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庙庙井中段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1-11-28 23:19李明曾红
新疆有色金属 2021年2期
关键词:闪长岩矿体品位

李明 曾红

(①新疆地矿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昌吉831100②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乌鲁木齐 830046)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准噶尔-吐哈地块、觉罗格格晚古生代沟弧带、雅满苏边缘火山岩带,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总体形成一个复背斜构造,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宽展型褶皱构成,是岛弧构造带的特有的线状构造形态,出露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新太古-古元古界天湖岩群(Ar3-Pt1T.)、下元古界星星峡岩群(ChX.)、蓟县系卡瓦布拉克岩群(Pt2Kw.)、下石炭统红柳河组(C1h)。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主要有华力西早期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中期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钾质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角闪正长岩,分布于沙泉子大断裂以南出露,侵入于元古界星星峡岩群、卡瓦布拉克岩群。变质岩分布广泛,新太古-古元古界天湖岩群是区内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程度可达高角闪岩相。

2 研究区地质

(1)地层

研究区出露地层为蓟县系卡瓦布拉克岩群(Pt2Kw.):分布于区内大部,为含镁或富镁的变质碳酸盐岩、变质碳酸盐岩与变质碎屑岩不均匀互层或夹层,岩性主要有大理岩、石榴石矽卡岩、石英片岩、大理岩化灰岩、角岩化粉砂岩、粉砂岩、灰岩及凝灰质砂岩。其中大理岩、石榴石矽卡岩中发育钨矿化体,最高品位0.07%,主要产出部位在大理岩化灰岩和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上,且W-Mo 组合异常特征较明显;在角岩化粉砂岩中,为主要含金岩石,Au-As组合较好。该地层为寻找矽卡岩型钨钼矿的主要目标层位。

(2)构造

区内构造复杂,主要有6条北西向逆断层和2条北东向剪切断层。其中北西向F1 和F2 断裂规模最大,为逆断层,倾向南西,倾角60~70°。断裂处地形多切割强烈,呈较明显的阶梯,周边地层多表现为具片理、劈理发育,局部地层发生变形,形成小型揉皱。F1断层位于蚀变粉砂岩与厚层状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该断裂呈北西西向展布,断层产状220~200°∠60°~80°之间,断裂带上岩石劈理化尤为强烈,且多发育石英细脉,沿此带岩石破碎,褐铁矿化较发育,金矿体沿此带分布。

区内的主要异常均沿该断裂分布,严格控制着预查区内的破碎蚀变带型金矿(化)体展布特征,也是区内钨、钼、铅、锌、银等异常的分布区域。该断裂是区内成矿热液的通道,也为含矿热液的赋矿部位。北部及南部,华里西期闪长岩体主要沿区域构造线及区内断裂展布,为研究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

(3)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岩性单一,主要为晚石炭世暗绿色中-细粒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位于南北两侧,面积大,向两侧延伸。岩石具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所组成,岩石中主要富含W、Mo、Zn、Pb等成矿元素。

(4)矿化蚀变带特征

Pd4 号金钨矿化蚀变带位于庙庙井工区C 段中部,南东向展布,蚀变带长约600m,宽在20~60m,产状12°∠75°。蚀变类型为硅化、褐铁矿化、局部黄铁矿化,含矿岩性为角岩化粉砂岩,劈理发育,见少量石英脉穿插其中,脉体走向与矿化蚀变带走向基本一致,宽度不均匀,多在0.1~0.3m 间。经采样分析显示,金最高品位在0.5~7.54×10-6,钨最高品位可达0.15%。金、钨为同一矿带,视厚度2m。

矿化蚀变带位于1∶2000高磁异常C3中,低阻与中高阻电阻率的接触部位(反应出深部为闪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即该蚀变带及其围岩具高磁(或跳跃高磁)、中低阻特征。

