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故乡记忆》中艺术形象创作谈

2021-11-29 15:52张俊杰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小雪支教奶奶

张俊杰

(河南豫剧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内涵

大山之巅,白云深处,这里有绝人的胜景,本该是人间仙境,对于现当的社会来讲,却是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支教老师们,用佝偻的身躯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搭建了一条走出大山之路,用花白了的一头秀发,点燃、绚烂了几代人的梦和童年,吟唱了一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山流水、师恩绵长人生之歌。

这出戏深含着客观严峻的现实生活底色,饱含着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深切人文关怀,苦水中浸泡,苦命中抗争,苦难中生花正剧。

二、关于人物

李蓉:

约四十多岁,县城某中学在编教师。宽厚、温婉、识大体、有爱心,外在温婉内则刚强,外在知性则内在善良,外在宽仁则内在倔强,

同为教师,李蓉和丈夫方亮感情很好,当初丈夫提出到山区支教时,李蓉本不支持,第一,她不舍得丈夫受苦,第二,不想夫妻长期分居,第三,小雪需要爸爸。

但是当方亮告诉她作为教师的职责,月亮湾更需要自己时,李蓉同意了,因为,她也是一名教师,她懂得老师二字的意义。

从方亮前往支教,李蓉就一直盼着支教期满,丈夫回来一家团聚。但是最终她没盼到丈夫回来,却盼来了丈夫去世的消息。

那一刻,她觉得五雷轰顶。

但是,她却感动于乡亲们的善,感动于山区孩子对读书的渴望,感动于这些孩子对方亮老师的爱,感动于他们若不读书,未来命运的渺茫……

当然,也感动于这个地方的艰苦。

所以李蓉是善良的。

其实,李蓉先自己经感动了自己,内心中已经萌生了想要留下来的打算。只是还下不了决心而已,“当送别的乡亲排成队泪雨纷飞”;当看到跪地的三铁,热泪纵横的奶奶时;当看到远赴新疆打工的十二岁孩子刘小泉的时候,女性的母性,职业情怀,这个个体人的怜悯、悲悯情怀就再也不犹豫、不徘徊、不彷徨、不左右、不摇摆了,留下来,能多长时间是多长时间,那怕是一天,将来,自己的良心也会稍稍安稳的,然而就在那一刻,她好像才真正开始理解到了丈夫方亮,理解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园丁精神、境界、段位。也就是在那一刻,李荣自己也得到了升华。

没想到,这一留就是很久,感情也愈加深厚。切记,李蓉也是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

基于这一点,李蓉老师的留下、垫钱、出钱就都能找到依据。

其实李蓉不光是将时间给孩子们,她深知山里孩子的苦,除了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挖草药、编筐编篮、采摘山货,以帮助他们贴补家用外,她还是经常会私下拿出一些钱,贴补给孩子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但这些数目都不大,她也没在乎过。

李蓉将全部的心血几乎都用在了月亮湾的孩子身上,对独自在城里的女儿小雪,就难免有愧疚。话句话说就是有多爱就有多愧疚,方亮老师走了以后就成了“孤儿寡母”,小雪对于李蓉的意义就有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意义,怎么不同以往,后边我们排的时候再深入分析。

女儿小雪的不理解,是李蓉觉得无助、无奈甚至痛苦。

作为一个母亲,当女儿提出拿钱可以有更好的读书环境时,李蓉的第一反应是满足孩子,她会选择去借钱,当所有的办法都想过,都无法完成时,才会以最歉疚的心理来告诉孩子: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母女的冲突主是三观的冲突。

其实,在劝女儿的时候,她的心何尝不是正在受煎熬。

或许,李蓉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对于这帮孩子,尤其是对于三铁,那是一种母爱,是超越血缘的。

我对李蓉老师形象的一句话总结是:这是一位充满着母爱的女性教师形象,她像深山里的一轮明月,静静的照亮这那片深山,也默默的守望着那片深山。

周三铁:

十一二岁的孩子,聪颖、感恩、懂事、内敛自卑、坚忍坚强。

小小年纪的三铁,承受了其他孩子所无法想象的痛楚,也正是由于这些痛楚,养就了三铁坚忍、内敛的性格。

三铁的家庭条件很不好,从小就跟贫穷打交道,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所以三铁懂事很早。他知道帮家里分忧,他知道钱的重要性,当然他也知道读书或许才是真正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他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父亲害有眼疾,奶奶年老多病,各种药物不断,尤是如此还得照顾视力不好的三铁爸爸,以及操心孙子的生活。五年前,母亲受不了这种穷日子,无声无息地跟人跑了,从此再无音信。

三铁目睹这一切,所以,他身上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感。

三铁有几个渴望,第一能够帮助家庭,给奶奶父亲看病,亲人的健康是三铁最大的愿望;第二是找回自己的母亲,他相信,虽然母亲跟人跑了,但是母亲是爱他的,如果家里条件好了,为他母亲也会回来的,他深知这也是奶奶父亲心底深处渴望。

三铁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方老师来之前,他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只有等有支教老师愿意前来,他才有读书的机会,但是可惜的是,这种机会常因老师忍受不了艰苦的离去而中断。

所以,他是方亮老师最疼爱的学生,他也从心底感佩方老师,到最后方老师因救他而死,这成了三铁心中最大愧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铁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对读书有着极其强烈的愿望,但是他深知他的家庭不允许。当奶奶和爸爸决定让他去打工还债的时候,三铁是笑着答应的,他会说读书没什么用,自己早就不想读了,男子汉,能挣钱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他心里在落泪。(对于外出打工这一点,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是爹和奶奶提出来的还是三铁自己提出来的?如果是三铁提出来的?那么,第三场的心理动机和舞台行为会发生180 度的变化的。)

临走前,他会将奶奶给他准备的鸡蛋偷偷地放回家中的某个地方,可能奶奶比自己更需要,或许这些鸡蛋能给爸爸或者奶奶买几盒药。

三铁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李老师和方老师对他的好,他永远记在心里,曾不止一次的发誓,等将来有一天,等自己有能力,一定好好报答李老师,他俩是自己此生的大恩人。

在三铁的心里,他是将李蓉当成母亲来看待的,也曾在心里喊了不止一次的妈妈。所以,当最后他学业完成,回到山村,见到已经头发花白的李老师,他已经不是喊老师,而是喊妈妈。这个戏的结束也应该结束在,三铁找了许多年的妈妈,到最后才真正明白,李老师才是、就是他的妈妈!

