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进展

2021-12-02 03:40杨凤梧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阙中脘胃脘

杨凤梧

(田东县中医医院,广西 百色,533000)

胃脘痛不单纯只是一个中医病名,更属于一种临床症状表现,患病者多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泛酸、食欲减退等多种症状[1]。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胃脘痛普遍是指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临床在治疗时多以抑酸、镇痛、解痉等手段为主,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但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仍有复发的风险[2]。中医护理技术是指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辨证施护和整体观两项中医核心理论的护理技能型应用科学,其临床应用方法较多,多以药物干预和针灸推拿等方式为主[3]。对此,本文就穴位敷贴、艾灸、耳穴埋豆和情志护理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扩展该疾病的临床干预途径,改善胃脘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医学病因病机

胃脘痛在中医角度上属于祖国医学证型范畴,其基本的病因病机是指机体受饮食不调、脾胃虚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脾阳不振,长期处于湿寒状态,气血生化不足、脏器失养,加之腹部脉络的拘急,从而引发胃脘部疼痛[4]。

2 中医护理技术在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

2.1 穴位敷贴

胃脘痛的临床证型较多,其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主要因胃脘部受凉,造成寒邪犯胃、寒凝气滞所致,故而在治疗时多以消除虚寒和保暖为基本原则[5]。穴位敷贴作为中医护理技术中患者接受程度较高的护理技术之一,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穴位敷贴治疗选用的药物均属于味辛、性温,具有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药材,如肉桂、生姜或细辛等[6]。在周莹[7]等研究中,将中药肉桂和丁香研磨成粉,利用凡士林搅匀,敷贴在中脘、气海、关元、肝俞、胃俞、肾俞、神阙各天枢等穴位中,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92%(P<0.05),由此可见,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丁香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而肉桂具有散寒止痛和活血通经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时可以共奏健脾和胃、温中止痛的功效;加上穴位敷贴的方式,不仅可以借助皮肤吸收药物后发挥药效,还可以通过上述穴位的刺激和调节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2 艾灸

艾灸属于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选用的艾条更具备逐寒、除湿和温中的功效,并且在艾灸的过程中还以凭借其温和的活力来维持对穴位的温热作用[8]。经邵伟伟[9]研究发现,于每日早晨8~11点对患者中脘、神阙和两个足三里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该时间段为脾经和胃经当令的时候,此时选择艾灸治疗可以充分发挥艾灸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温经通络的作用,加之选取的穴位更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维持脏腑功能、燥化脾湿以及生发胃气的功效,从而快速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在苏佳伶的研究中[10],点燃艾条后直接在患者中脘穴和足三里等穴位上悬灸10分钟,亦或者将三根2cm的艾柱方式置于艾灸盒内,置于中脘穴、关元穴及神阙及气海穴上,隔着姜片对穴位进行艾灸30分钟,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胃脘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本次艾灸选用的关元、神阙、中脘和气海等穴位具有疏通经络和调理气血的功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3 耳豆埋穴

在雷家敏[11]的研究中先用探针在耳部选取穴位,选取75%乙醇消毒耳部,待干后取王不留行籽依次贴于神门、皮质下、交感、内分泌、心、胃、肝、脾等各个穴位上,使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由轻到重,以耳部感到酸、麻、胀或发热等为度,每个穴每次按压30s,共30分钟,每日按压3~5次,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护理疗效和睡眠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耳穴内的胃、脾、肝为理气要穴,在健脾以及和胃止痛方面效果显著;而交感、神门、内分泌等穴位对内脏有较好地镇痛和解痉作用,从而调节患者的迷走神经,改善其精神状态,缓。耳作为人体的缩影,与全身各部分和五脏六腑之间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穴,可以将刺激信号传到脾、胃、肝等相应脏腑,在推动病灶经络气血通畅的同时 驱散瘀滞的气血,发挥扶正祛邪的功效,确保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恢复到平衡状态。在刘婷[12]等研究中发现,取肝、 胃、 脾和神门等穴位,在消毒完成后张贴王不留行籽贴进行按压,每隔1日按压1次,14天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86.3%(P<0.05),更进一步证实,耳豆埋穴在改善胃脘痛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

2.4 情志护理

在中医的认知中,情志主要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主,在过度刺激人的精神情绪后则会引发气机的紊乱,造成人体脏腑、阴阳、气血以及津液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调,故而情志护理也成为一项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13]。它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主要由医护人员以耐心、温和、热情的态度,采用语言开导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确保患者的情志舒畅及肝气条达,进而促使患者胃安而不受侮,实现胃痛自愈[14]。在谢凤的研究中,于患者入院后,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多陪伴患者,详细告知其疾病相关治疗方式和预后状况,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干预计划,针对性的协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对易怒者,及时进行情绪疏导,转移注意力,并且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帮助患者掌握疾病基本发病病因、转归等知识,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通过以情养情、以情移情、以情致情和解除疑惑等方式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是由传统中医理论继承发展而来,具备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泛等诸多优势,对于胃脘痛患者而言,更可以给予个性化的干预,遵循辩证施护的原则,从而全面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神阙中脘胃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中脘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神阙穴特异性科学基础的阐释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