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效果分析

2021-12-01 03:40刘攀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0期

刘攀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为30例、30眼,分别予以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置管术、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将治疗效果作为三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在临床疗效的对比方面,甲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27/30),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23/30),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故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丙组最高,甲组其次,乙组最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泪道阻塞性疾病,应从患者疾病状况出发,加强内路或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应用,此两种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相比于泪道置管术,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更为凸显。

关键词:泪道阻塞性疾病;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置管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10--01

泪道阻塞性疾病为眼科临床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慢性泪囊炎的出现,患者经常溢泪及流脓,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1]。现阶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手术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收治的90例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纳入临床实验,经分组讨论及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甲组男女之比为15:15;年龄最小/年龄最大:20/60岁,平均年龄(40.23±3.23)岁.乙组男女之比为16:14,年龄最小/年龄最大:20/61岁,平均年龄(40.25±3.27)岁。丙组男女之比为17:13,年龄最小/年龄最大:21/61岁,平均年龄(41.28±3.85)岁。在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之后,在均衡性方面相对较高,同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采取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为甲组,患者取仰卧位,丙美卡因点眼表面麻醉及2%利多卡因泪道区神经阻滞麻醉,内眦部切开皮肤,做长约8mm长弧形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轮匝肌,暴露泪囊窝处骨膜,切开骨膜,做长约10*12mm大小骨窗,分别切开泪囊及对应鼻粘膜做瓣后吻合,缝合皮肤切口[2]。采取泪道置管术治疗为乙组,患者取仰卧位,术前麻醉、滴眼等方式与甲组相同,先行泪道探通,将阻塞部位用探针探通,对于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置入泪道硅胶管,对于鼻泪管阻塞采用逆行性泪道管置入泪道中。采取永久性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为丙组,麻醉、消毒等方式与甲组、乙组相同,在鼻内窥镜下将泪囊投影处鼻粘膜切开,咬除泪囊窝处骨质形成骨窗,切开泪囊,将泪囊瓣置于鼻腔,填塞明胶海绵。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将治疗效果作为三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在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方面,如果患者无溢泪症状,冲洗泪道时无阻力,代表显效;如果患者溢泪症状有所好转,冲洗泪道时阻力仍然存在,代表有效;如果患者各症状尚未发生变化,甚至有变严重的态势,代表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i检验,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临床疗效的对比方面,甲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27/30),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23/30),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故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丙组最高,甲组其次,乙组最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泪道阻塞性疾病常根据有无感染可以分为单纯泪道阻塞和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泪道阻塞。依据阻塞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上泪道阻塞及下泪道阻塞。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有多种多样,各种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不一。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做为研究,旨在探究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为经典术式,手术过程较简单,依赖的器械较少,适合基层开展,术后效果比较好,但面部留有瘢痕,对于年纪偏轻或有美容追求的患者不适合开展。泪道置管术没有切开任何组织,创伤最小,最符合生理,但由于拔管后常出现复发,治疗有效率低,且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患者一般不适用,限制了其广泛开展[3]。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的兴起,鼻内窥镜辅助下的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不需要切开皮肤,面部不留瘢痕,且从鼻腔手术只需切开鼻粘膜、做骨窗、切开泪囊,对组织损伤少,但需要使用鼻内窥镜,仪器设备投入较大,限制其使用。

通过本文研究论述,在临床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时,需要对患者疾病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相对于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及泪道置管术,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有更高的有效率且面部无瘢痕及组织损伤少等优点,可以优先选择,以确保临床治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鹏, 罗家胜, 高卓平,等.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疗效觀察[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 v.34;No.171(06):87-90.

[2] 崔华, 肖凡, 赖平红,等.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与硅胶管鼻泪道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12):1061-1065.

[3] 于泓、张晓莉、韩冬梅、戚伟、刘文荣.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100例疗效分析[J]. 安徽医药, 2020, v.24(1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