,不能耽误半分钟。”

这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医德大爱,才真是对得起天地良心。

陈宝贵,男,从事中医工作5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届名中医,天津中醫药大学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锡纯第三代传承人,获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等荣誉。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第六届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赤脚医生中医院梯队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CITY OF LIFE AND DEATHBY ROBERT POWERS
浅析中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
浅析政治力量在赤脚医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汝州市中医院好护士拾金不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