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的常见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1-11-30 03:43陈益珍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水资源

陈益珍

(福建省华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4000)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更是生活中不可缺乏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偏大,致使人均水资源至今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水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且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面[1]。所以,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又和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检测工作,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健康安全。

1 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的常见问题

1.1 城乡水质检测合格率差异显著

在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工作中,水质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分析水质的污染状况方面,例如,A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各类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共计检测792份水样,其中包括市政出厂水76份,末梢水375份,二次供水259份,自建设施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各41份。以上所有水样均在每年的枯水期(3~5月)与丰水期(7~9月)分别监测1次。统计发现水样的总合格率达到93.56%,3年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2.05%、93.94%、94.70%;三年枯水期的总合格率分别是90.15%、93.18%、99.25%,丰水期分别是92.05%、93.94%、94.90%;3年市政供水、自建设施供水总合格率分别是94.63%、84.51%;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及氟化物是最常见的不合格指标,占比依次为18.83%、8.77%、4.27%[2]。针对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率存在的差异,其成因主要是:(1)农村居民保护水资源及自然环境的意识淡薄,牲畜粪便及生活垃圾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生活饮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且饮用水中微生物含量较高的是以大肠杆菌为主;(2)大多数工业企业会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道中,故而对本地居民饮用水造成严重了污染;(3)多数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没有经过合格的消毒杀菌、过滤处理等过程,容易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1.2 水质监测设备不够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要推进饮用水水质质检工作就需要配置各种高科技的仪器设备,比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仪等,这有助于提升水质监测的精准度,但由于这些仪器设备的技术含量高、进价昂贵以及运维管理不合格等原因,使之不能在各地区全面推广应用[3]。因此,当前饮用水水质指标的检查技术方法存在着灵敏度偏低、监测精度不足等问题,且不能快捷的探查到水质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也是导致国内饮用水质量长期不达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3 检测技术人员不足且检测技术及设备落后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推进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技术人员作为支撑,而技术人员正是决定饮用水质检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目前国内很多饮用水卫生质检中心在运营过程中,并没有配置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技术人员队伍,进而影响了饮用水质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应持续更新执行项目,并加大先进检测技术、工艺设备等的引进力度,但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做到位,所以,严重影响了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的推进。

2 饮用水的主要检测指标

(1)色度:如果饮用水的色度>15度时,人眼通常能观察到,而高于30度时会使人出现厌恶感。现行规范要求将饮用水的色度控制在15度以内。

(2)浑浊度:这是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程度的一项特征性指标,常用来衡量评估水质的良好程度。浑浊度高就表明水体内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增多,应加大消毒杀菌力度。

(3)臭和味:水内存在较多的有机物是产生水臭的主要原因,可能预示着生物活性增加或发生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而公共供水正常臭味发生改变时,通常代表原水水质异常或水质已经被处理好。

(4)余氯:余氯被定义成水经过加氯消毒处理,相互接触一段时间后,水内残留的氯量。余氯如果在水内长时间维持较强的杀菌能力,就能防控供水管道的本体污染问题,会使供水品质得到更大保障。

3 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问题的相应对策

3.1 制定饮用水水质检测的相关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不同、工业经济发展等状况也不同,这也影响了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会有所差异。因此,各地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安全。

(1)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区建立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严禁周围居民或者企业直接将污染水资源的废物、废液等排放至水源地;

(2)水质检验部门应结合自身实况,制定辖区内生活饮用水质量的管理要求以及相关检测标准,并认真贯彻落实,还要加大饮用水的抽样检测工作力度,保障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3)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工业废水,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限定废水的排放量,并要求企业自觉采用合格的处理措施处置废水。针对那些超标外排废水的企业,轻则罚款,重责吊销营业执照。

3.2 加大投资力度,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

目前,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已和社会各个行业相融合,可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应用在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检测领域中,以此显著提升该项工作的质量。鉴于以上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适时引进现代化的检测装备,并对传统仪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及更新,推进饮用水质量检测工作逐渐智能化,最大程度地保障监测结果的精准度[4]。且相关监管部门也要落实自身的监管职责,认真做好协调工作,逐渐打造动态化监管模式,以此促进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保障。

3.3 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力度

在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检测工作中,重金属、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农药残留等均是常用的检测指标,其检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均要符合水资源卫生安全标准。

