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党建布局的历史演进

2021-11-28 23:38胡运锋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布局作风中国共产党

胡运锋

(安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中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拓展自身建设布局中不断实现自我革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路人和主心骨。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建布局近百年来的历史演进,总结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建设经验,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必然性的认识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党建布局的历史起步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中国共产党在明确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的同时,也开始对党的自身建设进行初步探索,党的建设布局开始起步。

第一,思想建设方面。建党初期,为了使新入党的同志尽快了解党的基本知识,遵守党的纪律,肩负起党员使命,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在党内进行党的纲领和章程的教育。1923年11月,中共第三届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定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中规定,在党内教育中,“各小组之政治讲演(除现实政治问题外,最好每组以党纲草案为根据逐段讨论研究——此于新加入之同志有大益处)”“各小组之组织原理讲演(以章程为材料)”[1](第1册,P355)。这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思想建设的雏形。由于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时间比较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时就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加之从事宣传工作的党员的理论水平不高,导致“我们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宣传,常常不能深入”[1](第2册,P255)。为了克服这种不足,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日益重视党内的理论教育,并提出了成立党校培养相关人才的举措。1924年5月,《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中指出“中央宣传部应当在党报上加重党内教育的工作”,强调“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1](第2册,P74)。1925年1月四大制定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指出,“党的支部是我们党的基本教育机关”,“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或各校临时讲演讨论会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而党的中央机关亦宜注意到统一的材料之供给”[1](第2册,P257)。

第二,组织(纪律)建设方面。如何把党建设成一个团结统一、运转高效的组织,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就对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定。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纪律建设作了进一步规范。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中对党的组织纪律进行了明确:“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不执行时,上级机关得取消或改组之。”[1](第2册,P265)同时还规定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1](第2册,P266)五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这个修正议决案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作了许多新的补充和修正,特别是在党的组织系统方面,作出了远较前四个党章详尽系统的规定。其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第4册,P268),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内党的最高机关,管理这一区域内党的部分组织”[1](第4册,P268)。这是在党章中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的提法。在“党的中央机关”一章中,明文规定中央委员会除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同时还设立监察委员会和党团。党的六大第一次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其他支部一样,其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第5册,P472)。并详细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一是下级和上级党部均由党员选举产生;二是各级党部向党员定期做报告;三是下级党部一定承认服从上级党部的决议。

第三,作风建设方面。党的作风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它不仅关系党的形象,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中国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比较注意作风建设。1923年,陈独秀在中共三大的政治报告中,不仅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进行了自我批评,而且对中央委员会其他同志也进行了批评[1](第1册,P246),这是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生动体现。国民革命高涨时,为消除投机钻营分子混入革命队伍攫取革命红利,败坏党的形象,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专门发出了“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在这革命潮流仍在高涨的时候,许多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均会跑在革命的队伍中来,一个革命的党若是容留这些分子在内,必定会使他的党陷于腐化,不特不能执行革命的工作,且将为群众所厌弃。所以应该很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1](第3册,P348)这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初步探索。

第四,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首先,政治建设方面。建党初期,扩大党的影响,宣示党的主张,组织各行业的政治运动,是党的重要政治任务。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围绕党的政治任务开展,表现在党对国内外时局发布的主张,为推动政治运动发展制定的专门议决案等。其次,制度建设方面。党在成立初期就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希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及工作的规范化。三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产生、组成、权力及议事规则进行了明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先河。1928年10月8日,中央通告第五号发布巡视条例,指出巡视的目的就是“为使上级党部之一切策略、工作计划和指导能正确地被下级党部(直至支部)接受和执行;为直接帮助下级党部确定正确的政治、组织、工作的路线和一切工作的方法;为彻底的改造党的组织。”[1](第5册P652)通告还规定了各级党组织巡视员的人数及巡视员的工作职责。

严格意义上讲,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更多地是为了进一步完成“建立党”的任务,还谈不上“建设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更多地是因时因事因势而为,尚缺乏长远规划;同时各方面建设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还不够紧密,对党的建设还缺乏整体上的布局。尽管如此,这些初步探索不仅保证了我们党在上世纪20年代艰难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而且也为日后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党建布局的形成和拓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二、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及其拓展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党自身建设所处的环境、党的队伍的状况以及党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任务出发,逐步形成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在党的历史上纵跨多个时期,经历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拓展,党建理论日益完善。

