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规范静脉采血流程运用于护理中的价值

2021-12-02 02:14李俊英
智慧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价值护理

李俊英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静脉采血流程运用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集的各护理单元患者静脉采血标本733117份纳入研究,对照组是培训前医学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观察组是培训后医学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对比结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护理当中应用规范静脉采血流程,能够更加规范护士的操作,明显降低不合格率,提升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关键词: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护理;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standardized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in nursing. Methods from May 2019 to June 2020,733117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patients in each nursing unit were col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he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rejected by the medical laboratory before the train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he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rejected by the medical laboratory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venous blood samp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in nursing can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f nurses,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unqualified rat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ood samples.

[Key words]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nursing;value

在臨床护理当中,静脉采血是最为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采集标本是不是规范,直接关系到标本数据检验的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在临床工作当中,若是护理人员缺乏全面的静脉采血知识或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就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患者重复进行采血,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同时,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也会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治疗方案。为了有效提升血液标本的质量,本次研究分析了不合格标本,为护理人员培训了规范化静脉采血流程,培训有着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集的各护理单元患者静脉采血标本733117份纳入研究。对照组是2019年5月-11月静脉血液标本 365285份,不合格的标本共有380份,其中使用采血管错误的有78份,溶血标本129份,凝固标本60份,留取不足标本52份,条码错误的有43份,送检超时的标本有19份;观察组是2019年12月-2020年6月静脉血液标本367832 份,不合格的标本共有120份,其中使用采血管错误的有22份,溶血标本38份,凝固标本18份,留取不足标本18份,条码错误的有14份,送检超时的标本有9份。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深入分析了医学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静脉血液标本,找到具体的原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规范静脉采血培训,具体措施如下:(1)对采血操作的具体流程进行规范,血液一旦进入到采血管当中,护理人员需要马上撤掉止血带,过大压力的止血带或太长止血时间,都有助于激活血小板,使纤维蛋白的溶解酶活性增强。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需要注意,要等皮肤干燥后再穿刺,不然血液可能会与碘伏相接触,造成溶血的发生【2】。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采血器具,不能使用太细的针头,在血肿的地方不能采血,在抽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的适中,太慢太快过都是不可取的。结束标本采集后不能对标本进行搅动,若是存在抗凝剂,要对其进行轻晃摇匀。(2)医学检验科或护理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静脉采血流程的授课,并且将职业道德融入到培训当中,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同时,提升其职业素养,使操作更规范。(3)明确正确的采集顺序,护理人员在采血前,需要将采血的目的、注意事项等细致的告知患者及家属,比如,禁忌的食物、采血前的空腹等。护理人员可将注意事项卡片发给患者及家属,并进行细致的解释,提高患者的配合度【3】。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正确的采集顺序。此外,采血时患者体位的不同也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相关研究显示,坐位采集更佳。对于一些急诊患者或者之前运动过的患者需要休息15min后采血【4】。(4)注重采血质量的跟踪。根据医学检验科统计出来的不合格标本,对质量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引发不合格的因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严格控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过多的血液或过多的抗凝剂都会对采血样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溶血标本、使用采血管错误、凝固标本、留取不足标本、条码错误、送检超时的标本。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处理数据,(*)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不合格静脉血液标本

对比两组,观察组的各项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都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规范的静脉采血流程能够保障标本的质量,提供更加准确、更为真实的生化检验数值,同时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5】。对不合格血液标本深入分析,最多原因就是发生溶血,可能由于采血时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过长时间捆扎肢体,操作缺乏熟练、混匀抗凝剂时过大的震荡力度等【6】。使用采血管错误主要由于护理人员不熟悉制度或粗心【7】。凝血标本主要由于患者血液或血管问题,使采血时间增加,或过高的内负压,或护理人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0.033%,对照组为0.10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规范静脉采血流程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按照流程严格操作,降低了不合格率,提高了血液标本的质量。总之,在护理中運用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升血液标本质量,有效减少不合格标本。

参考文献:

[1]王芳,刘春霞,陈淑缓,冯美虹.应用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穿刺点按压方式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1):3980-3981.

[2]高露,雷亚婷,史翔丽,谢文悦,曾娟琴,陈中书.桡动脉采血穿刺点改良按压方法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9,54(08):969-970+972.

[3]赵朱云.护理人员在采血中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4(006):132-133.

[4]高益琴.静脉采血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和防范策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162(11):170-171.

[5]尚德慧,倪洪涛,黄顺爱,等.护理干预对患者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2(9):215-216.

[6]谈法梅,孙友桃.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14(013):1765-1766.

[7]陈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21(15):2172-2174.

猜你喜欢
价值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