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间器乐曲的结构形式与变奏手法

2021-11-29 01:14李瑞兰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演奏种类形式

李瑞兰

摘要:民间音乐的创造和发展,常常是在前人已有作品的基础上实现的。历代有创造才华的民间歌手和艺人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将个人的创造融入其中,使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逐渐繁衍出丰富多样的曲目,为地方音乐共性的基础涂上了优秀艺人个性的色彩。

关键词:民间器乐;种类;演奏;形式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数千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族民间器乐的发展也有悠久的历史。广大人民群众把从自己心灵深处流出的乐思诉诸于弓弦笙管、钟鼓琴瑟的吹拉弹打,借此抒情写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无论是工余闲暇的自娱娱人、宫廷寺庙的庄重乐奏,还是楼台雅室的清音细品,无不反映出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现出不同的功能作用和审美价值。

一、民间器乐曲的类型

流传至今的民间器乐曲可以分为独奏和合奏两大类,在我国传统器乐独奏曲中,比较有独立性发展的是琵琶曲和琴曲,在民间合奏曲中,有下列几种常见形式:

1、弦索乐

由各种弦乐器组合演奏,风格抒情、典雅,适于室内演奏,如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等。

2、丝竹乐

以吹管乐器和弦乐器组合演奏,情绪轻快活泼,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等。

3、吹打乐和鼓吹乐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适于室外演奏,如苏南吹打、潮州锣鼓、山东鼓吹等。有不少吹打乐种,其乐队也有弦乐器,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苏南吹打《满庭芳》、福州十番《五凤吟》等。

4、清锣鼓

纯粹使用锣鼓等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擅长表现热烈、活泼的情绪,如浙东锣鼓、湘西土家族打溜子、苏南吹打中的清锣鼓段落等。

二、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乐曲多是些模糊的标题,直到明清以后,乐曲中才有详细的大小标题,有些乐曲的标题几乎详尽到有头有尾、有情有景的地步。民间器乐曲中的标题有多方面的含义,大致包括:沿用来源的声乐作品。许多民间器乐曲来源于民间声乐作品,器乐曲名直接沿用声乐曲牌或出处的较多,如《满庭芳》《集贤宾》《茉莉花》《花鼓曲》。

1、标内容,如《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

2、标结构,如《三落》,说明乐曲有三段或三个部分。《九连环》,在民间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浙江吹打《九连环》由九首不同曲调组合成套,琵琶曲《九连环》是同一曲调反复九次,并在相同部位做反复递增。《句句双》《狗咬狗》表示每句完全重复或变化重复。《八板》,有时又叫《天下大同》,运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板”体乐曲结构。

3、标性质。同一乐曲有不同的乐器配置,文奏以丝竹为主,柔和悦耳;武奏以吹打为主,喧闹强烈,如文武“辕门”、文武“绣球”等。

4、标篇幅。区别同一乐曲在篇幅上的长短,如大小“开门”、大小“桃红”等。乐曲篇幅的改变是为适应应用场合的不同需要。

5、标调名,如西安鼓乐中的《黄钟醉花阴》《中吕粉蝶儿》《南吕一枝花》等。标起始音调,如《尺工尺》(即re、mi、re)、《六五六》(即sol、la、sol)等。民间乐曲的发展往往经过长期的集体创作过程,其标题常发生变易。另外,文人参与其中后的附庸风雅,有时难免牵强,如《老六板》更名为《虞舜熏风操》等。

三、民间器乐曲的结构

民间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和“套曲”两类。其中又可细分为单牌体(有方整式结构和错落式结构)、复牌体(在单牌体基础上的发展)、变奏体(包括原板变奏与变板变奏)、循环体(以相同的过渡曲调连接不同的牌曲或不同的曲调)、套曲(包括以一系列小段组成的段套以及以多首曲牌组合的牌套)。

四、民间器乐曲的变奏手法

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可以归纳为几类:

第一,旋律结构基本不变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加花、变换头尾、变换演奏技巧、变换音区音位、变换节奏型、变换旋律线等。其中变换演奏技巧是北方管乐曲最常应用的变奏手法。

第二,改变旋律结构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板腔型变奏等。这是南方丝竹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

借字变奏是我国民间器乐曲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变奏方式。它是将工尺谱中的正声(即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或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六、五)去掉1~3个音,而代之以变声(即变宫音si、变徵音升fa或闰音降si、清角音fa等),作为另一个调的正声,从而改变调高,同时改变部分曲调。

借字又分单借、压上、雙借、三借等手法。

单借是借凡字(fa)代替工字(mi),从而转至下方五度新调。这就是我国民间所谓“隔凡”或“去工添凡”的转调方法,又叫“以凡代工”。

压上是以乙字(si)代替上字(do),从而转至上方五度新调,又叫“变宫为角”。

双借分两种。一种是以凡字(fa)代替工字(mi),以下乙字(降si)代替五字(la),从而转至下方二度新调;另一种是以乙字(si)代替上字(do),以高凡(升fa)代替六字(sol),从而转至上方二度新调。

三借也分两种。一种是以凡字(fa)代工字(mi),以下乙字(降si)代五字(la),以下工字(降mi)代尺字(re),从而转至上方小三度新调;另一种是以乙字(si)代上字(do),以高凡(升fa)代六字(sol),以勾字(升do)代尺字(re),从而转至下方小三度新调。

以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角度看,很容易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展衍理解为变奏,如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中的曲牌体与板腔体等。实际上,其中变奏和展衍共存。同名曲牌发展得几乎面目全非,板腔体段式之间的巨大差异,同一演员或艺人在同一乐曲或者同一剧目、同一唱段中的鲜明区别都是展衍手法运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民间器乐的发展既表现在旋律的发展手法,也表现为音乐结构的布局,还可以是曲目之间的发展和变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多样的变奏手法,某些独特而富于专业化的变奏技艺,在表达作品乐思推动作品旋律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光彩和乡土气息。

参考文献

[1]袁静芳.民间器乐曲中常用的变奏手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3(03):33-46.

[2]汪静渊.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猜你喜欢
演奏种类形式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小议过去进行时
电影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