第一,从时间维度看,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纵跨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为鲜明特征的党建布局。这一党建布局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后,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得以坚持,一直到党的十八大,思想建设都排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首位。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理论不足的先天缺陷,要求党成立后必须花大力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以提高全党理论水平;二是党长期在农村根据地的斗争、生活和农民、小资产阶级入党人数的增加,必然带进党内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不通过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党就会丧失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就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领导重任。“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1](第6册,P726);三是在革命胜利后党的地位和生存环境极大改善情况下,既要警醒全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又要通过教育让全党尽快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和本领,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四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既要通过思想建设提升全党市场经济条件下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又要通过思想建设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二,从空间维度看,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拓展。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构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探索形成,为党的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组织保证。新中国成立后,“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在“文革”中遭到严重冲击,党的正常建设遭到干扰,尤其是国家法制和党的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给党的建设和国家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害。“文革”对制度的破坏及由此导致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混乱,凸显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980年8 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系统阐释了制度建设对党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P333)。从此,制度建设开始纳入党的建设布局,党建布局开始由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拓展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党所面临的反腐倡廉任务日益严峻,反腐倡廉建设开始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纳入党建整体布局,党建布局开始由“四位一体”拓展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又将反腐倡廉建设提到制度建设前面,形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既凸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又强调了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

第三,从理论维度看,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理论日益完善。思想建设方面。在思想建设的任务上,从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任务要求逐步拔高。在党员教育机构建设上,成立各级党校作为党员干部的专门教育机构,“各级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实际来教育干部,而来校干部的基本任务也就是学习”[1](第17册,P139)。党员教育机构和场所实现固定化和规范化。在思想建设方式上,创造了“整风”、专题教育等各种形式,党的教育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组织建设方面。在确定民主集中制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基础上,明确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一切领导集中于中央,此为党的民主集中制。”[1](第15册,P753)提出了挑选干部的四条标准:“(一)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二)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守纪律”[1](第17册,P663-664)。确立了提拔干部应坚持“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人、事两宜”“能上能下”[8](p665)等原则。作风建设方面。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第19册,P31)。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将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告诫全党,在革命胜利后要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内涵不断充实。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把反腐败斗争上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重视,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力争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3](P17)。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及其拓展,在党的建设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党的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时代党建布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出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党建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4](P43-44),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建设布局,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行动遵循。

第一,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新时代党建布局的鲜明特征。十九大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放在党建布局的首位,确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时代党建布局,这是新时代党建布局最显著的特征。十九大之所以将政治建设放在党建布局的首位,是总结近百年建党经验、顺应时代要求作出的科学决策。首先,经过近百年来的持续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由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经过近百年来的建设,不仅原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人和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党员队伍的主体,而且思想建设成就显著:党的整体理论水平明显提升,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入。在这种条件下,思想建设的迫切性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这就需要适时对党建布局进行相应调整。其次,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要求必须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出台“八项规定”入手,在全党厉行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批贪污腐败分子相继落马。分析这些落马的贪污腐败分子可以发现,他们都表现出政治意识单薄,都存在违反政治纪律现象,而出现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就是党的政治建设弱化,落马官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再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顺利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顺利开启“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进程,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为了顺利完成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就必须提高党的政治站位、拓宽党的政治视野、增强党的政治意识、压实党的政治责任、提升党的政治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实现党的政治目标。

第二,新时代党建布局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管党治党方面要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这一要求在新时代党建布局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政治建设方面,在明确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4](P44)基础上,在政治路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还提出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4](P44)。思想建设方面,明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4](P44),要求全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信仰者”[4](P44-45)。提出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明确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4](P45)。纪律作风建设上,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4](P46)。以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强化,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起来。反腐败斗争方面,“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4](P47),提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巡察制度,推进反腐立法,制定国家监察法,强化制度反腐。

第三,新时代党建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新时代党建布局的七个方面在党的建设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新时代党建目标。其中,政治建设管方向,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成效。思想建设塑灵魂,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基,补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组织建设强肌体,培养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通过民主集中制让党的力量倍增。“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九十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5](P36)。作风建设塑形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纪律建设生敬畏,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让全体党员对党的纪律心生敬畏,不碰红线,不破底线。制度建设立规矩,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P333),科学的制度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反腐败斗争祛毒瘤,腐败是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也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4](P47)。

猜你喜欢
布局作风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子”布局
境外机构或加速布局中国债市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