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进展综述

2021-11-29 06:06庄瑞卓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椎体

庄瑞卓 鄢 麒

( 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 , 天津 301500 )

近些年,我国进入人口老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骨质疏松症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主要源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并且身体中的钙质流失,再加之老年患者没有及时补充营养素的理念,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状严重[1]。其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占比率高于男性,主要源于女性需要经历更年期,面临绝经的现象,而在更年期,女性的骨质流失量非常大,因而在更年期后,女性身体中的钙质下降[2-3]。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在受到外力的撞击下,骨折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目前,为了降低老年群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等措施进行治疗,对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下面针对具体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在骨科临床治疗中,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主要源于患者的骨密度下降,骨质量减少,导致骨的强度降低,因而患者在外力的撞击下,容易发生骨折疾病。并且近几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因而我国的老年患者数量增加,而老年群体自身的机体功能下降,骨质流失严重,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5]。由于患者发生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甚至部分患者骨折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患者终身残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髋关节周围、脊柱胸腰椎段等,因为患者各个关节部位的骨量比较低,且骨质量比较差,因此容易发生骨折,且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疾病[6-7]。因此在骨科临床中,骨质疏松疾病患者发生骨折后,容易出现粉碎性骨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增加难度,且患者临床治疗后的身体康复速度比较慢。在临床中发生骨折疾病的患者多为常年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且患者的代谢功能差,免疫力低,因此在发生骨折疾病后容易出现致残的现象。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患者在发生骨折疾病后,因为骨折程度严重,再加之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病,因而患者容易出现残疾现象[8-9]。此外,部分发生骨折疾病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疾病的概率显著提升,主要源于前期发生骨折疾病后,患者的软骨痂生成量比较多,且软骨细胞凋亡的速度比较快,当患者的骨痂质量和力学强度均比正常值低的情况下,将导致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比较高。

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之人们长期劳作,导致人们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患者年龄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患者身体中的钙质流失严重,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患者在受到外力撞击的情况下,将容易发生骨折现象。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药物等治疗措施,药物能够起到改善患者骨密度的作用,但患者用药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病情改善速度比较缓慢,而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治疗患者骨折疾病,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在临床手术治疗期间,如果临床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到位,则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加重病情,并且影响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效果。基于此,临床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治疗与护理相结合,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下面针对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治疗期间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等进行详细分析,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1 药物治疗:(1)抑制骨吸收药物。在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储存钙的能力下降,因此在机体运作期间,需要不断消耗钙,再加之老年患者随着机体年龄的增加,身体钙质流失量大大提高,其中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在女性更年期将出现严重骨质疏松现象,而男性则在60岁之后骨质疏松症状严重。根据临床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骨强度受到一定的损伤,因骨强度较之前低,因而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疾病。一般情况下,激素类药物、医源性因素等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因绝经前后骨质流失量大,因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10]。因此临床主要采用双膦酸盐治疗,主要源于双膦酸盐能够有选择性的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将骨吸收的速度延缓,同时也能稳定骨小梁之间的结构,并将骨小梁结构支架上的2次矿物质沉积的持续时间延长,最终起到改善骨密度的作用。同时双磷酸钠能够对成熟的破骨细胞毒性或代谢性产生一定的破坏,减少了破骨细胞的附着量,最终能够抑制骨重吸收[11]。目前,临床运用含有双膦酸盐类的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等。(2)提高骨密度药物。在临床治疗研究中,临床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为特立帕肽,能够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进而改善患者的骨质量。而临床运用的狄诺塞麦属于一种单克隆抗体,能够对核受体激活剂的结合因子KB受体的配体产生一定的阻断作用,而KB受体是破骨细胞的形成、激活、生存的重要作用点[12]。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效果,临床可将特异帕肽与狄诺塞麦联合运用,患者联合运用后,临床效果显著。其中特异帕肽主要采用注射、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注射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决定注射的量,口服则需要根据每片的含量进行决定服用的量,因特异帕肽药物在长期用药期间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代谢、肌肉骨骼系统等均产生负面影响。而狄诺塞麦主要运用于骨髓瘤治疗中,主要采用上臂、上大腿、腹部皮下组织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在使用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使用量,患者长期使用,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疲劳、虚弱、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在临床采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肝病毒情况,并且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对患者用药量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减少药物对患者身体的影响[13]。

2.2 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分为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2种,对于椎体骨折,则主要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但在临床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者骨折指定的区域通过注射导管让椎体恢复到一定的高度,然后通过球囊扩张形成的空间加入骨水泥,通过上述操作,可以提高椎体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14]。针对骨质疏松性非椎体骨折,主要采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一般在骨折部位用螺钉实施内固定,治疗期间需减少钢板和骨的接触面积,并通过灌注骨水泥提高骨折部位的强度,同时也能减少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15]。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患者针对同一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反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3 临床管理:在临床治疗期间,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患者而言,因患者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因而患者所表现的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对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因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女性身体中的钙质大量流失,再加之患者的营养补充不足,因而导致患者的骨质受损严重,患者在骨折后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在此期间,在患者临床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主要指导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确保患者每天保持充足的营养素,通过食物和额外补充营养素的方式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患者在发生骨折疾病后需要长期卧床养病,因而患者需要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日常的生活,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必不可少,医院临床需要为患者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降低患者身体局部的压力,因患者局部身体在长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将影响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局部组织在长期缺血的情况下发生溃烂坏死,因此积极实施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压疮。与此同时,还需要为患者活动肢体,在患者手术治疗后,需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活动患肢,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需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呼吸锻炼方法,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在患者卧床养病期间,患者通过肺部呼吸,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避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现象。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发病率,需要提倡国民提前预防,即指导人们提前补钙,预防骨质疏松,针对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撞击或跌倒的事故发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骨折现象。针对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矫正患者椎体的后凸畸形状况,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临床治疗的风险。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椎体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治疗“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什么情况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为什么会发生疲劳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