当前,有报道显示,世界各国已在水体内检出2221种有机物,其中117种被认为可能有“三致作用”,而VOCs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在国内很多地区的水源以及生活饮用水内均有检出,其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因饮用水中VOCs的含量较低,且自身还有易挥发的特性,故前处理、分离及富集方法等均影响水样内VOCs含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精准度。因此,要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力度,而顶空技术操作过程相对较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且灵敏度,处于较高水平,所以,该技术可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VOCs,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般情况下,会将顶空技术分成静态顶空和动态顶空。目前,国内相关技术人员采用静态顶空技术建立了HS-GC-FID的分析方法,分析出了饮用水中的54种VOCs,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效率[5]。而动态顶空技术主要是采用固气吸附原理,先应用惰性气体吹扫样品瓶内溶液,利用吸附剂吸附吹溢出的气态分析物,再经过加热及吸附后整合至气相色谱分离,进行测定。该方法因样品富集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又适用于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被认为是当下测定VOCs最灵敏的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不仅具备气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还有质谱的强定性功能,对VOCs能实现精准的定性、定量分析;且应用质谱检测仪的通用型,可针对多类化合物单次进样就能实现同时检测,而在基质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较高的适用性,该技术也逐渐发展成为检测衡量VOCs的重要手段之一。

3.4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在保护水资源的工作中,为了给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合格优质的水源,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建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必要性。要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检测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资源质量;严禁任何在生产运营过程会产生污染的企业进驻保护区,且针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生产的企业要做出经济惩罚;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监管标准,限制企业在生产中的排污量,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保护区内的饮用水质量有更大的保障。

3.5 做好水厂的消毒和过滤

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主要由以下过程构成[6]:

(1)混凝反应处理:原水被水泵房提升以后,要先通过混凝工艺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三氯化铁、硫酸铝等是常用的水处理剂。该工艺的处理过程是,先将药剂投入水中后电离出氯离子,因氢氧化铝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够使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互为聚结,最后形成较大的絮粒,由此在水内进行分离、沉降。

(2)沉淀处理:在混凝过程形成的絮状体在重点的作用下由水内分离出来的过程叫做沉淀。该工艺的处理过程是,当有水流进沉淀池后,将会沿着水区整个截面分配,进到沉淀区,随后缓缓流向出口区,而水中的污泥持续聚集且浓缩,最后定时排到池外。

(3)过滤:该工艺通常是采用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借助黏附作用截留住水中的悬浮颗粒,以此去除水内更多的微小悬浮杂质、有机物及细菌等,直至水质澄清。

(4)消毒:水厂的原水在经过混凝、沉淀及过滤处理后能剔除掉多数细菌、病毒,且消毒处理会使饮用水更符合饮用水细菌学指标,其也能控制细菌繁殖过程并防控污染问题。在实际进行消毒时,加氯量(液氯)应控制在1.0~2.5 g/m3之间,其过程主要是通过氯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对细菌起到较强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进而使细菌死亡。最后,再利用清水池的送水泵房把消毒处理后的水提升至一定的水压,通过输配水管送至广大用户的生产、生活中[7]。

3.6 提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质量和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这也是民生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知识讲堂、张贴海报、免费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引导居民自觉建立饮用水质量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督导居民采用适宜的方式处理生活废水及垃圾,防止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污染;还可以推行奖罚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处理污染周围水源的各种因素,在物质或者精神上给予一定奖励,由此引导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水源卫生质量管理的实践中,进而使水资源的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

3.7 其他方法

相关部门应主动落实自身职责,针对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的结果,要定期采用媒体或其他渠道公示于众,行使广大居民对饮用水卫生质量的情况的知情权,且要建立科学化的制度体系。同时,相关部门要联合企业大力推进饮用水制水市场化建设的过程,协助其融入市场经济竞争的大环境,突破过往垄断的局面,加大制水厂内水质的监测力度,从根源上提升饮用水的品质,确保居民用水的健康和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检测是确保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基础措施之一,而相关企业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重视该方面工作的执行情况,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检测方法,引用先进技术措施及增强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安全意识等,打造出全社会人人参与饮用水质检的新格局,进而使居民日常饮用水的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

猜你喜欢
饮用水水质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探析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析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减塑”水站
世界一半学校缺少干净饮用水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