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谐振疗法与中频振动磁疗干预血糖代谢的临床应用

2021-12-02 09:18杨少军
智慧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干预

杨少军

摘要:目的:本疗法主要论证1.8-8.2Hz低频振动频率作用在人体膀胱经,腰,腹等位置后对人体肌糖元消耗的影响;研究中频振动磁场活跃于肝脏及胰脏细胞,用于胰腺与肝脏的微循环的改善。方法:将十四组1.8-8.2Hz低频振动模组对应分布在大椎,身柱【覆盖肺俞】,神道【覆盖心俞】,至阳【覆盖胰俞】,筋缩【覆盖肝俞】,脊中【覆盖脾俞】,悬枢【覆盖胃俞】,命门【覆盖肾俞】,志室,京门,带脉,神阙,下脘,中脘等14穴,将中频振动磁场模组置于两侧期门穴下方,并连接制作成振动设备衣,通过带谐振控制电路的电池盒,驱动十四组低频振动模组谐振脊椎及十四穴,利用中频振动磁场效应干预胰脏分泌与肝脏中血糖的衍化速度,在中频振动磁场作用下,体内带电质点发生位移和再分配,使人体血液中蛋白质和细胞活跃,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器官细胞组织活跃性。结果: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20±0.36)mmol/L,血压(116.57±10.90)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显效率97.5%,对照组总显效率三个月治疗后停药率40%,空腹血糖回复到8mmol/L达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脊柱骨传导振频,谐振1.8-8.2Hz,可迅速消耗人体肌糖元达到降低人体血糖,两组显效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1)。

关键词:谐振疗法;中频振动磁场疗法;血糖代谢;干预

1.磁学及中频振动磁场疗法

磁学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积累的关于磁知识的系统学科,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物质按照其内部结构和在外磁场中的性质,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本疗法以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为正值,比反磁性大1-3个数量级,物质中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原子或分子时,存在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也就是存在着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原来取向杂乱的磁矩将定向,从而表现出顺磁场。

本疗法将磁能与振动结合,磁化方向顺着人体同一方向充磁至饱和,通过施加于磁能模块上的振动器,控制磁能模场发出的磁场以每秒100-110赫兹的振动频率,以2mm的振幅,形成垂直振荡磁场,垂直磁场是由一组磁场方向不断反向的永磁铁组成,并且紧贴人体脊柱,腰,腹,依循人体健康细胞活动频率,发出1.8-8.2HZ振动频率,构成具有特定的强度和方向,一定分布规律和空间周期的磁场系统。同时,由主振荡器产生的电磁波通过共振腔与电子束作同向运动,同频身体细胞,谐振到1.8-8.2HZ,讓细胞处于健康的振动频率下,增加更强的振动势能,以消耗人体肌糖元,通过血糖对肌糖元的加速补充以达到快速人体血糖代谢的作用,以缓解人体高血糖症。

实验证明,垂直震荡磁场更利于细胞在磁场中的切割磁力线以增强其生物电流,提高细胞活跃度。这将促进体液流通和渗透,改善细胞的生存环境,阻止因生物电信号紊乱出现的细胞代谢变异,本疗法的目的主要是疏通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实现细胞,神经元和基因信号的无障碍传递。

本疗法采用专利高频振磁技术制作成理疗模组,作用在人体胸肋两侧期门穴,通过200-300高斯/45-110赫兹中频振磁模组,以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涡流,用于高速增强人体胰腺与肝脏细胞生物电活性,以辅助提升胰脏与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提升人体血糖代谢能力。

通过中频磁振,人体各个部位产生强烈的振动,使各组织器官的不平衡得到充分调整,各细胞产生与电流周期相适应的配向运动。所有的物体都有一个共振频率〔或固有频率1.8-8.2HZ〕,在共振频率下,物体发生的振动最大。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和它的共振频率的刺激撞击时都要强烈的振动。如此,细胞内外的离子发生变化,钙离子浓度增加,锰离子,磷离子浓度减少,血液由酸性变成弱碱性,本疗法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中血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身体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胰脏和肝脏正常代谢。

