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误诊1例报道

2021-11-30 08:00李国峰刘玉环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误诊肠梗阻

李国峰 刘玉环

【摘要】克罗恩病是全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可累及肠壁全层,多呈慢性病程、迁延不愈,易复发,并发症多且致残率高。该文报告1例以阵发性腹痛伴停止排气便为主诉的患者,因无特殊病史,初诊为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相似,肠镜检查可能不到位易误诊。提示医师接诊病人时应详问病史,肠镜辅助检查过回盲瓣检查;全面分析患者症状体征资料,尤其是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消瘦、贫血及肛周病变时,应考虑克罗恩病可能。

【关键词】克罗恩病;误诊;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25-0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5 岁。因阵发性腹痛伴停止排气便10小时入院。患者10小时前无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钝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可少量排气,可忍受,于家中给与腹部热敷治疗,未予其他特殊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并有逐渐加重趋势,出现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无血性液,呕吐后腹痛可缓解。并出现停止排气便,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查立位腹部平片:中腹部可见气液平考虑肠梗阻,随收入我科。既往体健。入院体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辅助检查:立位腹部平片:中腹部可见气液平考虑肠梗阻。入院后以肠梗阻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经上述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减轻,可有少量排气,无排便。入院3天后腹痛症状再次加重,腹部压痛,无腹膜炎体征,给予给予肛门排气管置入无明显缓解,查急诊肠镜:肠道准备欠佳,大量白色附着物残留影响观察,寻腔进镜90cm至回盲部,回盲瓣呈唇形,表面充血水肿。阑尾开口半月形,出镜肠腔内见大量白色残留物,附着肠壁,直肠散在充血点,余所见肠黏膜血管纹理清晰,粘膜光滑,未见其他明显异常,诊断直肠炎。肠镜检查后患者再次排气数次,腹胀腹痛明显减轻。经观察治疗1天后,患者腹痛仍存在,腹胀明显,全腹压痛,伴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鸣音减弱。遂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腹腔淡黄色渗液越300ml,未见血性液。小肠广泛扩张水肿,结直肠空虚,回盲部上方约5cm处病变肠管环状狭窄,病变肠管近端肠腔增粗,狭窄处似可触及肿物。行回盲部切除、小肠减压、回肠升结肠吻合术。术后标本见:病变段回肠(长约6cm)皱襞消失,卵石样改变,管壁僵硬,中段管腔狭窄,狭窄上方可见一带蒂息肉约1cmx1cm大小堵塞狭窄肠腔。其余标本肠管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大体形态上,送检肠管一段长30cm已被临床剖开,病变部位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黏膜呈鹅卵石样外观。镜检: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淋巴细胞聚集,浆膜层的淋巴细胞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粘膜下层可见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组成,中心无干酪性坏死的非干酪性肉芽肿,考虑克罗恩病。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0天出院。患者出院后类克治疗,我科随访至今未见復发。术后诊断:克罗恩病、肠梗阻。

讨论 克罗恩是一种慢性胃肠道炎性疾病,该病为增殖性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可贯穿整个肠壁,多发生于回肠末端及邻近结肠,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肠(肛)瘘形成等,病程长者可伴发消瘦,营养不良,皮肤损害,黏膜溃疡等一系列表现。克罗恩病目前已不属于罕见病种,其发生在各年龄段均,但多发病于15~40岁之间。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且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患者。近年来年轻病例数增多,所以不应忽视本病的存在。

克罗恩病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极易误诊的疾病是肠道肿瘤、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肠穿孔、肠结核和肛瘘等。克罗恩在我国发病率不高,在疾病早期明确诊断相当困难,近年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检查治疗手段的提高,我国克罗恩的误诊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屡见不鲜,文献中可见很多病例误诊数年后才确诊。

克罗恩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关。精神刺激、饮食因素及不卫生习惯都可能诱发病情加重。本病例患者无明显腹泻症状,亦无简短腹痛症状,急症出现肠梗阻表现是为患者无知无能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术后追问患者饮食习惯,患者长期在饭店饮食,经常吃烧烤、喝啤酒。不洁饮食及烧烤中含的物质(苯并芘等)可能是为造成本病的一项诱因。

本病例已行急诊结肠镜检查见白色附着物,本物质前期不明因,后期经检查考虑为结肠分泌物与肥皂水灌肠后所形成的酯化反应,因附着于肠壁于结肠内未能及时排除。结肠镜检查已看到回盲部水肿,而未经结肠镜深入回肠末端,错过了诊断一次机会。故建议行结肠镜检时应尽可能达回肠末端,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1]郑家驹, 史肖华, 褚行琦,等. 克罗恩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选择[J].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9):581-585.

[2]冉志华.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克罗恩病诊断的部分解读[J]. 胃肠病学, 2012, 17(012):721-723.

[3]欧阳钦, 缪应雷, 陈岱云,等.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1):9-12.

猜你喜欢
误诊肠梗阻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如何治疗?必须要做手术吗?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误诊的因素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临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