我对于三铁人物形象的一句话概括是:这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这是一个在与苦命中不断抗争的孩子,这是一个在苦难中开花的青年。

小雪:

十五岁左右,李蓉和方亮的女儿。小雪是县城联中的初中生,从小到大,她都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老师,最主要的是成绩优异!但是小雪并没有养成骄奢的性格,因为父母不允许。衣食无忧起码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一切的终结,因爸爸到月亮湾支教开始。

小雪哭着阻拦,她不希望爸爸去,尤其是听说那个地方多么艰苦,但是爸爸告诉她,那里有很多小弟弟小妹妹,如果爸爸不去,他们都不能读书。小雪不想管那些,他们不能读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她的爸爸还是去了,丝毫没听她的。

她和妈妈定期去看望爸爸,她知道那个地方确实比自己想象中还要艰苦,她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还愿意继续留在这里。

再后来,她的爸爸不在了,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小山村。失去了爸爸,小雪的悲伤无以言表。虽然有恨,但那毕竟是自己爸爸,血浓于水。

没想到更让她悲伤的事情出现了,妈妈又决定留下来。

但是,此刻的小雪,似乎已经开始学着慢慢去理解父母。她愿意跟着姑姑住在城里,自己住校读书,定期坐汽车,转摩托车,到那个小山村看望妈妈。

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小雪对自己的未来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她知道赢在起点上意味着什么。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她相信母亲会为她的这个决定而高兴。

没想到的是父亲用命换来的、留给自己上大学的钱没有了,帮助了一个非亲非故的山区孩子——三铁。这意味着失去了起跑线,失去了未来。小雪心中的痛可想而知。

在那一刻,她是恨自己母亲的,她甚至怀疑妈妈爱三铁超过爱自己。

但是小雪也是纯良的,当彭浩告诉她,那笔钱对你仅仅是锦上添花,无非就是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区别,但是对三铁却是救命,是此生此世的决定性一笔。

冷静下来之后,小雪能理解妈妈,理解了,也就真正认识到妈妈的伟大。

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妈妈,那不正是妈妈的伟大之处吗?

周刚:

三铁的父亲,患有眼疾,且有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他知道,如果不治疗,恐将终生失明。终生失明对于这个社会底层的农民而言,这些都顾不上了。

周刚对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对三铁怀有深深的愧疚,他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家庭,他曾经很多次想到过死,但是他不能,因为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他还有责任。

尽管他眼神不好,但还是得为家做贡献,哪怕是搭上自己的命。所以他会拼上命去打工,所以他愿意揣着一百二十块钱走几十里山路回来。

越是痛恨自己的无能,对家庭的热爱就越是深刻。

老婆离去,他从不曾有过一点怨恨,他恨的是自己的无能,他在心里祝福过妻子,希望他能找一个好人家,千万别再回来。

但是他又十分渴望老婆回来,回来看看三铁,最好能领他走,哪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孩子都没关系。

这是矛盾的。

这个脸上布满沟壑的男人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他甚至不敢跟李蓉握手,不知道该跟李蓉聊什么,李蓉到家来也不敢主动给她倒碗水喝,他怕被嫌弃。

但是他又想将自己最好的东西都能奉献给老师,他希望自己能为李蓉做点什么。

三铁能读大学,在他心里就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他会无数次地说:这就是命!没法,人不能跟命争!

对于周刚的形象,我的一句话概括是:这是一位最底层、最淳朴,也最撼人心扉的,被一分钱压倒英雄汉的农民形象。

奶奶:

奶奶已经六十多岁,她这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幼年时经历过灾荒年,中年时经历丧夫之痛,至晚年,本该享天伦之乐时,儿子眼睛看不见,孙子幼小,她反倒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三铁是奶奶的心头肉,也是自己得以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奶奶不识字,正因为如此她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她最大的希望三铁能上大学,能跳出这个泥巴坑,能到外面过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个梦想总是那么的脆弱。

奶奶的日子是苦水里泡大的,但是正因为经历了太多,她是家中最为坚强的人。

经的苦多了,心也就硬了。

但是她坚信,只要人活着,就有奔头,就有希望。

所以,送孙子出去打工,虽然心痛,却也别无办法。奶奶认为,这对三铁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能读书就到外面走走,毕竟,树挪死人挪活。

总比一家人绑在一起,互相拖累到死要好。

三铁还年轻,他属于外面的世界,外面再不好,总不会比家里更差吧?

但是如果奶奶知道孙子是去黑煤窑干活,拿命去搏,她是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真没活路,要死也应该一家人死在一起。

所以,当三铁从黑煤窑回来时,奶奶会紧紧地抱着他,久久不愿意松开。那是一种失而复得的珍惜。

猜你喜欢
小雪支教奶奶
小雪
小雪
给奶奶按摩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奶奶喊你吃饭啦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奶奶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