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治疗新进展

2021-12-02 03:40刘莉莉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非甾体翼状胬肉

刘莉莉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545005)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一种纤维血管增生性眼表疾病,可为单眼或双眼发病,表现为球结膜异常纤维血管样组织增生,逐渐向角膜方向发展,最终侵犯角膜,对角膜造成压迫和牵拉,引起角膜散光,造成患者视力损害的疾病。随着眼科显微操作技术的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的复发问题仍是关键问题,复发性翼状胬肉对视力的损害尤其严重,切除后的复发率更高。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辅以药物等治疗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现就目前的研究对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手术治疗

1.1 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

将翼状胬肉切除后,暴露的巩膜区用羊膜覆盖,利用丝线与结膜间断缝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羊膜紧密贴附在暴露巩膜区上。目前羊膜移植和生物羊膜移植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中[1]。因为羊膜中的抗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抗炎因子可以减少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的炎症刺激,减少手术区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的增殖,从而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同时羊膜通过覆盖术区神经纤维,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畏光、流泪、疼痛等刺激,但是羊膜组织易融解,融解吸收后降低了屏障作用,为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提供了条件,所以其复发率高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2]。

1.2 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将翼状胬肉切除之后,取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植片覆盖于暴露巩膜区,植片角膜缘端与暴露区角膜端对应,与结膜断端间断缝合,并固定与浅层巩膜。为术区提供了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能够促进眼表微环境的修复,阻止了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从而更加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复发[3]。同时,此手术因手术难度较低,复发率较低,为众多眼科医师所选择然而。但也有其局限性,手术较为精细,需要有手术显微镜的辅助,因此一些没有购买手术显微镜的基层医院无法开展。

1.3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移植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是一种富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纤维蛋白生物材料,PRF是没有任何添加物的离心血液,其中含有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PRF膜可作为机械支持物,为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提供支架,有利于组织再生。目前,PRF已经用于口腔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学科[4],因此有理由相信PRF也可以作为一种自体生物材料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眼表重建。

2 药物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

翼状胬肉组织中可以检测出大量IgA和IgM,因此考虑翼状胬肉的发生与I型变态反应以及III型变态反应有关。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抑制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成,达到控制胬肉生长、抑制胬肉复发的目的[5]。活动期翼状胬肉使用激素滴眼液,可以控制胬肉的生长,是翼状胬肉由活动期转变为静止期,利于手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后使用激素,可以抑制胬肉再生,防止复发[6]。

2.2 非甾体类消炎药

局部滴用消炎痛、普拉洛芬等非甾体类固醇类消炎药,实施抗炎治疗,可以对前列腺素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并进而对一些生长因子产生影响,使翼状胬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翼状胬肉手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滴眼液,可以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同时也可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但是非甾体类消炎药过度应用会有造成角膜上皮不愈合、巩膜溶解等风险,在手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应当更加慎重。

2.3 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长,来达到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目前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常用的抗代谢药物有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在Dos Santo[6]的研究表明丝裂霉素C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但使用抗代谢药物也有造成很多并发症,我国的史伟云[7]提出,由于使用抗代谢药物达到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却会造成很多并发症,应当慎用。

2.4 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其中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翼状胬肉的复发。目前的研究中,诸位学者都一致认为在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使用干扰素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8]。因此,在翼状胬肉手术后使用干扰素滴眼液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有利于减少复发。

2.5 抗VEGF药物

在刘慧[9]及陈兰[10]等学者的研究中,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翼状胬肉中存在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用抗VEGF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发挥抗纤维、血管增生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胬肉生长的作用。但是由于抗VEGF药物降格昂贵,在国内在翼状胬肉的治疗中很难实施抗VEGF药物的治疗。

3 小结

翼状胬肉的治疗需在满足彻底清除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不影响患者日后眼部疾病的治疗且符合患者的美观要求,同时还需考量当地医疗情况及个人经济因素,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式,已然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新挑战,但目前很多手术方式还仅局限于小范围使用,需经过进一步研究探讨是否可全面推广,而能否通过疾病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调控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也是目前学者们不断研究的方向。对于翼状胬肉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并无统一标准,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还会不断有新的改良术式被提出,对于翼状胬肉的个体化治疗标准也会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非甾体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浅析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