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生产风险点及调控措施

2021-12-01 21:24陈德西何忠全骆永亮向运佳李其勇干雪梅
中国果菜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机基地蔬菜

陈德西,张 鸿,何忠全,骆永亮,向运佳,李其勇,干雪梅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四川成都 611673)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其总产值居全国农业之首[1]。蔬菜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0%左右[2]。按质量等级由低到高,可将蔬菜分为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3]。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蔬菜因其品质高、安全性好、生产过程可追溯、销售过程透明和可持续生产等特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外,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占普通蔬菜种植面积的3%以上,而我国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种植面积的0.3%[4]。

相比国际市场,我国有机蔬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朝阳产业。但有机蔬菜产业也存在诸多的风险,包括自然、技术、市场和管理决策等风险,严重影响产业安全和收益。为更好地了解有机蔬菜生产风险,减少损失,促进有机蔬菜产业的有序发展,本文对有机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和发展管理风险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为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有机蔬菜生产的主要风险

1.1 生产环境风险

有机蔬菜生产对生产基地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其生产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产地环境、基地租赁关系和产地自然灾害等。

1.1.1 产地环境

有机蔬菜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农田灌溉水水质以及土壤、空气质量要符合有机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凡是对生产基地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产生污染的因素都可视为风险。大气污染源如工业废气的排放、能源的燃烧、农药化肥污染等,水体和土壤污染源主要源于工业和城市生活“三废”以及农药、肥料和生物污染[5],在有机蔬菜生产中常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存在与非有机蔬菜平行生产的情况,特别是非有机处于上风口;二是,基地周边出现新的污染源,如工厂的新建和新交通干线的修建等产生新的污染。

1.1.2 基地租赁关系

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一般是在土地流转后建成的,大多来自租用农户手中,涉及农户较多。由于出租人教育程度较低、法治意识淡薄,双方的租赁关系不十分稳定,易出现农户中途不愿意流转土地的行为,增加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平行生产的风险。另外,土地租用后,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一般采取分片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者多来自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最终导致产地和有机蔬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出现有机环境条件难以保障的风险。

1.1.3 自然灾害

有机蔬菜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同普通蔬菜一样,包括干旱、涝灾、低温、冰雹、地质灾害等。如2018 年我国共出现39 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西北、华北、内蒙古以及黑龙江部分地区降水较往年偏多3~8 成,部分北方省(区)洪涝和地质灾害较过去5 年均值明显偏重,直接经济损失增加40%[6]。多种自然灾害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持续交替影响,造成有机蔬菜生产环境的变化,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涝灾和地质灾害,是有机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灾害。

1.2 技术风险

生产技术是有机蔬菜生产的核心。由于有机蔬菜生产要求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因此比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技术难度更大,在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及加工等方面存在风险。

1.2.1 土壤培肥和种植施肥的风险

有机蔬菜生长需要大量的肥料,如选取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栽种过程中施肥量太少或不足,加上有机肥料释放缓慢,很难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从而导致有机蔬菜因缺乏养分而产量降低。长期单一施用农家肥或商品化有机肥,难以平衡有机蔬菜生长的养分需求;或直接施用的养殖场粪肥、沼液等堆沤发酵时间不够,未经检测便投入土壤中,面临蔬菜易烧根、土壤盐分和重金属超标等风险。对于外购的商品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未通过有机认证许可直接施用,存在影响蔬菜安全的风险。

1.2.2 病虫草害风险

病虫草害在整个生产链条中风险最高。有机蔬菜种类多,病虫害组成复杂,特别是重大病虫害如根腐病、根肿病、枯萎病、螨害等一旦爆发,难以用有限的植保投入品进行高效地控制,造成有机蔬菜大面积死亡或被虫咬食后失去商品性,毁种或毁园。杂草生长快,与蔬菜争夺养分,对有机叶菜类蔬菜生产也产生较大的风险。

1.2.3 收获贮藏风险

有机蔬菜生产季节性较强,一旦错过采收时间,易使蔬菜品质受到影响,特别是十字花科叶菜类,容易抽苔开花,失去商品性。在采收过程中,如未使用有机蔬菜专用的采收工具、运输工具等,容易造成蔬菜污染。另外,因过早采收的蔬菜很难贮藏保鲜,而过迟采收的蔬菜处于生理衰老期,不耐贮藏。或不同蔬菜在同一储藏库冷藏,由于贮藏要求温度的不同,蔬菜易发生变质腐烂,增加了采收和贮藏风险。

1.3 认证和发展风险

认证风险可产生于有机蔬菜认证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认证机构认证的资质、认证机构项目管理人员、检查组或获证组织[7]。在这些环节中,认证机构的专业性、认证检查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获证组织的诚信度等都会影响认证结果和有效性,从而将不符合发展有机蔬菜的生产基地生产有机蔬菜;在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期一年满后不及时通知获证组织进行续证,或在有机产品续证的过程中,认证企业在后续的监管和抽查不力等,抽样检测的指标偏少,不能真实反映产地和产品的实际情况,无法保证获得认证的有机蔬菜品质的稳定性[8]。

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有机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市场与企业发展等。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常规生产系统的转换通常需要2~3 年,前期不仅需要在基地道路、大棚和仓库等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还需在种植机械、原材料等方面投入。而有机蔬菜生产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再加上有机蔬菜在实际市场上受认可度、需求量、营销渠道、重大疫情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销售困难、产销脱节和竞争等市场风险。同时,国家的农业政策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内部管理和控制等是否科学合理等可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构成企业发展风险。

