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系疾病的选方用药上探讨归经理论

2021-11-30 17:20高莉江唯一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靶向治疗

高莉 江唯一

【摘要】在《中医内科学》对疾病的治疗中,常见以下情况:腹痛的中虚脏寒证用大建中汤或小建中汤治疗 ,许多临床选方中相近的方剂,难以明确哪个更适合患者的治疗。若合理运用归经理论,明确每个方剂的归经,理论上可以提高治疗的靶向性,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归经;脾胃疾病;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7-090-01

现行十三五《中医内科学》教材按照疾病的脏腑病位,将各论分成了肺,心,脑,脾胃,肝胆,肾系及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症几个章节,笔者主要统计了脾胃系疾病的代表方,发现其用药归经仍多为归脾胃经的药物。

1 资料

以十三五《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为对象,统计该篇疾病各个证治分型代表方中的药物归经情况。其中脾胃系疾病包括胃痛、胃痞、呕吐、噎膈、呃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九种疾病。

2 方法

根据脾胃系疾病的辨证分型,将这些方剂中的药物对照十三五《中药学》查到药物归经(注:有些未查询到的药物归经,于《中药大辞典》中查询)。如胃痛之寒邪客胃证,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治疗,根据《中医内科学》附录中“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查到香苏散、良附丸组成,再于《中药学》中查出以上药物所属的归经,例:香附归为肝、脾、三焦经,其第一归经为肝经,故在肝经下记录1次。以此类推,将脾胃系疾病中全部代表方的用药的五脏归经及构成比均统计出来。

3 讨论:

脾胃系疾病所选药物的第一归经统计如下,第一归经以归脾经的药物最多为175个,其次为心、肺、肝、肾经,依次为87、57、50、13个。第一归经用药占比仍以脾胃最多为45.81%,其次是心、肺、肝、肾经,分别占比为22.77%、14.92%、13.09%、3.40%。由此可见,脾胃系疾病用药以本经为主,与心经的关系较为密切,以肾经为最少。同时我们小组统计了其他经脉的第一归经,得到的结果为:除了肾系疾病中所选方药不为肾经外,其余均为本经。关于肾系疾病的用药归经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古人习惯将“肾”放在其他四脏之后,如“心肾不交”“肝肾同源”等【1】

现以腹痛-湿热壅滞证为例,将其进行归经统计:大承气汤中的三药在五脏第一归经中为脾经,多经归经上看肝、肺经各有一个。枳实导滞丸五脏用药第一归经为脾经4个,其次为心、肺、肾经,分別为2、1、1个,以多经看归脾经7个,余下四经各2个。此为肠道湿热内壅气机不利,不通则痛,选大承气汤合(或)枳实导滞丸。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泻热,合芒硝下积软坚增强通腑理气,攻下热结[2];枳实、厚朴除痞满、破气导滞、行气止痛[3]。由上统计知大承气汤选药中除芒硝一药的归经不在五脏之中,其余三药的第一归经均为脾经,这与腹痛此证的病位一致,而以全部归经来看,脾经也是占了绝对优势,其中厚朴和大黄一个归肺脾经,一个归肝脾经,肺主气且与大肠相表里,肝可行气,脾胃为气之枢纽,而此两药第一归经均为脾经,可见该方以调节脾胃之气为基础来调节气机以行气导滞,符合归经理论。枳实导滞丸可去除湿热食积,方中大黄除湿热破淤积;芩、连清热燥湿;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以下行[4];用白术、枳实、神曲行气健脾,化湿消积。该方所选取的药物不管是从第一归经还是多经来看,多选取归脾经的且能泄热除湿导滞之药,按照归经理论,这些药物一方面对于腹痛此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另一方面可以健运脾胃,对于湿热壅滞之证的腹痛的治疗是合适的。大承气汤合枳实导滞丸即枳实导滞丸加上厚朴和芒硝组成,得到的结果是,此合方第一归经用药以脾经为最多,有5个,其次为心经2个,肺、肾二经各一个,以多经来看,脾经最多,为8个,其次为肺经3个,余下三经各2个,可见归脾经的药物仍占主导。正如《温热论》:“湿热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5]” 根据书中对腹痛此证临床表现的描述可见:以上两方,无论选用合方还是或方,按照归经理论来讲,是符合此证的治疗。临床运用之时,要根据患者现下症状,看燥屎互结及湿热壅滞两者的偏重程度,合理选用。

4小结

合理运用归经理论,可以优化我们的组方,提高临床用药的靶向性,确定所选方药是否适合本病,为临床用药的配伍、加减提供理论依据,理论上可在或方的选择中选取证型中更合适的一方。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另一条用药依据,并在逐渐增多的药物中筛选最适合的治疗处方【6】。在治疗脾胃系疾病时,以中医诊断学为基础,在准确的辨病辨证的基础上,明确疾病的归经,将其与用药、选方的归经结合起来,提高用药靶向性。

参考文献:

[1]潘静,马威,管竞环.病机十九条疾病脏腑归经理论临床应用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01):63-65.

[2]曹绪深. 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8, 第40卷(12):1858-1861,1868.

[3]马继征,白宇宁,刘震,等. 张仲景辨治腹痛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4,7(5):350-352.

[4]沈天成, 沈乙惠, 游春木. 枳实导滞汤加减治疗肠道湿热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第17卷(8):124-125.

[5]张良, 潘祥宾. 枳实导滞丸临床应用综述[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第15卷(32):32-33.

[6]徐平,王丛军,管竞环,马威,董晓俊,吴文莉,鲁周同.疾病归经在中医骨伤科临床用药中的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450-1453.

作者简介:高莉,女,汉,1993年12月生,湖北襄阳人,研究生在读,2019级,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专业: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靶向治疗
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后的IV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后的IV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靶向治疗”结合中医调整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护理分析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