(5)矿体特征

Pd4 号矿化蚀变带中圈定了L2 号金矿体,长240m,视厚度2m,矿体呈条带状、脉状体产出,产状22°∠82°。地表由探槽控制,金最高品位在7.54×10-6;针对该矿体实施了钻孔,见矿深度195m,视厚度1m,品位1.24×10-6。矿体平均品位4.39×10-6。

(6)围岩蚀变特征

区内蚀变类型主要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角岩化。由于受构造运动及其热液活动影响,矿(化)体围岩裂隙发育、较破碎,蚀变较强,在破碎带上多发育石英细脉,岩石中整体硅化、绢云母化强,岩石中含少量黄铁矿。

(7)成因类型分析

L2号金矿体产于硅化、角岩化蚀变粉砂岩中,该套岩石整体蚀变较强,但仍保留了原岩结构,部分碎屑及胶结物大多由重结晶和变质的矿物所替代,岩石受构造和热液作用影响强烈,具碎裂化。因此,该金矿体成因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8)找矿前景分析

(a)地物化特征:该带发育HS-2、HS-3号1∶1万化探综合异常,异常面积较小,强度较大,均显示了热液元素异常特征;1∶10000 磁法测量M1 正磁异常外围,异常强度较大;1∶10000 激电测量中该带总体为中低阻高极化异常;1∶2000磁法显示该带位于C3高磁异常区,地质特征来看,L2 号金矿体产于F1 断裂破碎带上,Pd4 号蚀变带中,该矿体长240m,视厚度2m,矿体品位7.54×10-6。

(b)矿产类型分析:本次综合研究认为,该金矿体产于F1 断裂破碎带上,岩石特征多见有碎裂蚀变泥岩、粉砂岩,围岩蚀变多具硅化、角岩化,成因类型应属破碎蚀变岩型。

(c)钻孔验证:在ZK1501钻孔验证中,地层产状22°∠82°,钻孔方位190°,倾角80°,钻孔进尺285m,针对矿体实施的ZK1501 见矿,见矿深度195m,视厚度1m,品位1.24×10-6。深部虽见矿,但厚度小,品位较低,并未见到破碎蚀变带。

(d)物探二次分析:该区地层北西陡倾,磁异常的地质意义主要为区内构造及不同岩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这与地质特征一致。

通过1∶2000 磁异常的反演,并在综合研究的结果上,本次对该金矿体深部特征又有了重新定义。反演结果显示,勘查线南部异常强于北部,中北部异常突变,异常带为F1 断层带及其南部附近。异常体产状近直立略向南陡倾,倾角约83°。本次钻探验证便于磁法、电法推测岩层产状,地质实测岩层产状出现了矛盾,而钻孔中也未见到该套破碎蚀变带。

通过对本次磁法反演中的问题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后,本次得出了最终结论。该处反演的磁异常体为F1 断裂深部延展特征,断裂产状与地层产状相反。结合1∶5万及前人工作发现,该断裂为一套逆断层,断裂上盘及南部被抬升,下盘北部下降,断层产状约200°∠80°,为一高角度逆断层。结合电法异常分析来看,区内激电异常南部灰岩极化率高于北部闪长岩,电阻率低于北部闪长岩,也因该条断裂及其灰岩中孔隙度较大含水较多或存在蚀变体而得到了合理解释。

3 结论

ZK1501 钻孔并未打到目标层,该钻孔只是按照地层产状布设钻孔方位,而没有按断层破碎带来布置钻孔方位角,见矿不理想。结合物探异常及蚀变带规模,该带南部灰岩及其深部破碎蚀变岩应为目标矿层,建议可在该带南部布置直立或朝北向钻孔。因此该带仍有寻找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巨大潜力。

猜你喜欢
闪长岩矿体品位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安徽铜陵舒家店地区铜(金)矿找矿远景探讨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利用3Dmine进行露天现有采场进行矿体建模的探索
Chronicle of An Epic War
提升阅读品位 培养阅读素养 阅读使人充实 坚持成就梦想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希勒沟石英岩矿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