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1-11-30 17:05乔四妞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应用

乔四妞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于2015年5月开始,于2021年5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32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当前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60-01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心血管疾病有着发病快和病程长的特点,而患者一旦患有心血管疾病,会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对患者不仅需要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还需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护治疗效果[1]。但是传统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应用疗效不是非常理想,而优质护理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将传统护理服务进行全面的改善,本文主要针对该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护理疗效展开分析,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3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47岁和77岁,平均年龄为(61.25±10.47)岁;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48岁和77岁,平均年龄为(61.85±10.34)歲。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即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等等,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具体护理步骤如下:

①加强培训。当前心血管内科中,护士长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以及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认知,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护理理论进行考核,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2]。

②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温和的语言来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需要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以及画报和手册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告知患者大概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等等,同时将治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3]。

2.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患者的抑郁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标准差用来进行表达计量资料,t对其进行检验;同时n(%)用来进行表达计数资料,X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则说明该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科室,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都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疾病,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且患者一旦发病病情非常急切,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护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传统的护理质量更加重视患者的疾病护理,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因此护理质量不是非常理想。而优质护理是当前临床护理中的新型护理方式,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善,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当前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水平,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升康复速度。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当前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呈惠,米波,于珠珠.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272-273.

[2]李贝贝.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01):119-120.

[3]吴夏鸣,易丽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53.

猜你喜欢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应用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