2.临床应用

本疗法细胞运动代谢衣采用细胞声学和生物磁学机理,结合皇帝内经,难经等中医名著医理,制作而成。

2.1治疗机理

作为高血糖穿戴设备,利用磁场谐振与中频振动疗法干预血糖代谢。高血糖穿戴设备有效提高细胞活跃度,促进体液流通和渗透,阻止因生物电信号紊乱出现的细胞代谢变异。

早在2011年5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磁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提出“磁场可以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产生感应微电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从而达到如止痛,消肿等辅助治疗作用”。这证明了磁疗对人体细胞的正向帮助被官方认可。

本疗法细胞运动代谢衣采用细胞声学的最佳声波,顺应舒曼共振的频谱ELF波段,频率为8Hz。人类大脑的α波与θ波也近于7.8HZ,有人将舒曼共振称为“地球的脑波”,据此,美国科学家2004年研究发现,健康的细胞标准谐振频率是1.8-8.2HZ,即可称为“唱歌的健康细胞。

2.2资料与方法

2.2.1一般资料选取于2020年8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单位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1.8±9.4)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1.6±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未注射过胰岛素,均为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其他肝脏等器官功能均正常;无认知、语言障碍,;经患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肝、肾等多器官损害,有并发症的患者;具有意识、精神障碍;1型糖尿病患者。

2.2.3方法兩组患者分别按原有标准服用药物,均糖尿病饮食,以排除饮食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二甲双胍,并增加振动按摩衣(型号:ZDAMY-1)辅助治疗,治疗时,每日早餐后患者穿振动按摩衣2小时,每日中餐和晚餐前患者各服用二甲双胍0.25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甲双胍治疗,每天中餐和晚餐前给患者各服用二甲双胍0.25克。每日观察患者面色并用医用血压计(鱼跃牌)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医用血糖检测仪(三诺牌)监测患者每日空腹血糖。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三个月。

2.2.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空腹血糖,血压,心率值。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疗效和患者显效率及满意率。

临床疗效:显效,脱药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正常,日常生活只需低糖饮食即可;有效,患者症状有好转迹象,减少药量空腹血糖也可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呈整体下降趋势;无效,没能减药,指标及症状有改善或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满意率=(满意+很满意)/总例数×100%。

2.2.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

2.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血压、心率指数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初始空腹血糖总体均数不存在统计差异(t=2.65,p=0.75),可以进行实验研究。经过治疗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期末空腹血糖总体均数存在着统计差异(t=22.05,p=0.009)。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初始血压总体均数不存在统计差异(t=0.098,p=0.92),可以进行干预后的比较研究。经过治疗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期末血压总体均数存在着统计差异(t=5.44,p=0.000)。

观察组和对照组初始心率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差异(t=3.096,p=0.003),两组患者期末心率也存在统计差异(t=2.396,p=0.019),故不能说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心率有影响。见表2。

2.3.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利用卡方检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降低患者血糖的总有效率,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15%,两组有效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χ²=56.60,** p<0.01  p=0.00)。见表3。

2.3.3两组总满意率比较

利用卡方检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得出观察组总满意率97.5%,对照组总满意率12.5%,两组满意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χ²=60.46,p=0.00)。见表4。

结语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综合作用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家族遗传史、不良饮食习惯或其他疾病诱发相关,而且会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主要通过药物、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但因为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的难以持续坚持,所以糖尿病患者难以实现减药停药的治疗逆转。

本疗法利用谐振技术与中频振动磁疗制备的细胞运动代谢衣,用于替代运动。

通过低频谐振人体背,腰及腹部肌肉群,进而振动到身体五脏六腑,每天穿戴超过2小时,即可对代谢类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有良好的血糖逆转康复作用。

细胞运动代谢衣利用谐振疗法与中频振动磁疗引导身体在健康细胞的振动频率范围内高速被代谢,同时大量消耗人体肌糖原,使人体富余血糖高效补充到肌肉及人体各细胞中,对各类代谢异常症状有良好辅助作用。同时,在胰脏与肝脏区域进行振磁理疗,用于辅助提升胰脏与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以获得更有效的糖尿病逆转效果。

参考文献:

[1]凯尔·柯克兰德. 电学与磁学[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干预
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