2 有机蔬菜生产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2.1 加强标准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良好的产地环境是影响有机蔬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有机蔬菜产地环境须满足“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1”规定的适宜环境条件。在选址的过程中,要考虑基地周边的环境条件,以此保证水源、土壤以及周边环境都能满足种植有机蔬菜的基本要求[9]。优先选择在地方政府重视且条件适宜的地区建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与国内业务素质高、信誉优良的高水平认证机构合作开展基地认证业务,并做好长远的规划,适度规模发展。

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应注意基地尽量远离交通要道,基地周围不得有污染源,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夹杂常规生产地块,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位于正常区域;平行生产区域应保持百米以上距离,设置缓冲区域,建立物理屏障,且排灌系统应有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流入有机地块;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别做好防寒、防旱、防涝等自然灾害预防措施,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立专用的有机蔬菜保鲜库,满足不同种类有机蔬菜储存的需求。如选取集体流转土地资源作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需签订中长期土地流转合同,加大违约赔付力度,建立稳定的长效流转机制,确保双方利益和租赁关系的稳定。

2.2 重视生产,形成完善的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标准

有机蔬菜生产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从品种类别选择、土壤肥培、植保、灌溉到采摘、包装、贮藏保鲜等任意一个生产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和农户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应聘请专业的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严格遵守有机生产规程,把好技术关。

2.2.1 把好有机肥选择关

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制定科学的土壤培肥和施肥计划;尽量利用农家肥、秸秆等原材料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城市污水、污泥。做好堆沤肥、商品有机肥的质量控制,不使用未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大型养殖场的粪肥必须在盐分、重金属等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肥料用于蔬菜基地。采购的商品菌肥和有机肥,需有正规投入品的证明。

2.2.2 把好有机生产植保投入品关

加强有机蔬菜企业、员工、农户等教育,引导其严格遵守有机生产规定,在生产中严厉杜绝化学农药、调节剂和化学除草剂、转基因产品的使用。依据基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计划,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选用抗病强的品种、使用间套作等预防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就要进行预防和防治。植保投入品采购必须正规化,保留采购票据、投入品证明材料和使用记录等[9]。塑料薄膜等物质,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脂类产品,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禁止焚烧。

2.2.3 把好采收和运输的安全关

有机蔬菜采收时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生产目的、市场需求和成熟度。采收技术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一般采后直接上市的有机蔬菜成熟度可适当高些;反之,成熟度要低些。采收时间最好选择晴天露水干后,中午和雨后不宜采收。采收工具的选择,应尽量使用竹制品等,减少机械损伤,采摘后需及时加工或冷藏,防止腐败变质;做到专车运输、专线加工、专库储存,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消毒剂、灭鼠药、熏蒸剂等;防止出现有机和非有机蔬菜交叉混晒、混装、混运、混堆、混包等情况。

2.2.4 重视新技术的推广

大力支持有机蔬菜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协作,在高效安全生的物农药、非化学病虫害防治技术、高效生物肥料、产品贮藏和加工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有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加快推进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优化完善,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形成一整套完整、可溯源的整体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链条[10],为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2.3 建立完善的有机蔬菜管理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具备风险识别、预警、抵御、转移及补偿等多元化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11],对于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险防范体系朝目标化、流程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智慧化发展,实现产前信息化、产中科学化、产后市场化,减少种植、管理、经营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规避有机蔬菜产业中的各种风险。

2.3.1 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管理

根据有机蔬菜生产实际情况,组织生产管理人员或专业机构的人员对生产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辨识,列出清单,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并进行动态的风险分析,根据重要性进行分级和分类,将具体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完善风险防控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各项措施有针对性、落到实处。在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内检、勤监管和全方位抽查,对生产基地的产品及时进行检测,以确保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利用现代农业合作体系等方式将农户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推行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实行信息化管理,提升装备水平,建立生产风险救助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多层次和多元化,构建有机蔬菜产中风险管控体系。

2.3.2 有机蔬菜的销售管理

在有机蔬菜销售方面,针对销售困难、产销脱节和竞争等市场风险,首先应准确把握市场机会,根据企业资源的基础,制定科学的销售计划、长期与短中期结合的市场开发计划;将计划指标详细分解,落实到业务员,通过监督管理等方式使计划有效实施。二是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选择合适的市场,通过会员定制、专卖店、团购、加盟等销售渠道拓展线上和线下市场,按需开发渠道,实行品牌体验营销、产业文化营销、网络营销、关联营销等营销方式,培育多元化的有机蔬菜市场格局。三是强化销售管理,及时制定销售风险管理预案,调整产销差距,达到产销平衡,有效降低有机蔬菜损耗。同时,通过培育企业特色有机蔬菜品类,增加消费黏性。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

2.3.3 有机蔬菜的品牌建设

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有机蔬菜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确保环境、市场、资金、管理、信息、诚信几方面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搭建品牌,让消费者信赖有机蔬菜,打开有机蔬菜销路[12]。当企业在原本生产经营领域达到较大规模,获取规模经济之后,就可以向上下游进行扩展延伸,整合产业链。通过搭建好的互联网营销平台,制定统一产品标识和包装,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营销手段,提升有机蔬菜产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将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所产生的价值留在企业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通过宣传推介、活动推广和企业形象展示等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重视渠道价值,建立起与产品特质相符的适销对路的商业模式[13],以品牌促进生产,获取更高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推进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错综复杂,农业高风险与农业风险管理低效率的困境依然存在。在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建立完善、科学、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对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有机蔬菜产业所包含的各个环节、特征和产业链运行的机制,才能清晰地发现产业链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风险传导机制以及在产业链中各个利益相关者与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应对农业风险,促进有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有机基地蔬菜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蔬菜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喝有机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