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

2021-11-29 03:13陈丽俐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陈丽俐

摘要:随着我国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对各类彰显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事物给予了高度重视,力求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将中国特色与新时代接轨,为中国传统特色提供发光发亮的舞台,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中国众多具有传承中国传统特色的瑰宝中,戏曲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基于戏曲兴盛年代的久远,导致很多人们对戏曲的认知不够充分,对此,本文在戏曲大背景下以婺剧为对象,在全文中介绍婺剧的发展、剧种构成、声腔及特点,希望透过本次的探究,让婺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同时了解“小小”的婺剧背后蕴藏着怎样“庞大”的剧种。

关键词:婺剧;小地方;大剧种

婺剧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婺剧的婺字源自于婺州,是婺州的地方戏曲。提及婺州往往不被人所熟知,这是因为婺州是金华的旧称。金华位于我国浙江,位置偏僻、地域狭小且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但就是这样的一小块土地却孕育了囊括庞大剧目的婺剧。

1.婺剧“大”的体现

1.1声腔体系庞大

婺剧虽是一个独立的剧种,但却包含大多数剧种的声腔,目前婺剧中的声腔就多达六种,分别为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以及时调。不仅声腔体系庞大,声腔的长度更是一大特色,其中高腔、昆曲、乱弹、徽戏属于古老声腔,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底蕴,而滩簧和时调则作为年轻声腔。婺剧这六种声腔分别在其它剧种中均有涉及,这就说明婺剧一个剧种的技法就能够触及所有戏曲剧目的领域。婺剧之所以拥有多种声腔离不开婺剧的发展核心。在某種意义上来说,婺剧相较于其它剧种,有着更大的发展格局,如同我国的敦煌,文化开放,毫不封闭,不以自己的视为最强的,而是悉心接受和采纳各种优秀的,婺剧便是如此,充分吸收其它地方戏曲的精华,融为一体,又不相互吞噬,而是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共存,从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出婺剧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成就了婺剧庞飞的声腔体系。

1.2发展周期长

婺剧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最早宋元时期的南戏开始到现在,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沉淀。婺剧最为可贵之处在于,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新元素的介入,婺剧没有实施以旧换新,这让很多年代久远的剧种至今依然保留在婺剧中,直至成为婺剧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婺剧的发源地金华,位置偏远又不富裕,但依然能支撑这么多戏种的汇聚,并延续至今,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金华人的风土人情离不开戏曲,戏曲已经成为金华人民的生活,由此可见,金华人对戏曲的热爱和推崇反映出了金华人爱戏如痴,这也为婺剧在金华的发展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环境。

1.3时代跨度大

虽然“六合班”并未出现在传统板班社中,但在各类班社中随处可见六种艺术形式的穿插与衔接。直至一九四九年后的六合班才在婺剧团以正规的体系呈现。剧目以及曲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腔的多少,因为剧目是传承剧种和声腔的重要载体,失去了剧目的支撑,剧种与声腔将难以流传。虽然老一辈艺术家针对婺剧的传统剧目和曲牌的具体数量作出了数字统计,但这个统计较为粗糙,并没有得到广大婺剧学者及演绎者的认同,可是基于婺剧的特殊性,很难对其传统剧目和曲牌数量给出一个完全准确的统计。

在婺剧发展过程中,受地域封闭等因素影响,使得婺剧本土特色越发浓厚,内容方面也更加丰富,比如针对观众和演员对婺剧内容进行即兴发挥和串联的现象在婺剧中尤为常见。

2.婺剧中声腔的构成及特点

2.1高腔

高腔并不是主干曲牌结构,代表作有《红霞》。

2.2昆曲

昆曲又叫草昆,与正昆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相同之处在于有着同样的唱腔和曲调,不同之处在于,昆曲的戏文发音为方言。昆曲诠释的曲目多为风雅浪漫,辞藻异常华丽,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代表曲目有《牡丹亭》、《桃花扇》、《游园惊梦》。

2.3乱弹

乱弹由浦江乱弹和徽班乱弹两路合成,均为双调体。其中浦江乱弹由曲牌【三五七】和板腔体曲调【二凡】配套。徽班乱弹由曲牌【芦花】和板腔体曲调【拨子】配套。通常情况下,一台戏不会同时出现两套,各自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于戏台。【三五七】对应着名字中的三个词格,曲风柔情绵长。相比之下,【二凡】则曲风激进高亢,将北方特有的民俗风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芦花】与【三五七】有着同样的音乐结构,区别仅在于调性上有所差异,同样的还有【拨子】与【二凡】,也是这种关系。被观众所熟知的影视作品《西施泪》便取自乱弹。

2.4徽戏

徽戏中的徽代表安徽,所以徽戏是安徽的地方戏种。由【西皮】和【二簧】构成徽戏的主干曲调。在历经时代变迁的洪荒下,徽戏始终保留独有的特色,原汁原味,没有受到一丝外戏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徽戏的价值所在。徽戏主要演绎内容多以宫廷为创造背景,如《二进宫》和《百寿图》等。

2.5滩簧

滩簧最早出现在苏州,但既没有建立体系,又没有明确的戏种定位,只是以一种自然的姿态活跃在民间市井,直至晚清时期,【弦索】和【平板】是主干曲调,代表作有《断桥》。

2.6时调

时调是时尚小调的缩写,简称时调,但基于时尚是呈动态发展的,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审美,故时调实际表现为“诸腔”、“杂调”。每一出戏的时调各不相同,具有专有特质,代表曲目有《王婆骂鸡》。

结束语

虽然当前我国对传统特色文化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流露出浓厚的乐趣,如古风音乐的盛行、汉服文化、点翠、刺绣等,对于戏曲的热爱也不再局限于老一辈人群,整体环境上是利于文化复兴和传承的,但就落实方法上需要手段加持,所以婺剧的普及性发展和认同度提升仍是机遇和阻碍并存。相信随着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婺剧凭借独特性魅力,稍有规划和系统的推进,便可在新时代下找到立足点。

参考文献

[1] 赵干. 婺剧徽戏唱腔伴奏音乐形态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 戏剧之家,2019(2):34-35.

[2] 陈晓峰. 浅谈新时代婺剧的传承与发展[J]. 参花,2020(1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