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整体设计探究

2021-12-01 11:39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陈宇峰匡龙兴
青年心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整体探究评价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陈宇峰 匡龙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最具有标志性的课程,在不断尝试、探索、研究、优化的基础上,教育部在2017年正式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自主性、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连续性等;强调“中小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实施都必须具有“整体”意识。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种“整体性”,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也必须具有整体视野,用系统思维全域精选“考察探究”活动的主题,对“主题考察探究”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推进,更好地保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落地。

一、主题选择的整体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通过主题来展开,是全体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共识,大家在实践中或挖掘地方资源,或整合学科知识,或结合学校特色来开发课程内容,渗透方法指导,进行课程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因此,主题的选择是做好考察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

(一)全域思维

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全部来考虑考察探究活动主题的选择,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很重要的一点是活动主题的选择必须基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否则我们的主题选择就会出现包办代替现象,不是学生参与的主题选择,是不能促进学生投入考察探究的体验学习活动中去的。

(二)面向全体

学生是具体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充分考虑共性的基础上,必须兼顾到学生个性,要能尽可能多地选择大部分同学都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而不能少数代替多数,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三)学科跨界

考察活动实施中,我们必须坚持综合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立场,要统整各学科的知识内容来选择主题,比如民俗节日,在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实践课、地方文化课、语文课等多学科都有涉及,我们可以进行学科的统整,来确定好考察探究的主题,并融合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四)资源统整

我们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有资源统整的意识。不仅考虑到校内资源,还可以结合地方、社区资源的利用。比如,教师资源的挖掘,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于在某一主题有领域优势的家长,我们完全可以聘请他作为考察探究活动的编外辅导老师,更精准地开展活动指导。

二、主题活动的整体设计

对于确立好的考察探究活动,我们教师首先要做整体的设计和架构,进行目标的整体设计及活动内容和过程指导的整体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整体设计

我们在主题确立之后,首先要确定整个考察探究活动的目标。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真正为学生知识建构、方法形成、能力增长和价值观确立而服务。不能单一地考虑知识的获得或方法的获得,要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全面获得发展。例如,我们在研究“传统节日——端午”时,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和课程建设多个维度出发设定总目标。

在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结合具体的活动课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一是结合学生年段特点,结合课程资源的文化内涵,合理设定不同年段课程开发和学生培养目标;二是一定要注意将目标落实到每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切实用目标引领教师和学生的开发行为,推进课程开发,实现育人目标。

(二)活动内容的整体架构

在具体的主题活动确定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注意将主题分解,对活动内容进行整体架构。整体架构活动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厘清研究性学习的思路,而且可以清晰地研究过程,进行良好的预设。比如,端午民俗节日的研究主题,我们就架构了端午由来、传说、诗词文化、习俗、游戏、粽子(采粽叶、包粽子)等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系列化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全面认知、体验端午的知识、文化,在文化浸润中升华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方法指导的整体设计

我们常常在课堂中观察到老师的方法指导十分细致,但是又呈现出片段化、单一化,我们需要在主题确定之后,就有和活动内容匹配的方法指导设计,要整体设计,整合使用,做到方法指导为实现目标服务,为更好地推进课程实施服务。仍以端午活动指导为例,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法(查阅资料)、访谈法、调查法、考察法、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可以贯穿考察探究活动整个过程。查阅资料就可以在端午习俗、传说、粽子的研究等活动中不断使用,过程指导要有整体意识,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灵活主动,能激发学生将方法融会贯通,在考察探究中有更多发现、更多思考、更多收获。

三、主题活动的融合实施

主题活动的实施不应该是线状的,更不是多个点的堆砌,应该呈现完整性,要在整体设计的情况下,让多个学习活动围绕主题共同作用,营造互动的情境场、学习域、活动场,让学生身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一)学习方式的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我们平时的主题活动,完全可以将这些方式全部综合在一起使用,没有必要将其人为割裂。比如,端午主题的探究考察活动,我们就设计了“忆端午,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区共建活动,让孩子们到社区表演屈原课本剧、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包粽子献爱心。这样的设计,将多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融合在一起,渗透各种活动要素,很好地将课程实施的舞台扩展至社区,将活动育人与课程育人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体验中增长能力与智慧,养成敬老善良的美德。

(二)学习过程的贯通

综合实践活动常常将一个长线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这种区分其实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活动思路,帮助一些老师胜任课程实施。我们在考察探究活动指导中,确实应该打通这三个阶段,将活动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学生的研究活动有“前沿后续”,保证整个探究活动的整体性、连续性,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有“前瞻后顾”,在活动中随时根据学生探究现状或者生发出的新问题,对考察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并不断完善已有的方案设计等,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生成性,有生命力。

(三)学习成果的全现

学习成果是考察探究活动的高潮,老师们必须重视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全面系统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对活动收获进行总结,在交流与对话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成果不仅是全员呈现,更应该全景呈现,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如朗诵、表演、宣讲、操作再现、成果介绍等,用各种手段,如视频、多媒体、图片等,将这些组合呈现出来,力求过程真实,效果强化。

值得重视的是在成果呈现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活动过程,多谈体会,多说感悟,强化体验,这样的呈现才会真正让探究活动留在学生内心,伴随孩子更好地成长。

四、学生评价的整体推进

评价的整体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实施,更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全面地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考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该整体设计,贯穿于活动全过程。我们要设计好评价表,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评、互评,帮助家长、社区人员进行简单操作,写实评价。

我们的评价表要体现共性,比如,每个活动中学生的分工角色、参与表现、任务完成表现、创新表现、物化成果等,都可以体现出来,学生只要进行记录,就可以作为评价依据,保障评价的客观性。用于评价的档案袋,可以整体设计,便于每个学生操作,比如,活动准备材料、参与活动图片、成果材料、评价表格等,更全面地体现学生探究风采,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用系统论的思想来设计、实施综合实践考察探究活动,站在宏观的角度,用跨界的思维帮助我们做好具体的主题选择、课程活动设计和实施,融合各种学习方式,一定会使考察探究活动焕发课程活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整体探究评价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