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管理流程对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

2021-12-01 00:48王娜周翌婷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食管癌化疗研究组

王娜,周翌婷

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较高,其中全世界每年约30万食管癌患者病死,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1]。手术加以辅助化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本身对患者损伤较大,患者内心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2]。有研究结果表明[3],癌症的发生、发展不仅受到患者自身生理水平的影响,还与心理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院特引入不良情绪管理流程并应用于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中,旨在探究该流程对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手术治疗后接受化疗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研究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23~74岁,平均(52.54±2.42)岁;对照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25~76岁,平均(52.64±2.59)岁。纳入标准:①食管癌手术治疗后接受化疗的患者;②无精神疾病且能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③无合并其他肿瘤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生存期小于3个月者;③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者;④伴有急性炎症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⑥参加训练次数≤3次者。本研究均得到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营养支持指导、化疗相关知识讲解、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不良情绪管理流程。具体如下:

1.2.1 组建研究小组 小组主要工作为拟定流程、实施流程、收集并分析反馈结果、修改流程等。研究小组成立时间为2018年9月,组建成员包括3名护士、2名主治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已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主治医师的工作为拟定流程、修改流程等,3名护士进行流程实施以及收集、分析反馈结果,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为与患者沟通,调节患者心理状况。

1.2.2 确定不良情绪管理流程细则

检索SIGN、RANO等数据库,搜索、查阅相关文献,查找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情绪管理的方法、理论依据。结合不同时间段患者心理变化,建立管理流程图(图1)。管理内容分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疾病健康教育、运动训练3个部分,设定由易到难的管理主题,为期14周,从食管癌术后2周至术后15周;食管癌术后1周内采取与对照组一致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图1 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管理流程图

1.2.3 实施方法 选取护理人员20人(工作年限≥8年、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职称为护师及以上),组织进行心理咨询技术、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技能培训15天,培训后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直接与患者沟通,进行疾病健康宣教、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监测患者运动训练:①疾病健康教育穿插在为期14周的具体不良情绪管理流程中,内容包括术后运动的指导、不良情绪的评估及治疗方式宣教等。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共分为8次:第1次(术后第2周),以“团体形成与目标设定”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团体成员自我介绍,介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设定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第2次(术后第3周),以“了解焦虑、抑郁与治疗方法”为主题,主要内容为介绍焦虑、抑郁定义,分析导致焦虑、抑郁的原因,战胜焦虑、抑郁的方法,树立信息、注入希望;第3次(术后第4~5周),以“改变归因方式与任务分解”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分享归因方式、处理患者的自责感,指导任务分解技巧,训练并培养记录积极思维闪存卡的习惯,加强呼吸训练;第4次(术后第6~7周),以“对抗歪曲认知与功能行为”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关于食管癌的歪曲认知、常见的对抗思维方法,指导患者记录对抗思维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感悟,指导患者做有益的行为;第5次(术后第8~9周),以“识别自动思维与行为训练”为主题,主要内容为自动思维(关于食管癌的自动思维对情绪的作用),抑郁焦虑的灾难化思维,指导记录自动思维、行为激活(日常活动安排),行为放松训练(渐进式机肉放松),第6次(术后第10~11周),以“发现核心信念与积极意象”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发现积极思维座右铭,指出患者关于食管癌的核心信念,指导问题解决技巧,练习放松技巧;第7次(术后第12~13周),以“社会支持与发展应对策略”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引导患者寻求身边的社会支持来应对遇到的困难,帮助患者发展对实际困难的应对策略,继续行为放松;第8次(术后第14~15周),以“复习、计划与预防复发”为主题,主要内容为复习战胜焦虑、抑郁的方法,应对挫折,预防复发,处理团体成员的分离。团体认知行为治疗60 min/次,将患者分为8~9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名医生、1名护士,按照管理流程图进行工作。③患者的日常运动训练包括在病房内播放医生语言引导的磁带,在节奏舒缓的音乐背景下,患者取平卧位,轻闭双目,进行20 min骨骼肌放松训练;同时,于脑海中想象自己处于悠闲的田园中,身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杀死脆弱的癌细胞,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身体生理指标均正常且稳定。从术后第2周开始,至术后第14~15周,每周1次,10 min/次。

在护理期间,研究小组监督患者按时按量完成行为训练。记录患者参加次数,若患者参与次数≤3次,则排除该病例。小组成员分析患者未参加原因,改进管理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

1.2.4 持续及改进不良情绪管理流程 定期收集临床信息,讨论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监督内容进度,并回放线上心理治疗的视频,反思、改进存在的问题。向患者发放新的健康手册,手册上包括图片、具体案例,督促患者学习,解答患者疑问。

1.3 观察指标

1.3.1 量表调查 护理人员分别于食管癌术后化疗1周时及护理干预14周后对患者进行以下3大量表的调查,均以纸质版调查问卷进行,问卷收集完毕后及时查缺补漏,确保所有回收的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100%。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负性心理状况评估,两个量表结构及评分方法相似,各包括20个子条目。SAS评分:<50分属于无焦虑,50~59分属于轻度焦虑,60~69分属于中度焦虑,≥70分属于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属于无抑郁,53~62分属于轻度抑郁,63~72分属于中度抑郁,≥73分属于重度抑郁。分值与患者负性情绪成正比。②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有36个条目,其中“条目2”不计分,剩余35个条目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活力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最终分数采用相关公式转换,转换公式=[(实际初得分-理论最低初得分)/(理论最高初得分-理论最低初得分)]×100,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4]。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15周的急性呕吐、贫血、腹泻、出血、肺内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注:Z值、P值为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组内指标比较的统计值;Z1值、P1值为两组患者术后化疗1周时的组间比较的统计值;Z2值、P2值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4周后的组间比较的统计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化疗1周时和护理干预14周后SDS、SAS评分比较

术后化疗1周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1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化疗1周时和护理干预14周后的SAS评分情况(n=70,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化疗1周时和护理干预14周后SDS评分情况(n=70,分,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术后2~15周内,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1%、3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70,n(%)]

2.3 两组患者术后化疗1周时和护理干预1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术后化疗1周时两组患者在SF-36的8个维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14周后研究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化疗1周时和护理干预1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70,分,

2.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变化对比

术后化疗1周时两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4周后研究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变化情况

3 讨论

食管癌患者经过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身体处于较为虚弱状态,再进行术后化疗,引发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且下丘脑、垂体受到刺激,分泌儿茶酚胺等激素,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阻碍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6]。因此,对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有效的不良情绪管理很有必要,且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随着临床对患者心理状态与病情恢复情况的关注度增加,心理护理成为较为常用的护理手段。研究小组成员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调查分析食管癌患者在术后、化疗过程中存在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了不良情绪管理流程,并通过微信群聊、直播间视频的方式为患者实施线上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使患者得到全程护理,同时节约医务人员时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主动加强与患者家属间的沟通交流,使家属能够意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14周后研究组患者SDS、SA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化疗期间,不良情绪管理流程的干预效果突出,缓解该阶段患者的负面情绪,利于其康复;护理干预14周后研究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不良情绪管理流程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食管癌化疗患者CD3+、CD4+水平,进而促进NK细胞活性的增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与Reji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若患者能对行为采取主动认知、策略时,且表达出的情绪较为积极,则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若患者应对行为是选择回避性的方式,则病情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分析本研究结果原因,可能是由于情绪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科学地管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加速患者生理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良情绪管理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应对方式可直接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对于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制定并实施不良情绪管理流程,且组织家属、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监督和帮助,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食管癌化疗研究组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