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生课堂的探索
——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

2021-12-01 11:39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共生法治道德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 何 英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反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积极开展共生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用共生理念来审视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并尝试着探讨共生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构建策略,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共生课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答案”。有一些教师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对答案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打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自信心,无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成长,当学生遇到其他问题时可能会无从下手。通过将共生理念融入课堂中构建共生课堂,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会刻意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暴露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答案越多,在试卷中的错误答案就会越少,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正视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成长。因此,网络环境下共生课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初中生的心智和思维尚未发育成熟,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可能无法进行深度理解与掌握。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积累的疑惑和问题会越来越多。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此外,教师积极地运用共生理念来审视当前的教学方式,并尝试着构建新型的共生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既能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树立自信心。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通常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像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感,迫于教师的威严,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不敢主动向教师请教,生怕因此而挨批评。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因为学生内心中始终会保留一丝芥蒂,无法与教师进行坦诚交流。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为丰富,师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学生会更容易吐露内心真实想法,教师也能更及时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共生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构建师生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教学生态,使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

可以说,共生课堂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不断发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引领学生发现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美好,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促进教师观念的进步及发展,最终让师生真正成长。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生课堂探索

(一)创建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动力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包含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对生命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学生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内容时,很容易会因为理解困难而产生放弃心理,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法来引出该课内容,通过一段极具吸引力的视频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视频中讲述了一个父亲和女儿关于生命的故事。整段视频播放完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完这段视频之后,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看得非常认真,当我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震撼”“神圣”……面对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回答,我并没有马上进行点评,而是顺势引出了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生命来之不易”。在课堂开始时利用提前创建的视频导入将要讲解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情趣,顺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制作生命卡片,促进思辨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思辨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前提基础。在讲解“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时,我通过开展一个小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既实现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中我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了该部分内容:“父亲与女儿在散步的时候,有一片树叶飘落下来,父亲问女儿世界上是否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假设你是这个孩子,你的回答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生命卡片”,卡片中需要填写姓名、生日、身高、体重、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理想。学生制作完生命卡片之后,互相查看对方的卡片,然后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做既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生命是独特的”。经过一个动手实践的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引用网络素材,引发小组讨论

网络中有大量的丰富样的素材可以利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学进行填补。由于初中生对网络并不陌生,在教学中引用各种网络素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完成深度学习。

我在讲解“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时候,便在教学中引用了网络素材,并以此来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生命不可逆”进行了理解。通过网络搜索,我为学生们介绍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74岁,女性为77岁。在此之前,我提前让学生收集了关于“最长的生命”的知识,于是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自己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随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那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生命?经过该堂课教学,学生明白了生命是不可逆的和短暂的,同时也意识到要热爱、珍惜生命。

(四)构建网络导图,促进知识串联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包含很多零碎的知识,教师一股脑地将它们传授给学生的话,学生很难全部掌握。对此,在讲解完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网络导图,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串联,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在讲解“生命可以永恒吗”第二部分“生命有接续”的时候,又引出了“最长的生命”话题。教师将之前讲解的内容与该部分知识串联在一起,构建了知识网络导图,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总结出了“最长的生命”的含义:“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命的自然规律,培养了学生感激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让学生明白了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总的来说,在当今教育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变革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秉持“让学习深度进行,让师生真正成长”的理念,促进师生新型教学关系的形成。网络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生课堂的构建,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共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