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激励护理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30 08:00张超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运用效果

张超

【摘要】目的:分析将神经内科病人康复护理当中运用激励护理方式的实际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8月这一时间阶段进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施行相应治疗的病人中选出9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护理组、激励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以传统方法展开病人康复性护理,激励护理组选取激励护理的具体方法展开病人康复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病人ADL (日常活动能力)量化评分,然后评价两种护理法的成效情况。结果:实施护理之前,两组病人ADL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以后,激励护理组ADL评分显著超过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康复性护理工作中践行激励护理,可显效提升其日常活动能力,应科学地推广运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激励护理;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55-01

神经内科中收治的病人基本都已经出现了神经性功能障碍,使其行为功能受到很大干扰,继而出现活动困难的问题[1]。鉴于这类病人的临床情况,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尝试运用创新方法来完成康复阶段护理,比如激励护理就属于创新型的护理方式[2]。本文从进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施行相应治疗的病人中选出9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护理组、激励护理组,常规护理组以传统方法展开病人康复性护理,激励护理组选取激励护理的具体方法展开病人康复性护理,现报道调研内容为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从2016年7月-2017年8月这时间阶段进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施行相应治疗的病人中选出92例,所选病人都依照脑血管疾病或神经内科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展开疾病鉴定,且均行颅脑CT(或者MRI)方面的扫描检查,确证全部病人属于初次急性发病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即常规护理组(46例):20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在31-72岁之间,平均约(47.5±11.73)岁;

激励护理组(46例):19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在32-74岁之间,平均约(48.1±11.95)岁。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未见较大差别(P>0.05),可实施同期评比调研。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以傳统方法展开病人康复性护理,操作内容涉及①引导病人以及家属学习摆放合适体位,经调节体位实现肌肉、关节更好地活动;②拟制坐、立、站、步行等一系列锻炼计划,辅助病人依据锻炼计划开展适度活动;③完成日常的基本护理事务。

激励护理组选取激励护理的具体方法展开病人康复性护理,实践内容有:

①护理人员先要了解病人基本的社会生活关系,以获取其家属的充分信任及支持。在此前提之下,护士和家属共同协商并制定出符合病人个人情况的康复护理规划,同时尽量辅助病人正视自身疾病以及身体障碍方面的问题,注重防护功能障碍持续加重。当病人活动功能有所恢复,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让病人树立尽快恢复、重返家园的正面思想。②按制定好的病人康复规划,结合全面恢复的总目标,护士人员与主管医师良好协作,针对每例病人性格特征、精神状态、病情起伏等各方面情况开展自理能力综合评价,同期实施积极激励的心理干预,让病人感受到自身持续性恢复的情况,继而维持较好精神状态。③责任护士在全面掌握激励护理理念的大前提下,将其很好地融合于辅助病人自我护理过程之中。护士人员除了向病人解释功能障碍的有关防护方法外,还应随时注意病人自护进步、恢复效果等具体情况,并实时给予赞美激励,尽量鼓励其学习、提升自我护理技能,在此激励干预下病人逐渐树立疾病康复信心。

1.3指标评估

入院实施护理前、护理后分别进行两组病人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评价(ADL量化评价)。病人ADL量化评分越高代表其自主活动能力越好。

1.4数据计学处理

此调研全程中计量数据表达成(),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对比经过2检测,计量资料的比对经过t检测,当对比差异有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实施护理之前,两组病人ADL评分较接近,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以后,激励护理组ADL评分超过常规护理组,对照差异性较大(P<0.05)。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ADL评分见于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中的住院病人大部分已经不能完全自理生活,急需实施康复性的相应护理。然而受到基础疾病的严重干扰,使自理功能的恢复速度减慢,一些病人出现了康复成效不佳问题,致使其情绪波动较大或者出现急躁心理[3]。对待这类病人,在实施治疗、基础护理的条件下,还需着重强调心理激励方面的干预。本调研里的激励护理组就科学地运用了激励护理相关理念,在神经内科病人康复性护理中注意调动其自护积极性,并经过与家属沟通,了解病人社会活动及心理诉求,然后制定具备针对性、激励性、全面性的个人护理规划,以更好地激励病人实现尽快康复[4]。除此以外,激励模式下主管医师、护士可以更好地协作配合,按照明确的激励总目标展开医护工作,使病人感受到自身持续性恢复的情况,继而维持较好精神状态[5]。

此文结果数据指出,实施护理之前,两组病人ADL评分较接近,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以后,激励护理组ADL评分超过常规护理组,对照差异性较大(P<0.05)。

综上归纳知,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康复性护理工作中践行激励护理,是提升病人日常活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应科学地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董翠芹.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65-3066.

[2]刘艳,孙璇,杨继颖,等.品管圈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ICU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01):43-48.

[3]马俊霞.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81.

[4]谢敏.优质护患沟通技巧对神经内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5):927-928.

[5]梁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8):57-58.

猜你喜欢
运用效果
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思考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与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探微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的运用探究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美育功能在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运用
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