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对灾后儿童心理康复的效果分析

2021-12-02 05:48邹燕梅
智慧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伤心理干预

邹燕梅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对灾后儿童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心理人员对受灾后儿童及时有序开展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后受灾儿童灾难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症状明显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改善灾后儿童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症状,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创伤;心理干预;灾后儿童;心理康复

近年来,我国频发重大灾难性事件。突发灾难事件会给受灾者心理造成巨大创伤,这种心理创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将会给受灾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永久性伤害。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指为受到重大灾难影响的人员提供紧急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恢复各项适应功能,预防和缓解心理创伤带来的各种可能的消极后果[1];尚处于身心发育期阶段的学龄期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遭受重大灾难事件会对其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造成重大影响[2],因此,对灾后儿童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2020年6月,我市发生一起校园保安持刀伤害学生事件,37名学生不同程度被砍伤并紧急住院。事件发生后,我院及时派出心理人员有序开展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有效帮助他们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恢复心理平衡。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灾难事件中受伤的学生37名,其中男生 18 名,女生19 名,年龄6--7岁,在读学前班。

1.2  方法:受伤学生在住院期间,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每天到医院,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编制灾后儿童心理康复相关知识手册发给家长和老师,指导家长和老师做好学生的灾后心理反应的观察和心理安抚;出院后在学校开展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为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講座;定期到上门随访等,6个月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X 列表,X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心理干预措施

3.1 一对一个体心理辅导

心理人员先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然后通过心理宣泄、讲小故事、绘画、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重建安全感。

3.1.1心理宣泄

主动倾听儿童心中积郁的苦闷或思想矛盾,鼓励其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通过观察和讨论他人及自己的反应,帮助儿童在心理上消化创伤体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在进行宣泄时,对儿童采取关怀、耐心的态度,让他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而感到心情舒畅。

3.1.2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焦虑障碍儿童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3]。孩子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通过绘画,让孩子了解自我,释放压抑的自我,梳理自己的情感,使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内心得以平静[4]。

3.1.3叙事治疗

鼓励孩子通过叙述的方式把创伤事件表达出来,在一遍又一遍的描述中,通过重新体验、经历、脱敏,并且在过程中加入认知的调整,情感的宣泄,让孩子产生新的认知,看到自己的力量,发展出积极的行为,最终使创伤事件变成了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而且不再影响自己的生活。

3.1.4游戏治疗

通过游戏协助儿童去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困难,如恐惧、憎恨、孤独、觉得失败和自责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做游戏治疗时营造温馨、友善的氛围,接纳儿童,包括儿童的感受、个体差异与独立性;在关系上提供宽容的感觉,让儿童能够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警觉儿童所表达的情绪,并做出回应,让儿童明白自己的行为等。

3.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到学校为已出院的受伤孩子开展主题为“我安全,我有勇气”等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处理灾难记忆、重构安全感。让孩子叙述幼儿园的好,重建美好记忆,讲故事帮助处理灾难记忆,学习应对困难,听音乐做蝴蝶拍,重构安全感、掌控感,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帮助宣泄、放松情绪。

3.3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为受伤儿童家长开展《危机事件中儿童的心理反应及应对方法》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危机状态下儿童的反应、哪些症状表现需要特别关注、家长照料儿童的方法、安抚和帮助孩子放松的方法和技巧等,提高家长照料受灾儿童的知识和技巧。

3.4心理健康知识宣教

编写电子版“受灾儿童常见心理反应及安抚方法”资料发给学校及家长;把印制好的纸质版心理健康宣传资料《了解和帮助儿童》等送到学校,向老师及家长普及受灾儿童常见心理反应和如何安抚受灾儿童情绪等方面的知识。

3.5利用上门或电话形式对孩子进行随访

上门对已出院的部分受伤孩子及评估筛选出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孩子进行随访,对孩子及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同时,定期对已出院在家的孩子进行电话随访,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指导家长如何照顾孩子。

4 小结

灾害性事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儿童少年的幼小心灵尤其难以承受,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对灾后儿童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安抚心理、排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重构创伤事件、改善不良认知、重建安全感等,可有效减轻灾难后心理应激反应、减少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程奇。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50-53

[2]施红梅,祝捷,邱卓英,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儿童心理障碍及其心理康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7):683-686

[3]刘杰瑞.学生绘画治疗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5,30(6):20-22.

[4]张瑞莉,王珊,李莲子.绘画治疗对儿童焦虑情绪的影响[J].科学养生,2019(8):29-30.

猜你喜欢
创伤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