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病人心理及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21-12-02 03:40陈小萍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性病梅毒心理

陈小萍

(广西合浦县皮肤性病防治院,广西 北海,53610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梅毒等性病传入我国,直至2010年前后,我国梅毒报告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认为,梅毒螺旋体不仅会累及皮肤及黏膜,还会侵犯全身的各个器官,引发多种症状及体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虽当前我国加大对梅毒的防控力度,但梅毒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仍不容忽视。在临床上,发现梅毒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多种不良心理情绪,并表现为生活质量的下降,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引发神经系统的疾病,预后较差[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受到重视。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除需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特征的分析及干预。

1 心理特征分析

1.1 焦虑、抑郁、恐惧

梁房文[3]等对103例农村地区性病(含梅毒)门诊男性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发现约47.57%的患者患有心理疾病,其中约4.85%的患者感染梅毒,提示该类患者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张卫[4]等对5436例性病(含梅毒)门诊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结果发现该组焦虑、抑郁、回避治疗评分高于一般感冒患者,提示该类患者的负性情绪高。该研究中指出,性病的确诊对患者的心理形成一个强烈的刺激,患者认为性病危害性大、难以治愈,故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孙彩红[5]等认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通常对确诊结果持怀疑、否定态度,并逐渐转为焦虑、抑郁等,极度渴望采取治疗以促使结果转阴。冯萍[6]等在研究中指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因担忧在妊娠期将梅毒传播给胎儿而易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惧,同时其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的高风险会加重上述负性情绪;加之我国传统观念、非医护人员的错误认知等影响,促使患者遭受来自家庭的猜疑、指责、怨恨等,加重其心理压力;此外,患者会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治疗疾病所造成的经济压力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2 委屈、隐晦

目前因梅毒的传播途径特殊,社会上仍存在歧视现象,多数患者确诊后难以启齿。蒋丽君[7]等认为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的愤怒、被羞辱感较为强烈,常表现为无法接受,同时感到配偶的背叛;梅毒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会促使患者出现懊恼、自责等情绪,因失去孩子而感到委屈;社会上的偏见易导致患者隐瞒病史,害怕家人、朋友、同事知晓;夫妻双方对对方的猜忌、性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对家庭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家庭幸福;对恋爱、孕育后代、家庭和睦等方面的重视,要求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1.3 羞愧、孤独

在临床上,多数梅毒患者确诊后表现为对自身的行为感到后悔,觉得对不起家人,无法得到家人的谅解,害怕在医院遇见熟人,表现为羞愧、消沉等心理[8]。还有研究表示,由于多数梅毒患者有不洁性行为史,其家人得知后表现为震惊,其配偶多感到背叛,害怕被传染而有意无意疏远患者,故患者多出现较为强烈的孤独感[9]。

1.4 强迫性心理

患者因知识缺乏,担心一般接触会传播,表现为不断清洗手部、外阴部;对治疗期望过高,检查结果正常后仍反复求医。余鸽[10]等发现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强迫症状、偏执等心理较为突出,由于目前对血清固定的原因、是否有传染性、是否会复发等尚未完全明确,均会加重患者的上述心理。

2 生活质量分析

梁占捧[11]等认为,梅毒在日常生活、情感、家庭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其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性心理、性功能障碍,故提倡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杨艳芳[12]等发现梅毒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在生理、心理、环境三个方面与中国常模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常与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还有学者认为梅毒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疾病对患者身体及精神上造成的伤害,易促使患者出现入睡困难、易醒等情况[13]。若梅毒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梅毒螺旋体可侵入神经系统而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可累及颅内中小动脉形成脑(脊)膜血管梅毒;累及脊髓后索、脊神经后根形成脊髓痨;引起麻痹性痴呆;引起梅毒性树胶肿[14]。

3 小结

虽近年来我国梅毒的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相关的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故需加强对梅毒患者的了解,创建更加有效、可行、安全的防治措施。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梅毒患者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出现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诱发新的疾病,不利于预后,因此加强相关的干预尤为重要。临床上对于梅毒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的研究多为整体性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在不同分期、不同类型患者心理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分析还较少,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调查以加强对梅毒的认知与防控。由此可见,针对梅毒患者而言,除进行常规的治疗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干预,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强调个性化的干预,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此外,目前多认为患者的心理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但具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以促进临床工作者对梅毒的深入认知。如何改善梅毒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还需做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性病梅毒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1125例梅毒分析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